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04月 27日
1895臺灣民主國-清國抗法名將劉永福陣前棄軍潛逃
「第二共和」台灣民主國亡國
清國抗法名將 劉永福
「欲想抗戰唯有台灣人耳」
抱著心愛的小狗
化妝成老太婆「阿婆仔浪港」
拋棄8000名黑旗軍陣前逃亡......
北台灣的正副總統唐景崧、丘逢甲逃亡後、台湾人在1895年6月下旬在台南選舉出大将軍劉永福為第二代台灣民主國總統,稱為「台南共和 」(Tainan Republic) 或「第二共和」 (Second Republic)。
1895年8月「第二共和」的台灣民主國對抗日本帝國爆發臺灣史上本土最激烈陸戰-台灣「中部保衛戰」失利~義軍領袖吳湯興等在彰化八卦山英勇陣亡。
劉永福派往增援臺灣中部嚴雲龍率領的「黑旗軍」全軍戰死!
日軍南進,彰化失守後,劉永福命令黑旗軍鎮守嘉義。
10月5日,日軍經北斗,攻擊西螺,遭廖三聘所率民軍抵抗,而在他里霧,日軍遭遇黃阿丑所率300名民軍抵抗,在土庫則有吳玉山的反擊。
10月9日嘉義失陷,日軍混成第四旅團從布袋登陸,第二師團第三旅團也從枋寮登陸,形成南北夾攻台南的情勢。
台灣民主國繼任總統臺灣南部黑旗軍守將劉永福見日軍來攻,又沒有軍餉。
8月25日,本來幕後支援劉永福的清國兩江總督張之洞給劉永福的書信表示,言明不再援台,且答應隨時查禁運到台灣援助的糧餉和兵械
並且還說朝廷早已下旨在台官員內渡,不可能專門下一道旨令,請劉永福內渡,要他不必再僵持於未接獲朝廷聖旨而死守不去。
對於張之洞的冷漠,終於使劉永福認清,清廷沒有要他據守台灣的意圖,留守台灣不再具有意義。無心守台,乃暗通款日軍。
先在10月8日透過台南英國領事歐思納致函樺山資紀總督,提出議和2條件。
樺山資紀將信交與陸軍中將高島柄之助南進軍司令官處理。
高島司令官回信給劉永福表示:「汝若發自內心悔悟,有誠意投降,必須赴軍門哀求,否則日後再送來這種書信,本司令官絕不接閱」,加以拒絕。
劉永福又在12日透過住在台南的一名英國人致函近衛師團司令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云:「欲想抗戰唯有台灣人耳」,他表示要投降並率領殘部退回中國。
但日軍司令官北白川宮親王還是不答應,於是劉永福竟然決定將多年生死與共的袍澤弟兄拋棄,獨自潛逃,此時更不要說肩負著台灣芸芸眾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10月19日黑夜,劉永福脫了官服,抱著心愛的小狗,換上民裝化妝成老太婆,至安平港搭乘英輪Thales號,乘著夜晚逃離台灣。
劉永福潛逃時亦與其子負責打狗炮台的劉成良、部下陳樹南、柯王貴等人一起,途中海上遇日艦「八重號」上船臨檢Thales號。
個子瘦小的劉永福為避免盤查搜身,綁頭巾扮女裝,喬裝成1名阿婆,世界各報皆以頭條新聞報載此事,於是劉永福棄台灣總統之職潛逃這件「阿婆仔浪港」的糗事,迅速傳遍了台灣與中國大陸,引起輿論一陣譁然,因英船長干涉故劉永福逃亡成功,史稱「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後來台灣民間即以俚語「阿婆仔浪港」或稱「阿婆弄港」(浪港讀音同「浪槓」),用來諷刺「臨陣脫逃」、「棄之不顧」的意思。

