2005年 09月 06日
漢尼拔二弟哈斯朱拔‧巴卡之梅托羅戰亡曲
梅托羅戰役
Battle of the Metaurus

(梅托羅-Metaurus的位置)
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幾年,羅馬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布匿戰爭爆發以前,羅馬適合服兵役的青壯年有二十七萬人。
經過十年殘酷的戰爭,羅馬喪失了一半的青壯年人口。特拉西梅諾湖戰役(公元前217年)羅馬軍隊陣亡一萬五千人;坎尼戰役(公元前216年)五萬羅馬士兵僅僅逃脫了幾百人。
到西元前207年,能夠上戰場的羅馬人只剩下不到十三萬。
漢尼拔已經在意大利征戰十年,嚴重破壞了羅馬的經濟體系,羅馬失去了大部分的財政來源,又必須承擔龐大的軍費開支,被迫對內增派稅賦,對外大量舉債。
這時羅馬的人力,物力都已經到了極限,舉國上下僅僅靠著堅強的意志苦苦支撐,如果再來一次類似坎尼的慘敗,羅馬就肯定要亡國。
這年春天,當羅馬人得知漢尼拔的2弟哈斯朱拔‧巴卡(Hasdrubal Barca)在西班牙擺脫西庇阿的圍困,領軍轉道高盧越過阿爾卑斯山,出現在波河平原時,都面面相覷,知道決定羅馬命運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迦太基故國在今天的突尼斯境內,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島隔海相望。
雖然有舉世無雙的財富,強大的海上力量,肥沃的國土,穩定開明的政治制度,以及英才輩出的貴族階層,由於生活富裕舒適,迦太基人普遍貪生怕死,他們但凡能夠出錢收買雇佣軍,就決不願意去吃軍旅生活的苦,白白浪費賺錢的時間。
漢尼拔在意大利南部也舉步唯艱。由於迦太基海軍一直未能獲得地中海的制海權,使漢尼拔的部隊得不到補充,越打越少,漸漸失去了進攻能力,於是意大利南部形成一個對峙局面。
打破這個戰略僵局的唯一希望,就落到了漢尼拔的2弟哈斯朱拔‧巴卡身上。
哈斯朱拔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前十年中一直在西班牙作戰。在這裡他遭遇到了羅馬最善戰的將軍 - 後來征服迦太基的名將大西庇阿的父親-老西庇阿。
老西庇阿屢次挫敗哈斯朱拔的東進企圖,使他一直無法和漢尼拔會師。
哈斯朱拔在遭受一系列挫折之後,終於在西元前211年一舉擊敗老西庇阿,而後者在此戰中喪生。
是年,二十五歲的大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 Major )臨危受命,成為羅馬西班牙軍團的統帥。他迅速扭轉戰局,並在西元前209攻克哈斯朱拔在西班牙的據點“新迦太基”。
為了阻止哈斯朱拔東進,大西庇阿在西班牙通往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修建大批堡壘要塞,嚴防死守。
哈斯朱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西元前208年底,哈斯朱拔率軍翻越西班牙東北部的山區,進入高盧,完全出乎了大西庇阿的預料。
他在高盧中部停下來過冬,並和高盧各部落交好,使大批高盧人加入到他的軍隊中來。
次年春天,哈斯朱拔率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這次行軍中哈斯朱拔展示了他非凡的領軍才能。
多年前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時損失了大量人馬,而哈斯朱拔的軍隊出現在意大利波河平原的時候,不但毫髮發無損,3萬大軍加上15頭戰象而且像滾雪球一樣壯大了許多,號稱6萬。
羅馬人突然發現自己腹背受敵,形勢危急。
如果漢尼拔和哈斯朱拔互通消息,來一個南北對進,羅馬就大勢去矣。
羅馬元老院迅速決定,由新當選的執政官尼羅(Gaius Claudius Nero)和利維尤斯(Marcus Livius Salinator)各率一支軍隊,分赴南北戰場作戰。
尼羅率領4萬軍隊到南線和漢尼拔對峙,阻止他北上。
利維尤斯只有32,000-40,000人,包括他們的盟友在北線則由於兵力不足,無力同哈斯朱拔爭鋒,只能且戰且退,最後在梅托羅河(Metauro)以南的小鎮塞那穩住陣腳。
梅托羅河

