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鄂圖曼土耳其的東方敵人-波斯薩非帝國

Safavid Dynasty 薩非帝國



12角深紅色帽 中世紀伊朗(波斯)強權

基澤勒巴什紅頭軍(Red Heads)的崛起




阿拉伯人統治持續到1050年,把大多數人口轉變成伊斯蘭教,並引進新的波斯文和伊斯蘭文化。他們被土耳其王朝打倒,該王朝在1051年時佔領了伊斯法罕。儘管有許多叛亂,土耳其人一直掌權直到13世紀初,被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人一掃而空。

當蒙古人在14世紀晚期,領袖出現真空期時,帖木兒帝國填補了空白,但是接著就被土庫曼部落、鄂圖曼土耳其人和葡萄牙這樣的歐洲殖民主義者鎮壓。

接著的薩非帝國 (Safavid Dynasty) (1502至1722年) 是偉大的波斯帝國之一。卓越的伊朗王阿巴斯一世和他的繼任人把什葉主義奉為神聖,並且重建了伊斯法罕,但該王朝的衰落因18世紀初阿富汗人侵略而加速走入歷史。

伊朗薩非王朝1502~1736年統治伊朗的封建王朝

薩非王朝起源於一個於14世紀在亞塞拜然非常昌盛的名為Safaviyeh的蘇非教團,這個教團的創立者是薩非·阿爾-定(Safi Al-Din,1252年-1334年),這個教團就是以他命名的。並因以其為王朝名薩非。

鄂圖曼土耳其的東方敵人-波斯薩非帝國_e0040579_10274534.jpg薩非·阿爾-定約在13世紀末創立薩非教團於亞塞拜然的阿達比爾,後裔世代為教團的謝赫(“長老”),在什葉派群眾中甚有威信,他們倚靠土庫曼半游牧部落組成基澤勒巴什(Qizilbash 或Kizilbash 意為“紅頭”軍,因頭戴12角深紅色帽,故名)。

1502年,伊斯邁爾一世( Isma'il I 1502~1524在位)領導基澤勒巴什紅頭軍在沙路爾擊敗白羊王朝軍(白羊王朝乃統治階層為伊拉克北邊的土庫曼族群。1378年-1508年之間,該王朝統治伊拉克北邊疆土、亞塞拜然、安納托利亞與伊朗西邊國境等地),攻下大不里士(Tabriz 伊朗西北部城市,是東亞塞拜然省的首府。位於庫赫·塞漢特高原之上。)定都於此,自立為沙阿(沙阿是波斯君主統治者代名詞,神授的宗教與國家的領袖)。

從此開始了薩非王朝在伊朗的統治(1502年—1736年)。自立為王,建薩非王朝

鄂圖曼土耳其的東方敵人-波斯薩非帝國_e0040579_861025.jpg伊斯邁爾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於武力統一伊朗和向外拓展疆土。

他宣布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以圖維繫他屬下來自小亞細亞和敘利亞的各部落,並與東西兩方屬於遜尼派的強敵-中亞的烏茲別克汗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相對抗。

伊斯邁爾一世本人是什葉派,他下令什葉派為國教,違反者要被處死刑。他強迫所有地方人民轉換他們的教派。遜尼派的神學者不是被殺就是逃亡。

伊斯邁爾招募什葉派的宗教領袖,使用封地和錢財來收買他們的衷心,實際上是將他們轉化為宗教貴族和政府的延伸。雖然薩非王朝本來來自於蘇非主義,但是蘇非主義也被禁。這是1171年法蒂瑪王朝沒落後什葉派第一次在伊斯蘭國家裡獲得這樣的地位。在此後數世紀中,這個宗教分歧即成為了伊朗內部的團結力量,也成為了遜尼派鄰國進攻的藉口。

此後10年間,伊斯邁爾一世致力於征服伊朗全境,進而向外擴張。

1503年—1508年經廣泛戰爭幾乎征服整個波斯、亞美尼亞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邁爾一世與另一位中亞征服者,烏茲別克汗國汗昔班尼激戰於呼羅珊(今伊朗東北部),獲勝(昔班尼汗於是役陣亡)。

伊斯邁爾一世向西推進的行為終於導致他與鄂圖曼帝國的衝突。1514年在查爾迪蘭戰役(Battle of Chaldiran)中,依靠駿馬利劍的部落軍可以摧毀中世紀式的堡壘,卻奈何不了擁有火槍大炮等先進武器的鄂圖曼土耳其軍隊。