:「台灣總統落跑已經有前例,而且我還有綠卡唷~」
原本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不知不覺中也失去了為自己而戰基本意識的黑旗軍,在主帥不顧袍澤棄軍獨自而逃亡後,為數8千餘人武器配備齊全劉永福所部的黑旗軍,22日群集海邊,惶惶然苦思不得其解,為何主帥如此無情無義棄軍而去。

(中法戰爭武器精良的黑旗軍)
黑旗軍在中法戰爭時,士兵武器就配備美製M1833/1855膛線騎兵銃、44口徑溫徹斯特(Winchester)連發卡賓槍,比日軍武器精良,媲美當時所有的歐陸強國。
1883年紙橋戰爭時,500名法軍被超過2千挺的黑旗軍步槍集體射擊然後敗退。

(黑旗軍主力火槍44口徑溫徹斯特連發卡賓槍)
由於主帥化妝成老太婆逃跑,8000名黑旗軍故主動向日本海軍陸戰隊投降,將自己的生命交由日人任意割宰。
22日至23日僅一天就會饑餓死亡達116人,其意不僅是無食物供給,水的供給也被懷疑遭受日人斷水處置,一天之內以拒交財物武器為由又被格殺業已投降的黑旗軍1000餘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以拒交財物又被砍殺1000多人。
離開台灣時尚有黑旗軍5100餘人生存,當時已全身被奪一空,數年在台所積聚錢財全數被日軍搜括一空,身無分文。
黑旗軍5100餘人在飽受虐待下遣送往福建金門的船隻。又日人如何將5千人送走亦十分可疑,如船隻大小、飲水供應都有問題下,在海上航行數日,尚有幾人安全抵達金門,實在令人疑惑。
這就是不知為自己而戰的下場,同時讓一世英名的劉永福增加一項指控。
在1895年6月8日英國倫敦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上登出一幅「黑旗軍構築竹橋圖」,上面記述:「為了防止日軍攻打堡壘時,無退路,黑旗軍以竹竿搭製簡易竹橋跨接本島及Saracen’s Head 上之堡壘。」 這也是說明英國記者在日軍侵台之初,業已看清黑旗軍,先築退路的失敗現象。
劉永福脫逃之後,恐懼台南城內混亂的紳商與外國商人,推英藉傳教師巴克禮 (Thomas Barclay)為使者,引導日本軍進城。
日本軍終於10月21日,得以無血入城,在各地仍剩下零星抵抗之下,日本禁衛師團自11月12日起開始向日本本土撤退。
同月18日,樺山總督向大本營報告台灣全島已於「平定」。
台灣民主國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台灣獨立運動。
不想獨立的「獨立運動」-臺灣民主國曇花一現般地,瞬間便凋謝殞落了。
臺灣民主國(Republic of Formosa),在1895年5月25日起短暫成立於臺灣的一個共和國政體,劉永福在台南所建「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
以劉永福逃亡日﹝10月21日﹞為亡國日,建國5個月又15天。
台灣抗日戰爭中,清國中央政府眼睜睜看台人一波波的前仆後繼,一次次的被集體屠殺也視若無睹,除了自身難保外已將台灣完完全全的拋棄。
日人佔台前認為同是清國土地,如遼東半島的佔領,是與正規軍的作戰,只要將正規軍打垮後,其佔領根本沒有問題, 但出乎日人的意料外,台灣 人民全體一致起來反抗,這是讓日本陷入泥沼。
因此在 1896年4月1日日本帝國議會上有「出售台灣一億元之論」,以便脫離處處抗日的泥沼。
一百多年前這場日本所謂「乙未戰爭」與不想獨立的「獨立運動」-臺灣民主國,真是一場好實驗─「立足台灣,心懷中國」的官紳士兵,與「立足台灣,心懷鄉土」的本地義軍,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以上的兩組實驗,真夠讓我們明白,如果不是真正紮根本土,光靠那些只想「寄住臺灣」的外來客的虛文矯飾的宣誓口號,是靠不住的。
1895臺灣民主國亡國後
台灣人又持續進行了長達21年的武裝抗日戰爭...
一直到1916年西來庵事件後才結束台灣人武裝抗日。
現在臺南市中西區的永福路、永福國小竟然以陣前逃亡「阿婆仔浪港」的劉永福之名命名,只因為他有「抗日」過>>>>lol
FOR TAIWAN FREEDOM!!!