漢尼拔沒有料到哈斯朱拔來得這麼快。
由於缺乏準確的情報,無法判斷哈斯朱拔下一步的打算,漢尼拔只能按兵不動,等待哈斯朱拔的消息。
漢尼拔並不知道哈斯朱拔已經南進到距離他三百公里的地方。
哈斯朱拔明白和漢尼拔協同作戰的重要性,他派遣信使南下和漢尼拔聯絡,在信中詳細說明自己的行軍路線和南北對進的想法。
不幸的是,這個信使在即將到達漢尼拔的營地時被羅馬軍隊抓獲,結果哈斯朱拔的全盤計劃都落入尼羅手中。
尼羅的決斷
尼羅看到哈斯朱拔的信以後大吃一驚,他決心集中兵力先解決哈斯朱拔,再回頭對付漢尼拔。
尼羅明白,利維尤斯的部隊和哈斯朱拔已經形成均勢,如果他再率領精兵參戰,勝利的天平就會倒向羅馬這邊。
那個時候的羅馬法律規定,將領不得擅自離開元老院劃分的戰區作戰,否則以圖謀造反治罪。
尼羅知道戰機稍縱即逝,他立刻提精兵7000出發,其餘仍然漢尼拔對峙。
同時派信使赴羅馬向元老院稟報他的戰略意圖。
為了迷惑對手,他對部下謊稱前去襲擊漢尼拔的一個要塞。
大軍先向南行進,等到夜幕降臨後突然掉頭向北,連夜強行軍奔向梅托羅河。
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尼羅沒有攜帶給養,而是命令沿途各地方政府火速準備食物和飲水,放在道路兩旁以供大軍使用。
尼羅軍所到之處,羅馬百姓擁擠在道路兩旁,或給羅馬士兵送糧送水,或跪地祈禱,這樣的場景深深激勵著羅馬士兵,更堅定了他們死戰的決心。
尼羅精心調控行軍速度,以使大軍能在夜晚到達利維尤斯的營地。
為了不讓哈斯朱拔察覺羅馬增援部隊的來臨,尼羅的軍隊沒有另外扎營,而是悄悄地進入利維尤斯軍隊的營地。此處以北一公里,就是哈斯朱拔的大營。
羅馬諸將立刻召開軍事會議,利維尤斯提議先讓尼羅的部隊休整幾天,尼羅堅決反對,他說︰「諸位,我們在這裡耽擱一天,就等於給漢尼拔多一天的時間發現我們的動向。我們要趁漢尼拔兄弟還蒙在鼓裡的時候進攻,殲滅哈斯朱拔。我必須在漢尼拔發覺之前回到南線。」
會戰的決定做出以後,羅馬軍營立刻升起紅色的旗幟,告訴羅馬士兵準備戰鬥。
天剛破曉,羅馬各軍團就開始在戰場上集結,展開戰鬥隊形。
哈斯朱拔和利維尤斯在塞那對峙以來,一直想方設法和羅馬人打一場會戰,但利維尤斯總是堅守不出。當他得知羅馬軍隊終於準備會戰時,也率領迦太基聯軍展開隊形,慢慢向羅馬陣前靠攏。
哈斯朱拔沒有接到任何關於羅馬增援部隊的情報,但是當他近距離觀察羅馬陣線的時候,敏銳地發現羅馬軍隊好象增加了不少。
一些羅馬士兵衣甲不整,滿臉疲憊,似乎剛剛經過強行軍。羅馬軍團之間聯絡的號角聲也較過去頻繁許多。
哈斯朱拔和羅馬作戰十幾年,對羅馬軍隊的習性瞭如指掌,他隨即斷定羅馬在南線的部隊已經前來增援。
由於無法知道漢尼拔的命運,哈斯朱拔決定撤退,等回到高盧以後再做打算。
哈斯朱拔先率領部隊退出戰場,回到自己的營地。羅馬軍隊不敢貿然地攻擊他堅固的營壘,所以這一天安然無事地過去了。
剛入夜,哈斯朱拔就率軍悄悄離開營地,向北撤退。他希望連夜渡過梅托羅河,這樣天亮以後羅馬人就不易追上。
可惜的是,哈斯朱拔的響導出賣了他,這個人將哈斯朱拔大軍領到河水最湍急的地方,然後逃之夭夭。
哈斯朱拔大軍一整夜都忙著尋找可以涉渡的淺灘,直到天亮都沒有找到。
天亮以後,哈斯朱拔發現他的軍隊由於疲憊和煩躁,已經亂成一團。
一些高盧人喝得爛醉如泥。這時羅馬的騎兵已經追擊而來,而羅馬軍團排著整齊的方陣,緊緊跟在後面。
哈斯朱拔這時明白已經不可能撤退了,只得背水一戰。於是他盡其所能,將亂糟糟的部隊展開。
哈斯朱拔親率最得力的西班牙步兵組成右翼,來自阿爾卑斯山區強悍的依古利亞步兵在中央,陣前是十頭來自埃塞厄比亞的戰象。
戰鬥力最弱的高盧人在左翼,因為這一側的地形是起伏的丘陵,而高盧人陣前是一道河谷,進攻的羅馬軍隊必須翻過一個相當陡峭的山坡,再越過河谷,才能同高盧人接陣。
哈斯朱拔期望羅馬軍隊的進攻在這裡會因為地形限制而遲緩,使他贏得時間從右側擊潰羅馬軍隊。
羅馬軍團利維尤斯指揮主力左翼與中央,尼羅軍在右翼。

