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08月 11日
俘獲聖女貞德的勃艮第

(勃艮第十字旗 Cross of Burgundy)
勃艮第公國(法語:Bourgogne)勃艮第人屬日爾曼人的一支,他們自羅馬帝國分裂後一直統治著帝國的西半邊區域。
西元411年,勃艮第人越過萊茵河併在在德國的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歷經並夾雜於羅馬人和匈奴人(Huns1)的紛爭中, 勃艮第王國最終把版圖確定在如今瑞士、法國和義大利的交接處。
西元534年,法蘭克人打敗了勃艮第最後一個國王,並且把勃艮第納入自己的領土。

國王的兩個親戚,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Jean sans Peur)與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
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為爭奪查理六世的攝政權混戰不休。城市居民和農民由於惡劣的生存環境多次舉行暴動。
而當伊莎貝拉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緋聞(傳聞王后與奧爾良公爵私通)傳出後兩派的鬥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鬥爭在1407年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
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
英國的國王亨利五世也藉著這場政爭的混亂入侵法國,在1415年的亞金科特戰役(The Battle of Agincourt)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並接著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
無畏的約翰在百年戰爭中支持英國人。從1417年開始,他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結盟,勃艮第對控制英吉利海峽幫助英國有很大助益。
未來的法國國王,皇太子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後,於14歲時承擔起了王儲的頭銜。
法國王太子查理七世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於1419年和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法國王太子查理會見勃艮第公爵約翰,公開指責約翰對英國的入侵不出力抵抗,實屬叛逆。約翰不服,兩人爭吵打罵起來。
查理七世身後一名騎士跳了出來,用利劍把無畏的約翰當場刺死。


菲利普三世在位初期仍奉行與英格蘭結盟反對法國瓦盧瓦王室的政策。他可能希望以此來實現削弱法國王室並將勃艮第公國發展為囊括眾多伯國和騎士領地的歐洲強國。
查理六世被英國人的盟友勃艮第公爵俘虜,被迫與亨利五世在特魯瓦簽署一份條約(1420年特魯瓦條約)。
菲利普三世指控王太子查理參與了殺害其父親的陰謀,併發誓要鞏固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的同盟。
根據該條約,查理六世之子夏爾(後來的查理七世)被剝奪繼承權,讓位於亨利五世。
1423年,菲利普三世安排了其妹與貝德福公爵蘭卡斯特的約翰(英軍的主要將領,也是亨利五世暴卒後英國在法國的攝政)的婚姻。
但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查理七世在奧爾良阿馬尼亞克派的支持下,實際控制著羅亞爾河以南地區,法國北部完全淪於英國統治之下。
英國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羅亞爾河(Loire River)上,它成為了最後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餘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
到了1429年,幾乎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繫在奧爾良上了」。但當時卻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

後來奇蹟發生,法軍在聖女貞德領導下一路打敗英軍,於6月29日開始從羅亞爾河畔默恩進攻蘭斯,並於7月3日在與勃艮第城市奧塞爾的談判中使奧塞爾保持中立,法軍於是得以通過,其他途中路經的城鎮也都毫無抵抗的重歸法國一方。
蘭斯城在7月16日打開了大門,加冕典禮迅速於隔天早晨舉行,查理王儲正式加冕為查理七世。
雖然貞德極力主張進攻巴黎,但查理七世較傾向於與勃艮第進行談判以達成休戰。
勃艮第的菲利普三世公爵於是利用談判來作為緩兵計的策略手段,在談判的同時暗中增援巴黎的防禦,法軍繼續往巴黎前進,途中獲得更多城鎮和平的投降。
貞德在在14305月23日前往貢比涅以抵擋英國和勃艮第人的攻勢。當她下令軍隊撤退回貢比涅城時,她處在軍隊的最後方以確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裡,但就在這時貢比涅城因為害怕英軍跟著闖入,沒等到所有部隊撤回便將城門關下,貞德與剩餘的後衛部隊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虜。
菲利普三世是造成聖女貞德慘死的罪魁。勃艮第人以高價把20歲的貞德交給英國人,由英國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盧昂當眾處死。
然而,菲利普三世最終與法國王室實現了和解。1435年,由於查理七世承諾將皮卡第割讓給勃艮第公國,菲利普三世承認了查理七世的宗主權,並放棄了與英國人的同盟關係
在英國能重新組織於1429年損失的軍事將領和長弓兵部隊前,英國也失去了和勃艮第的同盟,法國成功的在1435年的阿拉斯條約(Arras)中使勃艮第向法國靠攏。
菲利普三世在其在位時期利用聯姻、戰爭等手段大大擴張了勃艮第公國的勢力,特別是整個吞併了低地國家(尼德蘭)。
從1428年到1443年,他相繼吞併了屬於低地國家的埃諾、荷蘭、布拉班特、林堡、盧森堡等伯國;低地國家成為勃艮第的經濟支柱。1463年,菲利普三世第一次在尼德蘭召開了三級會議。從菲利普三世時代起,勃艮第公國的政治中心實際已轉移至尼德蘭。
菲利普三世還是他那個時代重要的文藝庇護者。包括吉約姆·迪費在內的一大批才子受到過他的庇護。
1430年,菲利普三世創立了勃艮第自己的騎士勛位:金羊毛騎士團。菲利普三世於1467年6月15日去世。
英國攝政的貝德福公爵在同一年去世,使年僅10歲的亨利六世成為最年輕的英國國王而卻沒有人輔政。勃艮第立場的轉變以及亨利六世無能的領導或許就是造成戰爭結束的主要原因。
法王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英法百年戰爭,亨利六世英國勢力撤回,不久爆發英國貴族內戰(玫瑰戰爭),法王查理七世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國境內的全部領地。

