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04月 26日
1981北愛爾蘭絕食暴動

1949年,愛爾蘭脫離英國獨立,可是原本的32邦中,北方的6邦還是選擇繼續讓英國統治。
原因無他,這些居民大部是當時來自英國本土的新教移民後代。(北愛六郡目前不屬於愛爾蘭,北愛就像台灣被國民黨長期掌握的天龍國-台北,英格蘭與洗腦同化的新移民比舊住民多,宗教與族群衝突也因此非常嚴重。)
北愛爾蘭共和軍指揮官巴比·桑德斯(Bobby Sands 天主教教徒)在1972年謊報18歲的年齡(因為他只有16歲)加入了愛爾蘭共和軍(IRA),1972年10月被控藏在他家房子發現有4支手槍。
巴比·桑德斯被定罪,1973年4月被判處5年徒刑.........
1976年出獄後,巴比·桑德斯依然積極北愛爾蘭共和軍活動。
1976年10月巴比·桑德斯和喬·麥克唐納計劃率領同志們爆炸鄧默里巴爾莫勒爾堡家具公司與北愛爾蘭皇家警察發生槍戰,他與同志們又被逮捕。
巴比·桑德斯被關入克魯姆林路監獄,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領導的英國政府,將他們歸為罪犯。而他們認為他們是政治犯,從1981年4月1日開始絕食....
絕食的目標是獲得政治犯待遇。
五點要求是:
1.不穿囚衣
2.不做勞改工作
3.自由與其他遭囚禁者結社聚會,以及舉辦育樂活動
4.每周可與一人會面、收一封信與一件包裹
5.全面回復政治犯的地位
克魯姆林路監獄外,騷動不安的政治氛圍席捲全愛爾蘭,北愛爾蘭四處發生暴動。
巴比·桑德斯等人拒絕穿著囚服,寧可裹著毛毯的抗爭拒絕洗澡並利用排洩物塗抹牆壁.....
巴比·桑德斯絕食開始不久,Fermanagh &South Tyrone地區的國會議員猝逝,補選的聲浪加大。
巴比·桑德斯被提名為反拘押運動參選者,並在1981年4月9日以30492票當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
一般認為巴比·桑德斯當選為國會議員後,柴契爾政府便不敢讓他就這樣死去,會與絕食者妥協。

絕食66天之後,1981年5月5日,巴比·桑德斯活活餓死在監獄病房,享年才27歲。
巴比·桑德斯的死訊迅速傳開,有些人祈禱,有些人準備好汽油彈,北愛爾蘭全面陷入暴亂,稱為「1981愛爾蘭絕食暴動」(1981 Irish hunger strike)。
超過十萬名民眾在貝爾法斯特街頭參加他的葬禮,他的葬禮按照愛爾蘭共和國最高軍事榮譽進行,這是愛爾蘭至今規模最大的葬禮。
歐洲其他同情者焚燒英國國旗及反英示威,高呼“自由的貝爾法斯特'。在巴比·桑德斯餓死之後,又陸續走了9個絕食抗議的北愛爾蘭共和軍志士。
終於,柴契爾夫人在國際壓力下被迫完全接受IRA的訴求,雖然不是用政治犯的方式,但因為政治理念不同而入獄的異議份子的生活環境,的確獲得很大的改善。
對於英國在這次絕食抗議中所採取的做法,國際社會譴責之聲不絕於耳。
英國和愛爾蘭間外交關係一度緊張。
這一抗議事件使得北愛爾蘭民族主義更為激進,並促使走議會革命路線的新芬黨(Sinn Féin)成為一個主流政黨。

新芬黨參加愛爾蘭下議院選舉,也參加英國國會選舉,並取得議席,但該黨議員從不向英國君主宣誓效忠,亦不參加英國國會會議,在北愛爾蘭則和主要維持英國統治的民主統一黨對立。。