利維尤斯率軍首先向哈斯朱拔的右翼發起進攻,但遭遇異常堅強的抵抗,哈斯朱拔的西班牙步兵跟隨他作戰多年,對羅馬軍隊的戰法相當熟悉,而依古利亞步兵則是天生的剽悍,硬是寸土不讓,雙方都死傷慘重,一時戰況膠著起來。
迦太基出動了戰象,它們的第一次衝鋒就把第一線衝亂了。

可是當戰況轉烈,喊聲大振之際,它們也喪失了控制,在兩軍戰線之間擺來擺去,好像是無舵之舟一樣。
最後,多數都為象奴所殺死,這些象奴都帶有長刀和木槌,專供殺象用。
他們用木槌把長刀釘入大象的脊髓。
尼羅的軍隊進攻哈斯朱拔的左翼,他們為陡坡和河谷所阻,到這時還未能與高盧人接戰。
哈斯朱拔看到尼羅的軍隊無法發揮作用,戰局正朝著他預想的方向發展,於是率軍開始反擊,企圖殲滅利維尤斯的部隊,這回輪到利維尤斯拚命抵抗,苦苦支撐。
尼羅洞察到了哈斯朱拔的戰略企圖,再出驚人之舉。

他親率最精銳的一個軍團脫離迦太基軍隊的左翼,強行軍迂回到哈斯朱拔所在的右翼,然後從哈斯朱拔的側背突然發起進攻。
迦太基軍隊缺乏訓練的弊病這時就暴露無疑,由於遭受突然打擊,最右邊的西班牙步兵首先敗逃,衝亂了依古利亞步兵的中央方陣,結果導致哈斯朱拔的整個右翼陣形崩潰,大家爭先恐後逃向高盧人的左翼。

利維尤斯轉移陣線,這時尼羅留在左翼的一個羅馬軍團也補強利維尤斯正面。
羅馬軍形成3面合圍,會戰到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場屠殺。
戰亡
哈斯朱拔看到大勢已去!在羅馬軍密集的劍林槍雨的猛攻下,哈斯朱拔身邊的士兵一片一片地陣亡,挽回局勢或者突圍都已經完全不可能了。
哈斯朱拔見狀仰天長嘯,憤然跨上俊馬,提起利劍,咆哮著向羅馬軍最密集的地方衝了進去。劍光閃動之中,血光飛濺,羅馬士兵紛紛倒下。

