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抗普女皇-瑪麗婭·‧特蕾西婭





Maria Theresa of Austria
歐洲戰國 哈布斯堡出美女
老公不當皇帝誓不休

「上帝的憐憫使我得以堅強,
使我能夠在他為我安排的布滿荊棘、痛苦和淚水的道路上徘徊前進;
就算打到最後,我寧可脫光,
也絕不讓出西里西亞!」
——瑪麗婭·‧特蕾西婭

奧地利之母-抗普女皇


抗普女皇-瑪麗婭·‧特蕾西婭_e0040579_12375924.jpg瑪麗婭·‧特蕾西婭(1717—1780年 左圖15歲時),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

卡爾六世在他的長女瑪麗婭公主出生後,便將洛林公爵的次子弗蘭茨‧斯蒂芬帶到維也納,與瑪麗婭一起青梅竹馬長大,並於1736年因「恋愛結婚」。

瑪麗婭出自無與倫比的哈布斯堡家族,憑藉尊貴的血統得到了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三頂王冠。

而她也在戰爭與和平時期都取得了流芳後世的成就,使她的名字同18世紀的中歐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作為德意志民族中唯一一位女君主,她的繼位充滿了艱險。她的父親查理六世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

為了使榮耀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延續下去,他費盡了心機,在1713年頒佈了《國事遺詔》,規定當國王無男嗣時,女兒也可繼承王位。

他在位的後半段將促使《國事遺詔》為歐洲各國接受作為他外交上壓倒一切的重點,甚至不惜為此犧牲了若干領土。

幸運的是,瑪麗婭繼位之後的表現沒有辜負她父親的一番苦心。當她在1740年即位後,便引起了德意志邦聯內外的干涉,巴伐利亞選侯阿爾伯特(查理七世)宣佈,女性沒有繼承權,他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繼承者。

因為單獨按照男系計算的話,阿爾伯特與查理六世的親緣關係最為接近。

巴伐利亞選侯阿爾伯特得到了法國、普魯士、薩克森的支持,儘管這些國家都曾宣佈過承認《國本詔書》,各路大軍向奧地利的邊境猛撲過來。

瑪麗婭的對手中包括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他是瑪麗婭最凶惡的敵人。

抗普女皇-瑪麗婭·‧特蕾西婭_e0040579_13343017.jpg戰爭初期形勢險惡,西里西亞、波希米亞等地相繼失守。但這也給初出茅廬的女皇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遇。她首先取得了匈牙利的擁護,贏得了內部的一致支持,同時與英國結盟,獲得了經濟援助。

她甚至以暫時承認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佔有為代價,瓦解了普魯士與法國、巴伐利亞的同盟,局面終於逐漸扭轉,1742年西線轉入反攻,法國、巴伐利亞軍隊被趕出奧地利境內。

最終在1748年簽訂了和約,瑪麗婭失去了富庶的西里西亞,但獲得了交戰各國對她和她的丈夫帝位的承認。

(:「啥絕不讓出西里西亞啦 ~瑪麗婭說讓要脫光!不守信用~連脫都沒脫..好想看..嗚)))」)

1756年,戰爭狼煙再起,但這一次對陣雙方組合大變,奧地利、法國、俄羅斯三個龐然大物歷史性地站在同一條戰壕上,而普魯士則和英國結盟。西里西亞是歐洲大陸上爭奪的焦點。

抗普女皇-瑪麗婭·‧特蕾西婭_e0040579_13112567.jpg這一次,有了兩個陸上大國的幫助,奧地利優勢明顯,儘管腓特烈大帝打出了一系列奇跡般的經典戰例,仍改變不了精盡力竭的命運。

眼看奧俄兩軍將直搗柏林,普魯士亡國不遠,卻因為俄國女皇葉麗薩維塔突然病逝,繼位的彼得三世倒向普魯士一邊,使得腓特烈大帝死裏逃生。

瑪麗婭的勝利打了折扣,最終簽訂了和約(1763年),雖然沒有能夠收回西里西亞,但也體面地維護了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榮譽。

這兩場戰爭給了瑪麗婭很大的名氣,但她對歷史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在18世紀,“開明專制”成為歐洲流行的政治時尚用語。

瑪麗婭也不甘落伍,以“開明專制”為旗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成立了「公共及宮廷事務督導部」以統一管理所有領地的行政和財務,成立「國務會議」作為最高諮詢指導機關,各職能部門都置於其下。