巴比·桑德斯曾對神父說他的理念: 當時代需要像耶穌這樣的革命者時, 他就會做他應該要做的事, 而不是只是像門徒們一樣怯懦地躲在後頭。
如果這樣的做法是罪惡,他寧可一人扛下所有的過錯,也必須做他認為對的事。Éire go deo!!!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2014年 04月 25日
蘇格蘭
Alba gu bràth

Brave heart -威廉·華萊士與蘇格蘭獨立戰爭1
Brave heart -威廉·華萊士與蘇格蘭獨立戰爭2
羅伯特布魯斯與班諾克本(Bannockburn) 戰役
17~18世紀的蘇格蘭獨立戰爭
其他:
1297 史特靈橋戰役 【英雄本色電影M2TW劇場版】
羅伯特.布魯斯之勇敢的心
蘇格蘭巴厘奧爾王朝忠臣-威廉‧華萊士
Alba gu bràth
蘇格蘭傳統長矛陣(Schiltron )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2014年 04月 25日
愛爾蘭獨立
Cogadh na Saoirse
超越800年 獨立建國血淚~

1609 英格蘭佔領愛爾蘭。
1649 英格蘭在愛爾蘭-克倫威爾愛爾蘭戰爭
1690 伯因河戰役 與北愛爾蘭
1916年復活節起義
愛爾蘭獨立建國-豪情本色
1981 北愛爾蘭絕食暴動
CIRA
Éire go deo!!!

獨立後的愛爾蘭打破小國必遭鄰近大國剝削的迷思。愛爾蘭奮力衝刺,掙脫邊緣化夢魘,走出自我富足之路,仍然能給台灣很多啟示。
那些懦弱的台灣政客應該從愛爾蘭人追求文化自主、經濟開發的成功史吸取教訓。
愛爾蘭的成功係建築於開發本身的優點,而不是依賴野心勃勃,不懷好意的鄰居。
台灣人民應該向愛爾蘭人學習以建立自己的國家為榮!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2014年 01月 26日
大英帝國米字旗
米字旗

英國國旗,俗稱“米字旗“,正式稱呼是“The Union Flag",也常常稱為聯合傑克“The Union Jack"。
Jack其實是英國海軍用語,意為懸掛在船首表示國籍的小旗。
英國國旗上的十字分別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以及愛爾蘭守護神聖派翠克。
這已經有了400歲的米字旗,經常引來爭議。這樣拼湊而成的國旗,能不能象徵大英帝國?威爾斯人對此頗有不滿,因為威爾斯不是一個王國kingdom而是一個公國Principality,所以米字旗中沒有代表威爾士的部分。
愛爾蘭人也有不滿,”我們又不是英國的一部分,幹嗎硬扯我們進去”。
研究米字旗的歷史學專家馬爾柯姆•法羅說,它”就是一個大雜燴,不過,你又能指望英國象徵能是什麼樣呢?”
英格蘭聖喬治十字旗來源據大不列顛島先前島民的傳說,大約在西元幾世紀時前,有一位名叫聖喬治(St.George)的騎士殺死了一頭惡龍,傳說當時聖喬治殺死惡龍後,龍的血流到地面上,正好形成了一個十字形。這面旗幟曾經作為十字軍東征的標誌,十字代表十字架。
時間來到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1190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英格蘭(England)國王獅心理查領軍,在阿克大獲全勝。聖喬治打敗惡龍的地方就在這附近,英人便認為是聖喬治在保佑他們勝利,聖喬治被視為守護聖人。
1277年,英人設計了一面白底紅十字的「聖喬治旗」為英格蘭國旗。