但是更多的羅馬兵圍了上來,他們前僕後繼,槍劍齊下,不多時,便將哈斯朱拔和他的戰馬釘成了刺蝟,哈斯朱拔壯烈戰死,他的勇氣沒有玷污巴卡家族的威名,令羅馬軍上下動容。
到傍晚時分,這支迦太基大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其實漢尼拔在這場梅托羅河戰役結束後的一個多星期裡卻一直對它一無所知。
尼羅在戰役後的第二天就啟程返回意大利南部,其行軍速度與他飛速北上時大體相同。
羅馬的史學家們記述說,尼羅到達漢尼拔所在的地區時,曾令一些迦太基戰俘前去把事情經過告訴漢尼拔。
但是另有一種傳說,說羅馬軍用石弩將其胞弟的頭顱越過高牆射入漢尼拔的營地內,漢尼拔一見竟是弟弟哈斯朱拔血淋淋的人頭!
這才使漢尼拔第一次獲悉梅托羅河戰役慘敗的消息。
我們不清楚究竟哪一種說法符合史實,但是不管漢尼拔如何得到消息,他在一旦聞訊之後確實極度悲痛與失望。為此他撤退到布魯提翁。
這次大捷的消息傳到羅馬,全國上下無不歡欣鼓舞。經過那麼多年的失敗與磨難,終於有一支迦太基軍在意大利遭到了全殲。
令漢尼拔憤怒的是,多次全殲羅馬軍,戰後每次都盡心尋找羅馬執政官的屍首,給予與他們地位相匹配的厚葬,可是羅馬人不僅沒有厚葬自己的兄弟,讓他身首異處,還如此作踐他的首級。
漢尼拔最後一次看到他的弟弟還是出征意大利的時候,那時他交給哈斯朱拔一支軍隊,要他守住西班牙這個根據地。兄弟倆相互擁抱,揮淚而別。
這一別就是十年,漢尼拔在意大利度日如年,沒有一天不在盼望有朝一日哈斯朱拔率領大軍來到意大利,再見到他那俊朗的面龐和熱情的笑容。
漢尼拔雙手捧著哈斯朱拔的頭顱,撫摸著他冰冷的臉頰和依然圓睜的雙眼,悲痛欲絕,不由得嚎啕大哭起來。漢尼拔不僅是為他的死去的兄弟痛哭,他也在為他的祖國痛哭,因為他已經知道迦太基注定要輸掉這場戰爭了。
絕望的漢尼拔隨後退往勃羅丁,終年不再出戰。
羅馬終於回避了自老西庇阿陣亡以來的第二危機,同時沉重挫傷了給羅馬造成第一危機的漢尼拔。
梅托羅戰役是布匿戰爭的轉折點。
從此以後,羅馬對漢尼拔已經無所畏懼,雖然戰爭還要再打五年。
漢尼拔覆滅以後,羅馬在以後的數百年中再也沒有遇到過同樣可怕的對手,能夠讓羅馬一夜數驚,而整個國家的命運不得不繫於梅托羅一戰之上。
這是漢尼拔最有希望也是最後一次有希望得到援軍的機會。梅托羅戰役的結果使漢尼拔喪失征服羅馬的機會!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粉絲團】
Battle of the Metaurus

(梅托羅-Metaurus的位置)