1465年,大膽的查理從路易十一手中取得索姆。為得到英格蘭的支持,大膽的查理與英王愛德華四世的妹妹瑪格麗特結婚。他多次鎮壓勃艮第的附庸和主要財政來源尼德蘭各城市的反抗,並力圖吞併阿爾薩斯和洛林。
由於路易十一的外交手腕,大膽的查理逐漸陷於孤立。
1477年大膽的查理與得到路易十一支持的瑞士軍隊作戰時,大膽的查理公爵在南錫戰役中被由於雇佣軍的出賣陣亡而被瑞士擊敗,
大膽查理的繼任者,是他的女兒20歲的瑪麗(Mary of Burgundy)。瑪麗女公爵不得不把勃艮第本土和庇卡底割讓給法王路易十一,從此法國去除了勃艮第公爵的威脅。

勃艮第公國還包括整個日德蘭地區(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分地區。
1482年3月懷孕第4子的瑪麗騎馬時受重傷導致流産,於3週後死去。年僅25歲。勃艮第公國就永遠結束了。
法王路易十一(查理七世之子)終於兼併了給多代法王帶來危險的勃艮第公國。
但由於他在1479年被大膽的查理的女婿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擊敗,結果勃艮第公國的領地尼德蘭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
馬克西米連一世之子腓力一世(美男子)在父親監護下獲得了母親勃艮第的瑪麗(Mary of Burgundy)留下的領地,即所謂「勃艮第遺產」(包括原勃艮第公國的一部分、尼德蘭和弗朗什孔泰)。1492年他開始獨立管理勃艮第。
1496年10月20日,腓力與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女兒瘋女胡安娜(Joanna of Castile 她也是卡斯提爾女王)結婚。
這宗婚姻是奧地利與西班牙結成針對法國的家族聯盟的計劃的一部分。由於斐迪南二世的獨子胡安的死亡,未來統一的西班牙的王冠被傳給了他的女兒胡安娜,西班牙也從而最終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16世紀至1843年的西班牙帝國軍旗)
這可以解釋為何16世紀至1843年的西班牙帝國軍旗會是這樣子? 簡單來說,那旗幟被稱為"勃艮第十字旗"(原本象徵勃艮第公國),代表釘死聖安德烈的十字架~~~
卡斯提爾王國(伊比利半島王國之一)的美男子菲力一世採用此旗幟,因為其母瑪麗(Mary of Burgundy)為勃艮第女公爵。
後來菲力之子卡洛斯一世(Carlos I 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Karl V)繼承王位成為西班牙國王(與亞拉岡結合)後繼續採用"勃艮第十字旗"~開始西班牙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雜賀孫市 提供)
【YouTube】:Battle of Nieuwpoort
後來勃艮第公國逐漸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當今法國布洛涅行政區大部分地區舊為勃艮第公國屬地。


by cwj36
| 2008-08-11 17:46
| -中世紀資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