:WTFM全軍破敵陣線
清國抗法名將 劉永福
「欲想抗戰唯有台灣人耳」
抱著心愛的小狗
化妝成老太婆「阿婆仔浪港」
拋棄8000名黑旗軍陣前逃亡......

1895年8月「第二共和」的台灣民主國對抗日本帝國爆發臺灣史上本土最激烈陸戰-台灣「中部保衛戰」失利~義軍領袖吳湯興等在彰化八卦山英勇陣亡。
劉永福派往增援臺灣中部嚴雲龍率領的「黑旗軍」全軍戰死!
日軍南進,彰化失守後,劉永福命令黑旗軍鎮守嘉義。
10月5日,日軍經北斗,攻擊西螺,遭廖三聘所率民軍抵抗,而在他里霧,日軍遭遇黃阿丑所率300名民軍抵抗,在土庫則有吳玉山的反擊。
10月9日嘉義失陷,日軍混成第四旅團從布袋登陸,第二師團第三旅團也從枋寮登陸,形成南北夾攻台南的情勢。
台灣民主國繼任總統臺灣南部黑旗軍守將劉永福見日軍來攻,又沒有軍餉。
8月25日,本來幕後支援劉永福的清國兩江總督張之洞給劉永福的書信表示,言明不再援台,且答應隨時查禁運到台灣援助的糧餉和兵械
並且還說朝廷早已下旨在台官員內渡,不可能專門下一道旨令,請劉永福內渡,要他不必再僵持於未接獲朝廷聖旨而死守不去。
對於張之洞的冷漠,終於使劉永福認清,清廷沒有要他據守台灣的意圖,留守台灣不再具有意義。無心守台,乃暗通款日軍。
先在10月8日透過台南英國領事歐思納致函樺山資紀總督,提出議和2條件。
樺山資紀將信交與陸軍中將高島柄之助南進軍司令官處理。

劉永福又在12日透過住在台南的一名英國人致函近衛師團司令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云:「欲想抗戰唯有台灣人耳」,他表示要投降並率領殘部退回中國。
但日軍司令官北白川宮親王還是不答應,於是劉永福竟然決定將多年生死與共的袍澤弟兄拋棄,獨自潛逃,此時更不要說肩負著台灣芸芸眾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10月19日黑夜,劉永福脫了官服,抱著心愛的小狗,換上民裝化妝成老太婆,至安平港搭乘英輪Thales號,乘著夜晚逃離台灣。
劉永福潛逃時亦與其子負責打狗炮台的劉成良、部下陳樹南、柯王貴等人一起,途中海上遇日艦「八重號」上船臨檢Thales號。
個子瘦小的劉永福為避免盤查搜身,綁頭巾扮女裝,喬裝成1名阿婆,世界各報皆以頭條新聞報載此事,於是劉永福棄台灣總統之職潛逃這件「阿婆仔浪港」的糗事,迅速傳遍了台灣與中國大陸,引起輿論一陣譁然,因英船長干涉故劉永福逃亡成功,史稱「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後來台灣民間即以俚語「阿婆仔浪港」或稱「阿婆弄港」(浪港讀音同「浪槓」),用來諷刺「臨陣脫逃」、「棄之不顧」的意思。

:「台灣總統落跑已經有前例,而且我還有綠卡唷~」
原本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不知不覺中也失去了為自己而戰基本意識的黑旗軍,在主帥不顧袍澤棄軍獨自而逃亡後,為數8千餘人武器配備齊全劉永福所部的黑旗軍,22日群集海邊,惶惶然苦思不得其解,為何主帥如此無情無義棄軍而去。