經過十年殘酷的戰爭,羅馬喪失了一半的青壯年人口。特拉西梅諾湖戰役(公元前217年)羅馬軍隊陣亡一萬五千人;坎尼戰役(公元前216年)五萬羅馬士兵僅僅逃脫了幾百人。
到西元前207年,能夠上戰場的羅馬人只剩下不到十三萬。
漢尼拔已經在意大利征戰十年,嚴重破壞了羅馬的經濟體系,羅馬失去了大部分的財政來源,又必須承擔龐大的軍費開支,被迫對內增派稅賦,對外大量舉債。
這時羅馬的人力,物力都已經到了極限,舉國上下僅僅靠著堅強的意志苦苦支撐,如果再來一次類似坎尼的慘敗,羅馬就肯定要亡國。
這年春天,當羅馬人得知漢尼拔的2弟哈斯朱拔‧巴卡(Hasdrubal Barca)在西班牙擺脫西庇阿的圍困,領軍轉道高盧越過阿爾卑斯山,出現在波河平原時,都面面相覷,知道決定羅馬命運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迦太基故國在今天的突尼斯境內,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島隔海相望。
雖然有舉世無雙的財富,強大的海上力量,肥沃的國土,穩定開明的政治制度,以及英才輩出的貴族階層,由於生活富裕舒適,迦太基人普遍貪生怕死,他們但凡能夠出錢收買雇佣軍,就決不願意去吃軍旅生活的苦,白白浪費賺錢的時間。
漢尼拔在意大利南部也舉步唯艱。由於迦太基海軍一直未能獲得地中海的制海權,使漢尼拔的部隊得不到補充,越打越少,漸漸失去了進攻能力,於是意大利南部形成一個對峙局面。
打破這個戰略僵局的唯一希望,就落到了漢尼拔的2弟哈斯朱拔‧巴卡身上。
哈斯朱拔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前十年中一直在西班牙作戰。在這裡他遭遇到了羅馬最善戰的將軍 - 後來征服迦太基的名將大西庇阿的父親-老西庇阿。
老西庇阿屢次挫敗哈斯朱拔的東進企圖,使他一直無法和漢尼拔會師。
哈斯朱拔在遭受一系列挫折之後,終於在西元前211年一舉擊敗老西庇阿,而後者在此戰中喪生。
是年,二十五歲的大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 Major )臨危受命,成為羅馬西班牙軍團的統帥。他迅速扭轉戰局,並在西元前209攻克哈斯朱拔在西班牙的據點“新迦太基”。
為了阻止哈斯朱拔東進,大西庇阿在西班牙通往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修建大批堡壘要塞,嚴防死守。
哈斯朱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西元前208年底,哈斯朱拔率軍翻越西班牙東北部的山區,進入高盧,完全出乎了大西庇阿的預料。
他在高盧中部停下來過冬,並和高盧各部落交好,使大批高盧人加入到他的軍隊中來。
次年春天,哈斯朱拔率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這次行軍中哈斯朱拔展示了他非凡的領軍才能。
多年前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時損失了大量人馬,而哈斯朱拔的軍隊出現在意大利波河平原的時候,不但毫髮發無損,3萬大軍加上15頭戰象而且像滾雪球一樣壯大了許多,號稱6萬。
羅馬人突然發現自己腹背受敵,形勢危急。
如果漢尼拔和哈斯朱拔互通消息,來一個南北對進,羅馬就大勢去矣。
羅馬元老院迅速決定,由新當選的執政官尼羅(Gaius Claudius Nero)和利維尤斯(Marcus Livius Salinator)各率一支軍隊,分赴南北戰場作戰。
尼羅率領4萬軍隊到南線和漢尼拔對峙,阻止他北上。
利維尤斯只有32,000-40,000人,包括他們的盟友在北線則由於兵力不足,無力同哈斯朱拔爭鋒,只能且戰且退,最後在梅托羅河(Metauro)以南的小鎮塞那穩住陣腳。
梅托羅河

