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06月 16日
護城河

Moat
護城河是古時由人工挖鑿,環繞整座城、皇宮、寺院等主要建築的河,具有防禦作用,可防止敵人或動物入侵。
世界各國在古代已有開鑿護城河。臺灣國的新竹古城、中國北京的紫禁城、日本國的古城如松本城、江戶(今東京)的皇居、高棉國奇觀吳哥窟、以至歐洲各國的城堡及皇宮都建有護城河。

(吳哥窟)
歐洲不少城堡在護城河上建有可升起的木橋,以方便出入,亦可防止敵人進入。
戰敗的軍隊可暫避於城堡之內,最後的陣地可退至於城堡的主塔,城堡主要防衛工事由護城河,圍牆,塔樓和幕牆等組成.城堡中儲存的糧食一般可供一年食用,少數的守軍足可抵抗十倍的敵人,往往被給養所困擾的非被圍困者而是攻城方。
因此城堡在騎士的捍衛下是易守難攻,攻破城堡的方法經常主要是利用攻城槌,活動進攻塔樓和石弩炮(拋石機)等機械裝置,以及挖坑道後燃燒油和木頭致使頂部土石建築倒塌等方法。
從十三世紀開始歐洲大量出現有護城河的城堡,這種城堡有兩道城牆,內牆遠高於外牆,為的是讓內牆的弓手有更大的視野和射擊範圍,從而形成內外牆的交叉火力。城堡四周環繞一個巨大的湖叫護城河,河水引自別的湖泊,一些城堡是在原來老城的基礎上擴建城牆來實現軸心環型城堡。

城堡攻防戰經常是十分慘烈,因為其往往是決定一個地區性戰役勝負的關鍵,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英國薔薇戰爭(1455-1485年)都是騎士與城堡攻防戰,其不僅在軍事史上留下了一系列的攻防戰術戰例,而且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英勇悲壯的騎士戰鬥故事。
by cwj36
| 2007-06-16 07:50
| -中世紀資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