黑旗軍在中法戰爭時,士兵武器就配備美製M1833/1855膛線騎兵銃、44口徑溫徹斯特(Winchester)連發卡賓槍,比日軍武器精良,媲美當時所有的歐陸強國。
1883年紙橋戰爭時,500名法軍被超過2千挺的黑旗軍步槍集體射擊然後敗退。

由於主帥化妝成老太婆逃跑,8000名黑旗軍故主動向日本海軍陸戰隊投降,將自己的生命交由日人任意割宰。
22日至23日僅一天就會饑餓死亡達116人,其意不僅是無食物供給,水的供給也被懷疑遭受日人斷水處置,一天之內以拒交財物武器為由又被格殺業已投降的黑旗軍1000餘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以拒交財物又被砍殺1000多人。
離開台灣時尚有黑旗軍5100餘人生存,當時已全身被奪一空,數年在台所積聚錢財全數被日軍搜括一空,身無分文。
黑旗軍5100餘人在飽受虐待下遣送往福建金門的船隻。又日人如何將5千人送走亦十分可疑,如船隻大小、飲水供應都有問題下,在海上航行數日,尚有幾人安全抵達金門,實在令人疑惑。
這就是不知為自己而戰的下場,同時讓一世英名的劉永福增加一項指控。
在1895年6月8日英國倫敦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上登出一幅「黑旗軍構築竹橋圖」,上面記述:「為了防止日軍攻打堡壘時,無退路,黑旗軍以竹竿搭製簡易竹橋跨接本島及Saracen’s Head 上之堡壘。」 這也是說明英國記者在日軍侵台之初,業已看清黑旗軍,先築退路的失敗現象。
劉永福脫逃之後,恐懼台南城內混亂的紳商與外國商人,推英藉傳教師巴克禮 (Thomas Barclay)為使者,引導日本軍進城。
日本軍終於10月21日,得以無血入城,在各地仍剩下零星抵抗之下,日本禁衛師團自11月12日起開始向日本本土撤退。
同月18日,樺山總督向大本營報告台灣全島已於「平定」。
台灣民主國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台灣獨立運動。
不想獨立的「獨立運動」-臺灣民主國曇花一現般地,瞬間便凋謝殞落了。
臺灣民主國(Republic of Formosa),在1895年5月25日起短暫成立於臺灣的一個共和國政體,劉永福在台南所建「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
以劉永福逃亡日﹝10月21日﹞為亡國日,建國5個月又15天。
台灣抗日戰爭中,清國中央政府眼睜睜看台人一波波的前仆後繼,一次次的被集體屠殺也視若無睹,除了自身難保外已將台灣完完全全的拋棄。
日人佔台前認為同是清國土地,如遼東半島的佔領,是與正規軍的作戰,只要將正規軍打垮後,其佔領根本沒有問題, 但出乎日人的意料外,台灣 人民全體一致起來反抗,這是讓日本陷入泥沼。
因此在 1896年4月1日日本帝國議會上有「出售台灣一億元之論」,以便脫離處處抗日的泥沼。
一百多年前這場日本所謂「乙未戰爭」與不想獨立的「獨立運動」-臺灣民主國,真是一場好實驗─「立足台灣,心懷中國」的官紳士兵,與「立足台灣,心懷鄉土」的本地義軍,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以上的兩組實驗,真夠讓我們明白,如果不是真正紮根本土,光靠那些只想「寄住臺灣」的外來客的虛文矯飾的宣誓口號,是靠不住的。
1895臺灣民主國亡國後
台灣人又持續進行了長達21年的武裝抗日戰爭...
一直到1916年西來庵事件後才結束台灣人武裝抗日。
現在臺南市中西區的永福路、永福國小竟然以陣前逃亡「阿婆仔浪港」的劉永福之名命名,只因為他有「抗日」過>>>>lol
FOR TAIWAN FREEDOM!!!
建島成一國,莫負臺灣土。

:WTFM全軍破敵陣線
by cwj36
| 2007-04-27 13:21
| 【台灣 Total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