漢尼拔沒有料到哈斯朱拔來得這麼快。
由於缺乏準確的情報,無法判斷哈斯朱拔下一步的打算,漢尼拔只能按兵不動,等待哈斯朱拔的消息。
漢尼拔並不知道哈斯朱拔已經南進到距離他三百公里的地方。
哈斯朱拔明白和漢尼拔協同作戰的重要性,他派遣信使南下和漢尼拔聯絡,在信中詳細說明自己的行軍路線和南北對進的想法。
不幸的是,這個信使在即將到達漢尼拔的營地時被羅馬軍隊抓獲,結果哈斯朱拔的全盤計劃都落入尼羅手中。
尼羅的決斷
尼羅看到哈斯朱拔的信以後大吃一驚,他決心集中兵力先解決哈斯朱拔,再回頭對付漢尼拔。
尼羅明白,利維尤斯的部隊和哈斯朱拔已經形成均勢,如果他再率領精兵參戰,勝利的天平就會倒向羅馬這邊。
那個時候的羅馬法律規定,將領不得擅自離開元老院劃分的戰區作戰,否則以圖謀造反治罪。
尼羅知道戰機稍縱即逝,他立刻提精兵7000出發,其餘仍然漢尼拔對峙。
同時派信使赴羅馬向元老院稟報他的戰略意圖。
為了迷惑對手,他對部下謊稱前去襲擊漢尼拔的一個要塞。
大軍先向南行進,等到夜幕降臨後突然掉頭向北,連夜強行軍奔向梅托羅河。
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尼羅沒有攜帶給養,而是命令沿途各地方政府火速準備食物和飲水,放在道路兩旁以供大軍使用。
尼羅軍所到之處,羅馬百姓擁擠在道路兩旁,或給羅馬士兵送糧送水,或跪地祈禱,這樣的場景深深激勵著羅馬士兵,更堅定了他們死戰的決心。
尼羅精心調控行軍速度,以使大軍能在夜晚到達利維尤斯的營地。
為了不讓哈斯朱拔察覺羅馬增援部隊的來臨,尼羅的軍隊沒有另外扎營,而是悄悄地進入利維尤斯軍隊的營地。此處以北一公里,就是哈斯朱拔的大營。
羅馬諸將立刻召開軍事會議,利維尤斯提議先讓尼羅的部隊休整幾天,尼羅堅決反對,他說︰「諸位,我們在這裡耽擱一天,就等於給漢尼拔多一天的時間發現我們的動向。我們要趁漢尼拔兄弟還蒙在鼓裡的時候進攻,殲滅哈斯朱拔。我必須在漢尼拔發覺之前回到南線。」
會戰的決定做出以後,羅馬軍營立刻升起紅色的旗幟,告訴羅馬士兵準備戰鬥。
天剛破曉,羅馬各軍團就開始在戰場上集結,展開戰鬥隊形。
哈斯朱拔和利維尤斯在塞那對峙以來,一直想方設法和羅馬人打一場會戰,但利維尤斯總是堅守不出。當他得知羅馬軍隊終於準備會戰時,也率領迦太基聯軍展開隊形,慢慢向羅馬陣前靠攏。
哈斯朱拔沒有接到任何關於羅馬增援部隊的情報,但是當他近距離觀察羅馬陣線的時候,敏銳地發現羅馬軍隊好象增加了不少。
一些羅馬士兵衣甲不整,滿臉疲憊,似乎剛剛經過強行軍。羅馬軍團之間聯絡的號角聲也較過去頻繁許多。
哈斯朱拔和羅馬作戰十幾年,對羅馬軍隊的習性瞭如指掌,他隨即斷定羅馬在南線的部隊已經前來增援。
由於無法知道漢尼拔的命運,哈斯朱拔決定撤退,等回到高盧以後再做打算。
哈斯朱拔先率領部隊退出戰場,回到自己的營地。羅馬軍隊不敢貿然地攻擊他堅固的營壘,所以這一天安然無事地過去了。
剛入夜,哈斯朱拔就率軍悄悄離開營地,向北撤退。他希望連夜渡過梅托羅河,這樣天亮以後羅馬人就不易追上。
可惜的是,哈斯朱拔的響導出賣了他,這個人將哈斯朱拔大軍領到河水最湍急的地方,然後逃之夭夭。
哈斯朱拔大軍一整夜都忙著尋找可以涉渡的淺灘,直到天亮都沒有找到。
天亮以後,哈斯朱拔發現他的軍隊由於疲憊和煩躁,已經亂成一團。
一些高盧人喝得爛醉如泥。這時羅馬的騎兵已經追擊而來,而羅馬軍團排著整齊的方陣,緊緊跟在後面。
哈斯朱拔這時明白已經不可能撤退了,只得背水一戰。於是他盡其所能,將亂糟糟的部隊展開。
哈斯朱拔親率最得力的西班牙步兵組成右翼,來自阿爾卑斯山區強悍的依古利亞步兵在中央,陣前是十頭來自埃塞厄比亞的戰象。
戰鬥力最弱的高盧人在左翼,因為這一側的地形是起伏的丘陵,而高盧人陣前是一道河谷,進攻的羅馬軍隊必須翻過一個相當陡峭的山坡,再越過河谷,才能同高盧人接陣。
哈斯朱拔期望羅馬軍隊的進攻在這裡會因為地形限制而遲緩,使他贏得時間從右側擊潰羅馬軍隊。
羅馬軍團利維尤斯指揮主力左翼與中央,尼羅軍在右翼。

利維尤斯率軍首先向哈斯朱拔的右翼發起進攻,但遭遇異常堅強的抵抗,哈斯朱拔的西班牙步兵跟隨他作戰多年,對羅馬軍隊的戰法相當熟悉,而依古利亞步兵則是天生的剽悍,硬是寸土不讓,雙方都死傷慘重,一時戰況膠著起來。
迦太基出動了戰象,它們的第一次衝鋒就把第一線衝亂了。

可是當戰況轉烈,喊聲大振之際,它們也喪失了控制,在兩軍戰線之間擺來擺去,好像是無舵之舟一樣。
最後,多數都為象奴所殺死,這些象奴都帶有長刀和木槌,專供殺象用。
他們用木槌把長刀釘入大象的脊髓。
尼羅的軍隊進攻哈斯朱拔的左翼,他們為陡坡和河谷所阻,到這時還未能與高盧人接戰。
哈斯朱拔看到尼羅的軍隊無法發揮作用,戰局正朝著他預想的方向發展,於是率軍開始反擊,企圖殲滅利維尤斯的部隊,這回輪到利維尤斯拚命抵抗,苦苦支撐。
尼羅洞察到了哈斯朱拔的戰略企圖,再出驚人之舉。