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社會經濟方面,取消地主擔任國家收稅人的權利和領主裁判權等特權,同時減少農民的勞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數量等。這些措施,緩和了地主和農奴的矛盾,也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在此期間,奧地利的政府收入增加了近65%。農奴制一直是束縛中東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痼疾,女皇雖然沒有宣佈廢除,但已經為此作好了鋪墊。瑪麗婭還開始了教會改革,主要是迫使主教們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羅馬教皇效忠。

探討瑪麗婭和她丈夫弗朗茨‧約瑟夫的關係是十分有意思的。瑪麗婭將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三頂王冠戴在自己頭上,而給丈夫留下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虛名。

歐洲歷史上的女王,有不少在婚後自願將大權讓與丈夫,但瑪麗婭則一直牢牢將丈夫和朝政大權都掌控在自己手裏,心慈手軟的弗朗茨在政府中影響微弱。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雖無政治實權卻是一個無人能及的多情種子,經常和活躍在維也納舞臺上的舞女及歌劇演員們眉來眼去,還與宮廷命婦們保持著長期的曖昧關係。

儘管皇后心懷惱怒,而且實際上她掌管著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實權,但她仍然沒辦法拴住自己那難以琢磨的丈夫的心。於是,對臣民們進行道德管制的想法佔據了她的頭腦。

被丈夫背叛的瑪麗婭化悲憤為力量,瑪麗婭一心想為後世子孫留下婚姻的典範,成立的「貞潔委員會」。這個以維護道德風紀為目的的員警組織深入全國各地,一時間,風紀巡警遍佈全國,他們潛入劇院、社交聚會,甚至是私人住宅裏進行偵察。

不論是誰,只要有一丁點兒被懷疑是違反公共道德的行為就會遭到逮捕,而被控敗壞當地民風的外國人則會被驅逐出境。據說瑪麗婭本身也是委員會的一員,她喬裝打扮地走遍維也納的各個角落搜尋在外遊蕩的丈夫。

為了起到殺雞嚇猴的作用,所有犯有道德敗壞罪的人都會受到嚴懲。犯人們被鎖在城門邊的石柱上,坐在自己排出的汙物裏。這一鎖就是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全靠好心的路人施捨吃喝他們才能活下去。

然而這種刑罰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被鎖在那裏的罪犯不但沒有遭到恥笑和蔑視,反而被人們當成了英雄人物,維也納市民們對這些疑似偷情的老公好生款待。

(:「哇娘冽~這套制度應該也施行臺灣去中國經商的包二奶的老公.lol」)

1765年,弗朗茨去世,瑪麗婭與長子約瑟夫共同治國,兩人在很多問題上意見相左,這使女王十分苦惱。

瑪麗婭主張有節制的改革,而約瑟夫的改革願望更加強烈,他主張立即宣佈帝國境內的農奴為自由人,而不是僅僅改善他們的處境,還主張實行全面的宗教寬容政策。這些目標後來都得以實現。

約瑟夫積極參與俄國、普魯士瓜分波蘭的陰謀,瑪麗婭曾表示反對,但這並不妨礙她在1772年也分得了份量不小的一份。

從13世紀魯道夫一世時代起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地利一直是中歐舉足輕重的大國。瑪麗婭通過兩場艱苦的戰爭維持了這個國家的強勢,也維持了中歐政治軍事力量的平衡,並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尤其是在終結落後的農奴制方面有功。

抗普女皇-瑪麗婭·‧特蕾西婭_e0040579_12495869.jpg瑪麗婭治國的同時還為國家生了16個孩子,她的兒子不是當國王就是做皇帝,女兒嫁到歐洲各國不是皇后就是女王,所以又有「歐洲丈母娘」和「奧地利國母」之稱。

她的老公對政治不感興趣,她只好在一邊生孩子一邊治理國家,主政時期成為奧地利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

當然還有一件事與她有關,神童莫札特就是在六歲時被她發現並一直資助成為音樂大師的。

瑪麗婭最著名的幼女瑪麗‧安托瓦內特(左圖12歲時 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即法皇路易十六的王后,1793年因叛國罪被送上斷頭台處死,同丈夫一道死於法國大革命

:『我可憐漂亮的女兒~竟被斷頭~』

1780年11月29日瑪麗婭病逝於維也納。與她最愛的丈夫弗蘭茨‧斯蒂芬合葬於哈布斯堡家族教堂。

納粹德國第二十二志願騎兵師 也命名為瑪麗婭·特蕾西婭師。(網整)

「Maria UP~Maria ^^」...................................WTFM留言板
by cwj36 | 2009-01-14 09:39 | 【奧地利Total War】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網戰大台灣國「進出」日本國網路無料租界文章資料庫~超級非常大東亞共榮圈,這裡是WTFM國jp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