(英格蘭聖喬治十字旗)
而紅藍白三色的米字旗,其源頭要從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駕崩講起。那時,繼任的詹姆士一世既是英格蘭國王,也是蘇格蘭國王(在蘇格蘭,他是詹姆士六世)。
蘇格蘭聖安德魯X字旗,聖安德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在希臘被釘在X型的十字架上殉道。此旗最早於8世紀時出現,但直至13世紀時才被蘇格蘭正式用作國旗。
傳說,在西元832年,皮克特王安格斯二世(Angus II)帶領皮克特人(Picts)及蘇格蘭人(Scots) 在Athelstanefrod對抗諾桑比亞(Kingdom of Northumbria)的盎格魯人(Angles),在戰鬥中處於下風。
安格斯二世和他的士兵只好祈求上天打救。入夜後,它們突然看見天上的白雲在暗藍的天空中呈X形排列,就覺得是聖徒安德魯在顯靈,保佑他們在在戰鬥中獲勝。
蘇格蘭和人皮科特人士氣大振,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從此藍底白色交叉的圖案稱為蘇格蘭國旗。
另一說法是,X就是蘇格蘭士兵為了彼此方便識別的一個記號而已。後來因為上文的傳說,就統一為藍白色。
詹姆士一世嘗試把藍白相間的蘇格蘭「聖安德魯X字旗」」(St. Andrew's)與英格蘭紅白相間的「聖喬治十字旗」結合起來,作為新國旗。

(蘇格蘭聖安德魯X字旗)
在考慮過幾種設計之後,當局於1606年4月12日宣布採用與當今英國國旗類似的米字旗,只是這面米字旗的白X裡並無紅X。
1648年,發生「清教徒革命」,清教徒領袖克倫威爾處死英王查理一世,廢除王政和上議院,1649年成立共和政體,並將國旗換為英格蘭旗。
1660年恢復王政,同時將國旗換回米字旗。
新國旗誕生之初,主要是供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民用船隻和軍艦出海時懸掛。
英國人稱米字旗叫Union Jack,jack是船艦上懸掛用來標示國別的旗幟,Union是指「聯合王國」,即英國United Kingdom。
雖然米字旗是為了表達雙方共同效忠「大不列顛國王」,卻遭到蘇格蘭水手們杯葛。他們認為聖喬治十字放在蘇格蘭X字上面,意味蘇格蘭被英格蘭征服。

(UK聯合王國旗)
而愛爾蘭聖派崔克X字旗來源自西元432年,聖派翠克受教皇派遣前往愛爾蘭勸說愛爾蘭人皈依基督教。
他從威克洛上岸後,當地憤怒的異教徒企圖用石頭將他砸死。但聖派翠克臨危不懼,當即摘下一棵三葉苜蓿,形象地闡明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
他雄辯的演說使愛爾蘭人深受感動,接受了聖派翠克主施的隆重洗禮。西元493年3月17日,聖派翠克逝世,愛爾蘭人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聖派翠克節,並把St. Patrick’s作為自己的守護聖徒。

愛爾蘭紅色「聖派崔克X字旗」
1801年,愛爾蘭成為英國一部份,米字旗又結合了愛爾蘭紅色「聖派崔克X字旗」(St. Patrick's),就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米字旗在英國四個「本土國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受歡迎程度不一。
米字旗在英國的地位遠不如星條旗在美國的地位。英國人效忠王室,而不是效忠國旗。
1980年代,米字旗遭極右派的「國家陣線」和「英國民族黨」濫用,加上惡形惡狀的英國流氓足球迷拿著國旗四處撒野,使米字旗的聲望下挫。
由於倫敦取得2012年奧運主辦權,當局希望米字旗能成為英國團結的象徵,英國財政部長布朗最近呼籲全國每個花園都應插上米字旗,但反對者表示:「英國人從不在家門口草坪上插旗幟。」結果不了了之。
1933年英國內政大臣則宣佈“米字旗就是英國國旗“。但即使到今天,英國仍沒有法律確認米字旗為英國的國旗。
British Flag Union Jack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2014年 01月 13日
Alba gu bra!
Alba gu bràth
蘇格蘭凱爾特蓋爾語,效忠蘇格蘭的短語,意思是「蘇格蘭萬歲!」或「永遠的蘇格蘭!」流行於西元1688和1746之間詹姆斯黨起義口號.......
1995年的電影「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Braveheart)中,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斯特林橋戰役(1297年9月11日)演講情節被引用,提早了近400年...lol。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2013年 11月 27日
羅伯特.布魯斯之勇敢的心
Brave Heart
【YouTube】:M2TW Brave heart