他親率最精銳的一個軍團脫離迦太基軍隊的左翼,強行軍迂回到哈斯朱拔所在的右翼,然後從哈斯朱拔的側背突然發起進攻。
迦太基軍隊缺乏訓練的弊病這時就暴露無疑,由於遭受突然打擊,最右邊的西班牙步兵首先敗逃,衝亂了依古利亞步兵的中央方陣,結果導致哈斯朱拔的整個右翼陣形崩潰,大家爭先恐後逃向高盧人的左翼。

利維尤斯轉移陣線,這時尼羅留在左翼的一個羅馬軍團也補強利維尤斯正面。
羅馬軍形成3面合圍,會戰到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場屠殺。
戰亡
哈斯朱拔看到大勢已去!在羅馬軍密集的劍林槍雨的猛攻下,哈斯朱拔身邊的士兵一片一片地陣亡,挽回局勢或者突圍都已經完全不可能了。
哈斯朱拔見狀仰天長嘯,憤然跨上俊馬,提起利劍,咆哮著向羅馬軍最密集的地方衝了進去。劍光閃動之中,血光飛濺,羅馬士兵紛紛倒下。


到傍晚時分,這支迦太基大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其實漢尼拔在這場梅托羅河戰役結束後的一個多星期裡卻一直對它一無所知。
尼羅在戰役後的第二天就啟程返回意大利南部,其行軍速度與他飛速北上時大體相同。
羅馬的史學家們記述說,尼羅到達漢尼拔所在的地區時,曾令一些迦太基戰俘前去把事情經過告訴漢尼拔。
但是另有一種傳說,說羅馬軍用石弩將其胞弟的頭顱越過高牆射入漢尼拔的營地內,漢尼拔一見竟是弟弟哈斯朱拔血淋淋的人頭!
這才使漢尼拔第一次獲悉梅托羅河戰役慘敗的消息。
我們不清楚究竟哪一種說法符合史實,但是不管漢尼拔如何得到消息,他在一旦聞訊之後確實極度悲痛與失望。為此他撤退到布魯提翁。
這次大捷的消息傳到羅馬,全國上下無不歡欣鼓舞。經過那麼多年的失敗與磨難,終於有一支迦太基軍在意大利遭到了全殲。
令漢尼拔憤怒的是,多次全殲羅馬軍,戰後每次都盡心尋找羅馬執政官的屍首,給予與他們地位相匹配的厚葬,可是羅馬人不僅沒有厚葬自己的兄弟,讓他身首異處,還如此作踐他的首級。
漢尼拔最後一次看到他的弟弟還是出征意大利的時候,那時他交給哈斯朱拔一支軍隊,要他守住西班牙這個根據地。兄弟倆相互擁抱,揮淚而別。
這一別就是十年,漢尼拔在意大利度日如年,沒有一天不在盼望有朝一日哈斯朱拔率領大軍來到意大利,再見到他那俊朗的面龐和熱情的笑容。
漢尼拔雙手捧著哈斯朱拔的頭顱,撫摸著他冰冷的臉頰和依然圓睜的雙眼,悲痛欲絕,不由得嚎啕大哭起來。漢尼拔不僅是為他的死去的兄弟痛哭,他也在為他的祖國痛哭,因為他已經知道迦太基注定要輸掉這場戰爭了。
絕望的漢尼拔隨後退往勃羅丁,終年不再出戰。
羅馬終於回避了自老西庇阿陣亡以來的第二危機,同時沉重挫傷了給羅馬造成第一危機的漢尼拔。
梅托羅戰役是布匿戰爭的轉折點。
從此以後,羅馬對漢尼拔已經無所畏懼,雖然戰爭還要再打五年。
漢尼拔覆滅以後,羅馬在以後的數百年中再也沒有遇到過同樣可怕的對手,能夠讓羅馬一夜數驚,而整個國家的命運不得不繫於梅托羅一戰之上。
這是漢尼拔最有希望也是最後一次有希望得到援軍的機會。梅托羅戰役的結果使漢尼拔喪失征服羅馬的機會!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粉絲團】
#
by cwj36
| 2005-09-06 09:14
| 【HATG 漢尼拔兵臨城下】
2005年 09月 03日
凱撒是怎樣成為羅馬執政官的 -西方太閣立志傳

