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08月 29日
古代馬戰車
閃米特人發明的戰車可算作歷史上一項重大的軍事創新。最早期的戰車是由公牛或驢子拉動的,速度慢,也很笨重,不適於實戰。
早在西元前兩千年,馬也已加入了戰爭的行列,這種戰車先是用來衝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台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在西元前2000年左右,這種輕便靈巧的雙輪馬拉戰車便在戰爭中大量普及應用,從歐亞大草原西部和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和土耳其傳播開去,南至埃及,東至中國。
兩駕輕型戰車曾是西臺人(又譯赫梯人 Hittites 1595B.C滅亡古巴比倫帝國)征服者橫掃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百戰百勝的武器。戰車的優越性在於它的速度和作戰靈活性。
在戰爭中,西臺人人把他們的重型戰車作為一種類似坦克的震懾性武器,他們會駕駛戰車直衝敵軍陣營。
波斯人在戰車輪軸的兩端裝上鐮刀,於是當戰車馳過敵軍陣線時,完全可以將敵人攔腰斬斷。
戰車的主要優勢在於其為弓箭手提供的機動性。一隊載有弓箭兵的戰車可以放出雨點般密集的箭矢,遠距離射殺敵軍步兵,同時還能輕鬆擺脫追兵。
如果敵軍步兵散開陣形以最大程度避免弓箭的傷害,他們將失去相互保護,這時重型戰車和騎兵就能伺機衝入敵陣,大肆屠戮。
此外,歷史上還曾製造了能夠裝載五名士兵的大型戰車,但這種戰車在戰場上的實戰功效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凱爾特人在古代歐洲諸民族中也素以擅造戰車而馳名,此時的戰車形制已由先前的四輪改作兩輪,更為快捷輕便。他們在製造工藝上創造性地利用了金屬熱脹冷縮的原理,以燒紅的鐵箍來緊固輪輞,使車輪既耐用又美觀。
印度人也曾使用戰車。古印度有兩種比較流行的遊戲,其一就是戰車遊戲。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其中有“車”。
較有名的戰車戰:
西元前1300年,西臺人和埃及人為爭奪對敘利亞的控制權而展開了加低斯 (Kadesh) 戰役;這場戰役經常被視為西方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車大戰。
在這場戰役中,500輛西臺人的戰車攻擊了一支正在朝加低斯進發的5千多人的埃及部隊。西臺人駕駛重型戰車衝入埃及軍團,使埃及軍隊陷入一片恐慌,潰不成軍。
西臺人以為勝利唾手可得,於是在埃及軍團中開始肆無忌憚地劫掠戰利品,竟然渾然不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Rameses II) 已經收到一些倖存士兵警報,並帶領埃及軍團向西臺軍隊突然發起了反攻。
在隨後的拉鋸戰中,又有500輛埃及戰車飛馳而來,為法老助陣。儘管埃及軍團贏得了勝利,但因受到重創,最終仍只能將敘利亞的控制權拱手相讓西臺人。
西元前539年,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大流士的軍隊乘著戰象和裝有砍腿鐮刀的戰車,征服了巴比倫。
大流士3世在阿貝拉戰役中鏟平一座山來使用鐮刀戰車對付亞力山大。
古中國周滅商的決定性戰役牧野之戰中,春秋時代晉楚的鄢陵之役都是戰車戰。
較近代的明朝中期,戚繼光鎮守北疆薊鎮(今河北遷西縣西北)練兵時,編練的水軍營、步營、騎營、車營、輜重營,使用槍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編制總數的50% 左右。
其創建的車騎營中的戰車部隊,簡直就是類似於現在裝甲戰車部隊:車營編官兵3100余人每車營有戰車128輛,每輛戰車配有佛郎機2門、鳥銃4杆、火箭手4人。
by cwj36
| 2005-08-29 13:05
| 【Total War 埃及托勒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