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波蘭立陶宛聯邦



Poland-Lithuania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 1795年)
為了信義、法律與國王
(Pro Fide, Lege et Rege)


波蘭立陶宛聯邦雛形成於1386年,起因為改信天主教的立陶宛大公國君主約蓋拉(Jogaila)於該年迎娶波蘭國公主。

該結合不但使立陶宛成為歐洲最後一個接受基督教的國家,也使立陶宛漸趨接受波蘭文化。

1569年,兩國簽定盧布林協議,該聯邦正式結盟。

之後,立陶宛逐漸接受了波蘭語言,並使立陶宛農民漸淪為波蘭國農奴,而兩國結盟後被正式稱為聯邦(Rzeczpospolita)。國徽加上波蘭的「白鷲紋」與立陶宛「追撃紋」。

波蘭立陶宛聯邦最大面積時的版圖 (約1635年)波蘭立陶宛聯邦正式成立初期,開始對周圍各國展開侵佔,如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並與沙俄帝伊凡雷帝於1558年展開維持25年的拉脫維亞戰爭,爭奪拉脫維亞。

戰爭中聯邦雖獲勝,但之後又與沙俄及瑞典持續戰爭與衝突,國力因此日漸消耗。

16世紀中期開始,沙俄以蠶吞方式逐漸入侵該聯邦,並兼併大片土地,聯邦搖搖欲墜。

18世紀末,由於波蘭國內動亂不斷,貴族之間的激烈的權力爭奪使得國力衰弱。當時東普魯士尚在波蘭王國境內,普魯士急於打開通道使東普魯士與勃蘭登堡連成一片。

俄羅斯帝國為了繼續與鄂圖曼帝國作戰爭奪黑海的出海口,急於打開波蘭通道。

奧地利帝國已失去西里西亞,不能坐視普魯士的擴張。於是三國狼狽為奸瓜分波蘭。

1772年2月19日,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於維也納簽署瓜分波蘭的協定。八月初,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軍隊同時進攻波蘭立陶宛聯邦,並且各自佔領根據瓜分協定所得的波蘭立陶宛聯邦領土。1772年8月5日,俄、普、奧三國簽訂瓜分波蘭的條約。

在第一次瓜分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給奧地利瑪麗婭‧特蕾西婭女皇的信中提到:「(在這件事上)凱瑟琳娜(俄羅斯女沙皇)和我絕對是強盜。我只想知道她會如何對神父懺悔自己的罪過?她取得(波蘭)時哭了;她哭得越多,取得越多!」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波蘭愛國者受革命影響希望收復失地。1793年,俄軍進入波蘭。普魯士藉口防止法國大革命蔓延,進軍波蘭,俄普締結瓜分條約。俄國的到烏克蘭和立陶宛一部分,普魯士得到但澤和波茲南。而後兩國通知奧地利這一既成事實,奧地利未得到任何好處。

1794年,波蘭爆發起義。俄國立即進行武裝干涉。普魯士向華沙進軍。1795年,俄國與奧地利簽訂瓜分波蘭條約,然後通知普魯士。俄國得到立陶宛等地;奧地利佔領了克拉科夫和盧布林;普魯士得到波蘭首都華沙。

  俄國在後兩次瓜分中得到最大好處。俄普奧三國的歐洲大國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波蘭這個昔日的歐洲大國一度從歐洲版圖上消失。

拜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俄國革命的混亂狀態所賜,根據戰後的凡爾賽和約,波蘭終於在亡國的123年後恢復了獨立。

而立陶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一度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史達林領導的蘇聯再度吞併,淪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立陶宛再度爭取獨立並成功。(維基&網整)




(ETW波蘭版)

by cwj36 | 2009-01-24 21:07 | -Empire時代-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by cwj36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