“勇敢的心”其實並不是指威廉華萊士,倒是恰恰指的是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影片中數次出賣過威廉華萊士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

:「冤枉啊~~~威廉華萊士人不素偶害死ㄟ啦!」
羅伯特.布魯斯出賣威廉.華萊士的情節自然是影片虛構的(不過威廉.華萊士效忠羅伯特.布魯斯的主要政敵蘇格蘭巴厘奧爾家族)。
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
蘇格蘭在英王長腳愛德華一世時代,面對的是被同化和併吞的悲苦命運,正是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小規模的衝突,並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
他作戰時十分勇敢,經常匹馬與敵決鬥,在班諾克本之戰中他就是衝到陣前,一斧頭劈死敵將。
曾經有一個傳說是講,羅伯特.布魯斯晚年因深感自己曾為了家族利益而反覆無常,排斥異己又利用盟友,同時曾在教堂中手染鮮血,於是決心發動十字軍以洗脫罪孽。
但他本人已病重無法隨軍遠征,即囑咐忠誠的部下詹姆斯·道格拉斯領導隊伍,並要求在自己死後將的心臟取出,保存在盒子中同行。
羅伯特死後道格拉斯忠實地遵守了諾言,他在1330年早春離開蘇格蘭,脖子上戴著用鏈子綁住的銀制琉璃骨灰盒,裡面陳放著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
道格拉斯半路上塞維亞受到了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一世的迎接,阿方索委託道格拉斯在對抗格蘭納達的摩爾人戰役時指揮他的一部分軍隊,此戰中道格拉斯中了埋伏。
他取出盒中的心臟用力扔向前方,放聲呼喊:「向前衝吧,勇敢的心啊,就像以往汝曾經做的那樣,道格拉斯將追隨汝或者奮勇戰死」 (Forward, brave heart, as ever thou were wont to do, and Douglas will follow thee or die.) (一說為留在懷中並對其自言自語),最終戰死沙場。
「勇敢的心」典故即由此而來。(好萊塢的同名電影《勇敢的心》源自此故事,但有較大的修改和偏離)。
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被道格拉斯的戰友威廉凱思帶回蘇格蘭,安葬在梅爾羅斯修道院。
後來有很多詩人吟頌這個傳說,詩名就叫「勇敢的心」。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2013年 04月 10日
1297 史特靈橋戰役 【英雄本色電影M2TW劇場版】
永遠的蘇格蘭

