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03月 05日
威靈頓-第四次英邁戰爭
當他在12月回到印度時,他瞭解到他的大哥莫甯頓勳爵理查被指為了新的印度總督(Governor-General of India)。作為英屬東印度公司為了擴張在印度的統治範圍所發動的一系列戰事的一部分,在1798年,對抗邁索爾蘇丹提普蘇丹(Tippoo Sultan)的第四次英邁戰爭爆發。
理查命令一支軍隊去佔領斯裏倫格伯特納(Seringapatam)擊敗提婆蘇丹。在哈裏斯中將(General Harris,英軍少將,中將為當地軍銜)的指揮下,24000名士兵被派往馬德拉斯(Madras)與從西面孟買來到的軍隊會合,威靈頓和第33團也在8月到達了那裏。
在1798年他將他的姓改為了威爾斯利(Wellesley)——直到這時他還被叫做衛斯理(Wesley)——因為他大哥覺得這個拼寫更古老而合適。
在大規模而細緻的後勤準備後(那將會成為威靈頓的主要特點),第33團在12月離開主力部隊,穿過了250英里(400千米)的叢林從馬德拉斯到達了邁索爾。
由於他大哥的作用,他獲得了附加的指揮權利——指揮海德拉巴尼紮姆(1793—1950年間統治印度海德拉巴的土邦君主的稱號)的軍隊(這支軍隊被派來支援英軍)。這個職位在軍隊中許多高級軍官間導致了矛盾(其中也有威靈頓的得力部下)。
但大部分矛盾都在的馬拉維利[Malavelly,離斯裏倫格伯特納20英里(32千米)遠]的戰鬥後煙消雲散了。當哈裏斯的部隊攻擊蘇丹軍隊的大部分時,威靈頓帶著他的部隊在一條平緩的山脊上排成兩列橫隊,並下令開火。第33團在重複了一次大規模齊射後,接下來是刺刀衝鋒,與哈裏斯部隊協力迫使提普蘇丹的步兵撤退。
當他們到達斯裏倫格伯特納後,斯裏倫格伯特納之戰(Battle of Srirangapatna)立即開始了。威靈頓被命令指揮對蘇丹佩塔村(Sultanpettah)的夜襲,以此來為火炮轟擊蘇丹的堡壘清道。由於敵人堅固的防守和夜晚的黑暗(以及因此產生的混亂),進攻失敗了,傷亡25人(威靈頓自己也受了輕傷,他被一顆幾乎失去效力的火槍彈丸擊中了膝部)。
雖然他們將會在第二天成功地攻下這兒(花了一點時間偵察敵方兵力佈置),這件事仍給了威靈頓一些影響。他下斷語“永遠不要進攻一個準備充分而警戒嚴密的敵人,特別是當那些哨位還沒有在白天被偵察到的時候”。
幾個星期後,大規模火炮轟擊終於在斯裏倫格伯特納堡壘的主牆上開了一個口子。拜爾德少將(Major-General Baird)指揮的一次進攻攻佔了這個堡壘。威靈頓在確保後方安全後前進,在缺口處佈置衛兵,然後把他的團駐紮在了主宮殿。
在聽到提普蘇丹死亡的消息後,威靈頓第一個當場以檢查脈搏確認了他的死亡。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威靈頓日益注意他士兵們的不守紀律——他們在堡壘和城市中狂吞豪飲、搶劫掠奪。為了恢復秩序,幾個士兵被施以鞭刑,四個士兵被施以絞刑。
在這一戰後戰爭結束,哈裏斯將軍帶領軍隊主力離開了斯裏倫格伯特納,而威靈頓(當時30歲)留下來作為斯裏倫格伯特納和邁索爾的新地方長官,住在蘇丹的夏宮裏。他在他的轄區內改革了稅收和司法系統來維持秩序、防止腐敗。他也“獵殺”到了在戰鬥中逃出監獄的雇傭兵首領Dhoondiah Waugh。威靈頓指揮4個團擊敗了Dhoondiah的更大規模的叛軍,Dhoondiah他自己也在戰鬥中身亡。他還十分寬宏大量地資助了Dhoondiah的兒子今後的生活費。
當他在印度時,威靈頓生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病,一開始是嚴重的痢疾(從水中被感染),然後是發高燒,再之後是嚴重的由毛癬菌(Trichophyton)導致的皮膚感染。但是他在1802年9月收到了好消息——他的軍銜被升為了少將。他繼續呆在邁索爾直到12月他被要求指揮一支軍隊參加第二次英馬(馬拉地人)戰爭
by cwj36
| 2009-03-05 21:49
| 【威靈頓Total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