西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結成“前三頭”政治(聯盟)。曾征服高盧全境,兩度入侵不列顛(前55~前54年)。
後入埃及、小亞細亞等。返羅馬後(前46年),建立獨裁統治。西元前44年被共和派貴族陰謀刺殺。
凱撒的家族古老而著名。馬略(Caius Marius)是他的姑父,曾6次當選為羅馬的執政官。
秦納是他的岳丈。這兩門親戚也曾使他險些被獨裁執政官蘇拉殺死。
幸虧蘇拉沒有堅持要殺掉凱撒,只是在迫其休妻不成之後,沒收了凱撒妻子的嫁妝和財產。凱撒因此也暫避風頭,藏匿於鄉間,常常變換住址,幾經輾轉,直到西元前78年,蘇拉死後,凱撒才返回羅馬。
凱撒在返回羅馬的途中,被海盜掠去。海盜向他索要20塔蘭特贖金,他慨然答應支付50塔蘭特。親屬們幫忙,贖出了他。他一獲自由,就裝備了一些船去追索清剿那夥海盜,抓到其中的大部分,在羅馬的亞洲行省帕加馬把海盜們釘在了十字架上。
凱撒同當時的許多貴族青年們一樣,到希臘學習演說和哲學。被海盜俘虜的這次經歷,使他認識了羅馬世界的混亂。他在大庭廣眾面前呼風喚雨、攪動人心的演說本領更是爐火純青,除了西塞羅,無人可與之匹敵。
他的才能很快就給他帶來了成功。當他結束學習回到羅馬後,即對曾任馬其頓總督的朵拉伯拉提出控告。
儘管凱撒沒有告倒朵拉伯拉,後者被無罪開釋,但凱撒的名聲卻由此大振。訴辯中,他的口才令人傾倒,他的高雅姿態和辭令征服了民心。
他的圓通和謹慎,超越了他的年齡。他的延攬之廣泛,接待之慷慨和他生活方式上處處表現出來的豪華,逐漸替他建立並擴大了政治上的影響。
凱撒在仕途上緩緩上升。
西元前73年,他在軍隊中任參將,前68年擔任財務官,前65年出任市政官。為了這些,他投了钜資,在未得一官半職之前即已負債累累。在貴族派與民主派的鬥爭中,凱撒決定利用民主派的力量。
他搞了兩項大膽的嘗試。一是在羅馬廣場公開為他的姑母——馬略之妻做頌辭。更有甚者,他在喪儀行列中,公然亮出馬略的面像,這可是自馬略被蘇拉宣佈為公敵以來之大不韙。
此舉得到人民的喝彩和鼓勵,對他把馬略被埋葬已久的光榮重新發掘出來再見天日,感到興奮不已。
西元前63年,凱撒競選當上大祭司長。這是一個終身職位,負責國家最高宗教事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響力。此後不久,他又當上司法官,一年後任滿,凱撒受命去做西班牙總督。
在西班牙,凱撒頗有建樹。
凱撒於西元前60年班師回到羅馬城下。權衡各方因素,他認為自己應該參加執政官競選,這次回朝,就是為了抓住時機,爭個高下。
凱撒明白,單槍匹馬是不會成功的。他要利用克拉蘇和龐培這兩個當時在羅馬舉足輕重的人。
凱撒首先爭取到龐培的支持。然後,他力促龐培與克拉蘇和解。不厭其詳地向兩人陳述利害:如若兩虎相爭、同歸於盡,只會壯大西塞羅、卡圖盧斯、加圖之流的聲威。而兩人攜手,同心同德,則無人堪與匹敵。凱撒的遊說,終於勸得克拉蘇和龐培言歸於好。
他們倆都支持凱撒。
就這樣,凱撒當選為西元前59年的執政官。他沒有讓他的這兩個支持者因和好而壯大起來,反而利用他們增強了自己。
羅馬3位有巨大影響的人物西元前60年夏天開始結成的這種特殊關係,史稱“前三頭同盟”。
而凱撒為了野心勃勃的他急於建功立業,賺取更多政治資本,凱撒發動了造成一百萬高盧人喪生,另有一百萬被賣作奴隸八年入侵自由高盧之戰。
#
by cwj36
| 2005-09-03 06:19
| 【Total War 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