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
【影片製作者:graham jones】
在1995年由梅爾·吉勃遜所自導自演的史詩電影《英雄本色》中,也將史特靈橋之役包含在劇情之內。
但在電影中該戰役是發生在一片「平原」之上,與實際上是在「橋上」發生的真實歷史大相徑庭。
史特靈橋之役是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中的一場戰役。1297年9月11日,在蘇格蘭史特靈近郊、橫跨福斯河的史特靈橋上.......
安德魯·穆瑞(Andrew Moray )與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的軍隊擊敗了約翰·德·瓦朗,第七代薩里伯爵(John de Warenne, 7th Earl of Surrey)與稅務官休‧德‧格雷辛漢(Hugh de Cressingham)所率的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聯軍。
電影裡的那2個聽命於威廉‧華萊士而用騎兵攻擊威爾斯長弓的的蘇格蘭貴族,在歷史上其實是幫助英格蘭的「蘇奸」。
蘇格蘭加冕事務長詹姆士·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the High Steward of Scotland)和萊諾克斯伯爵馬爾柯姆(Malcolm, Earl of Lennox)的軍隊原本是薩里伯爵大軍的一部分,見到橋北的殺戮後,見風轉舵都相繼撤退並叛變至蘇格蘭華萊士一方。
詹姆士·斯圖亞特以及其他蘇格蘭貴族甚至在一名為保斯(The Pows)的沼澤密林中突襲英格蘭的輜重隊,並屠殺了許多潰逃的敵兵。
英格蘭人在史特靈橋之戰當中的損失是非常慘重的,大約一百名重裝騎兵和5千名步兵(包括三百名威爾士長弓手)戰死沙場。
最爲蘇格蘭人所痛恨的稅務官休‧格雷辛漢被蘇格蘭人扒了皮。
蘇格蘭人把扒下來的皮切成長條後,將這些長條編綴成一條皮帶,華萊士就是用這條皮帶來系配劍的。
蘇格蘭方面的傷亡微不足道,但是兩主將之一的安德魯·穆瑞受了致命傷,數周之後不治身亡。
穆瑞去世後,他的部下全都投到了華萊士的麾下。
史特靈橋之戰在當時的歐洲是一個奇蹟:
一支裝備極差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民軍打垮了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英格蘭職業軍隊。
拼~國家尊嚴~獨立萬歲!
Freedom is best,
I tell thee true,
of all things to be won.
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my son.
(威廉華萊士自由之詩)
Medieval 2 - Kingdoms 不列顛戰役劇本
蘇格蘭民族英雄 威廉華萊士出場動畫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2012年 12月 16日
【亨利四世:為愛宣戰 】
【亨利四世:為愛宣戰 】Henry of Navarre
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亨利四世(亨利·德·納瓦爾 )原本是喀爾文「法國新教」胡格諾派(Huguenot)信徒,當時法國東北部的吉斯家族信仰羅馬天主教,與信仰胡格諾派的法國波旁家族不合。
1559年,法國查理九世即位,年僅10歲,由太后凱瑟琳攝政,她利用當時法國貴族兩派不和(吉斯家族vs波旁家族),使之彼此互相制約來維護她的王權,她在1561年宣布停止對胡格諾派迫害,釋放被捕的新教徒,這使得胡格諾派徒人數大大竄升,謂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胡格納派因與法國天主教不容而受到宗教迫害,因此新舊教信徒在兩派貴族煽動下,彼此仇視,甚至發展成武裝對抗。
胡格納派與天主教會發生的胡格納戰爭,此內戰歷時30多年,分個階段,進行10次戰役。
亨利·德·納瓦爾9歲時登上了納瓦爾王位,成為了法國新教徒的領袖。14歲時就被母親送上了前線,作為叔父孔代親王的助手參加第一次宗教戰爭。
1569年,孔代親王在雅爾納克與天主教軍隊作戰時陣亡,亨利·德·納瓦爾也身兼胡格納派新教軍隊的領袖,這時他年僅16歲。
在1570年第三次戰爭以後天主教的狂熱分子吉斯家族在宮廷裡失寵,太后凱瑟琳希望通過聯姻取得和平,曾提議她的兒子安茹公爵(即後來的國王亨利三世)和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結婚。
但是1571年,和平的希望粉碎了。在天主教徒遊行期間,40個胡格諾派的教徒因為拒絕在聖體前跪下被殺。由此胡格諾派和天主教徒的關係惡化。
太后凱瑟琳為調和天主教與胡格諾派的紛爭,把女兒瑪格麗特嫁給波旁家族的繼承人17歲的亨利·德·納瓦爾。
在1572年8月24日的結婚當天,發生「聖巴托洛繆大屠殺」(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
胡格諾派信徒遭到天主教徒屠殺,估計約近10萬人被殺。
據報當時死難者的屍體堆積在河裡長達數月,以至於沒人敢吃河裡的魚。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對此的非常高興:所有羅馬的鐘都為慶祝這次的獲勝而敲響,且為此發行紀念幣。
並且他委任了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繪製了一幅壁畫來慶祝這次屠殺。
在巴黎,詩歌和音樂學院的創始人,詩人讓-安托萬·德·巴伊夫(Jean-Antoine de Baïf)寫下了極度讚美這次殺戮的十四行詩。
1574年5月30日查理九世死亡,由亨利三世繼任法王。
1584年法國亨利三世的繼承人安茹公爵弗朗索瓦遇刺身亡,使其妹夫、胡格諾派首領納瓦拉國王亨利‧德·納瓦爾成為王位繼承人。
天主教徒擔心形勢將對他們不利,於是在首領吉斯公爵亨利領導下反對亨利三世,引發所謂「三亨利之戰」(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納瓦拉國王亨利)。
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進入巴黎,在街上架起街壘,這天史稱街壘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爾。
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與其兄吉斯紅衣主教在一次與亨利三世鴻門宴性質的談判會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從刺殺。
吉斯集團在巴黎擁洛林紅衣主教查理為國王,稱「查理十世」。亨利三世只好與王儲亨利‧德·納瓦爾聯合,一同進攻巴黎。
1589年8月,亨利三世屯兵巴黎西南郊,在雅各賓修道院被一名多明我會修士雅克·克列孟刺死。
亨利‧德·納瓦爾繼任為「亨利四世」(Henri IV),於1593年7月25日再次宣布「正式」改信天主教,他的名言就此誕生:「為巴黎做一場彌撒是值得的。他並頒布南特敕令,為延續30多年的法國宗教戰爭畫上句點。
亨利四世和瑪格麗特的婚姻早已名存實亡,夫婦倆分居多年各有情人。1599年,經亨利四世申請,教皇宣布他與瑪格麗特的婚姻無效。
次年4月,亨利四世與托斯卡納大公的侄女瑪麗·美第奇達成婚約。
瑪麗相貌平庸,但能帶給國王一大筆嫁妝,這場婚姻也被時人描述為一場政治聯姻。新王后於1601年為亨利四世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路易十三。

1793年,當法國革命分子劫掠法國王室在巴黎近郊聖·丹尼斯的教堂后,亨利四世的頭顱便告無蹤。
此後,這顆頭顱就在收藏家手中不斷輾轉易手。
2010年12月15日,經過長達9個月的研究,法國法醫學家菲利普·查理爾領導一個研究團隊最終認定一個部分保存完好的17世紀頭顱屬於法國國王亨利四世。
法國政府為亨利四世的頭骨舉辦一場國家葬禮,回歸聖丹尼大教堂。
2012年 07月 02日
維多利亞時代

1839 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爭
1840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 鴉片戰爭-定海戰役
1854 克里米亞戰爭
1856 英法聯軍之役
1860 八里橋之戰
1858 蒙兀兒帝國的絕唱
1866 普奧戰爭
1870 普法戰爭
1879 祖魯戰爭
1880 波耳戰爭
1882 英軍佔領蘇伊士運河
1883 清法戰爭
1885 法國侵台
1900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008年 12月 25日
聖女貞德 Jeanne d'Arc

法國民族英雄-Juana de Arco

對貞德的祈禱文:
面對著妳的敵人,面對著騷擾,嘲笑,和對妳的懷疑,妳仍然堅持著妳的信仰。
即使當妳遭到遺棄,沒有任何朋友,妳仍然堅持著妳的信仰。
即使面對著必然的死亡,妳仍然堅持著妳的信仰。
聖女貞德,我但願我能夠如妳一般堅持我的信仰。
我請求妳與我一同在我的戰場上馳乘。
幫助我謹記著我應該做的堅持。幫助我堅持著我的信仰。
幫助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出成功而明智的行動。
阿門~

英國人將燒焦的木炭撥開,暴露出焦黑的屍體,以向人群證明她的確死了....
接著又燃燒了屍體二次,以避免她的骨灰被人收集。
英國人將貞德剩餘的灰燼都扔進了塞納河。
負責點火的劊子手後來形容他當時:
「……非常害怕燒死了一位聖女而會被打入地獄。」
【YouTube】:聖女貞德 焚
她被英國人整整燒了三次屍骨無存後數百年....
於1920年5月16日被教廷封為聖人,她的紀念節日被定在5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