1514年鄂圖曼蘇丹塞利姆一世突襲薩非王朝,薩非的軍隊被迫撤退。當時薩非軍隊使用刀劍和弓箭作為武器,而鄂圖曼軍隊則裝備有火槍和大炮。

1514年8月23日在大不里士以西查爾迪蘭兩軍交鋒,薩非紅頭軍隊大敗,許多高級薩非紅頭軍將領陣亡。

但薩非軍在撤退時採取樂焦土政策。雖然鄂圖曼軍隊得以入駐大不里士,但是他們無法繼續向波斯高地進兵追逐薩非軍隊,年冬他們被迫撤軍。

伊斯邁爾一世被鄂圖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 )擊敗。

伊斯邁爾一世之子塔赫馬斯普一世在位時(1524~1576) ,東西兩強鄰多次入侵下,鄂圖曼土耳其蘇萊曼大帝先進的火槍炮部隊攻入美索不達米亞領土喪失,大不里士屢被佔領,塔赫馬斯普一世遷都卡茲文

鄂圖曼土耳其的東方敵人-波斯薩非帝國_e0040579_8571375.jpg直到阿拔斯一世(Abbs I the Great 1569—1629年)即位後,國勢漸強,逐漸達於全盛。

阿拔斯一世雇佣了一位英國將軍來重組他的軍隊,使它變為一支受薪的、訓練良好的、類似於歐洲正規軍的軍隊。他引入了火藥。

他首先向烏茲別克開戰,於1598年重占希拉特和馬什哈德。然後他開始對鄂圖曼土耳其回擊,到1622年他得以重占巴格達、伊拉克東部和高加索省份。

1602年他將葡萄牙逐出巴林,在英國海軍的幫助下於1622年重占波斯灣中的荷姆茲。他擴大了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的貿易關係。這樣一來阿拔斯對內也得以擺脫了對紅頭軍的依賴,加強了中央政府。到1623年,阿拔斯一世已經統治著一個西至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帝國。

鄂圖曼帝國與薩非王朝之間對伊拉克富饒的平原的爭奪戰持續了150年。伊斯邁爾一世於1509年佔領巴格達,但是1534年鄂圖曼蘇萊曼一世就奪回了巴格達,1623年薩非王朝阿拔斯一世再占巴格達,但是1638年鄂圖曼穆拉德四世再次奪回。

1639年雙方在席林堡(Qasr-e-Shirin)簽署了一個條約來確定伊朗與土耳其之間的邊界。直到今天伊朗西北與土耳其東南的邊界依然是當時確立的。中世紀的伊朗薩非帝國達到了國力的顛峰。

1609年到1610年薩非王朝與庫爾德人之間爆發了一場血腥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原因是伊朗西北烏米耶湖附近地區的一座城堡。當地的庫爾德人酋長試圖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與薩非王朝之間保持獨立,他重建這座城堡被薩非王朝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姿態,因此威脅到了薩非王朝對其西北地區的統治。

許多其他庫爾德人首領(包括馬哈巴德的酋長)也開始從伊朗獨立。從1609年11月到1610年夏薩非軍隊對這座城堡進行了長久和血腥的圍困戰後城堡失陷。阿拔斯下令對血洗整個省份並將許多庫爾德部落遷往呼羅珊。直到今天在呼羅珊地區還有近170萬庫爾德人,他們是當時被迫遷居的庫爾德人的後裔。

由於阿拔斯特別怕人刺殺他,他對他自己家裡被懷疑的人非常殘忍,這些人不是被殺就是被弄瞎。他的一個兒子被因此處死,兩個被弄瞎。由於他的另兩個兒子在他生前都死了,阿拔斯一世於1629年1月19日逝世時沒有男的繼承人。

到了17世紀,除了薩非帝國的兩個傳統敵人,鄂圖曼帝國和烏茲別克外,伊朗還獲得了兩個新的強敵。俄羅斯的莫斯科公國在16世紀里擺脫了金帳汗國的統治,開始將其勢力伸向高加索山脈和中亞。在東邊,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向阿富汗發展,佔領了坎大哈和希拉特。

除阿拔斯二世外阿拔斯一世後的沙阿全部都非常弱。1666年阿拔斯二世之死標志著薩非王朝結束的開始。

從18世紀初起,各地不斷發生起義,1709年阿富汗的吉爾扎伊部落佔領坎大哈﹔1720年該部落首領馬赫穆德入侵伊朗東境,兩年後圍困首都伊斯法罕,蘇丹侯賽因一世(1694~1722在位)率眾投降,其子塔赫馬斯普二世(1722~1732在位)在伊朗北部自立為王,集結兵力抗敵。

鄂圖曼土耳其的東方敵人-波斯薩非帝國_e0040579_1950451.jpg1726年,呼羅珊的阿夫沙爾(Afsharid)部落首領納迪爾率部支援薩非王室,最後阿夫沙爾王朝的納迪爾沙阿(Nadir Shah),本來是一個呼羅珊紅頭部落的奴隸,但是上升為土匪軍事領袖,得以將阿富汗人逐出。

原為土匪頭子的納迪爾成為伊朗的軍事強人並開始向外擴張,他的軍隊一直攻到德里,但是他沒有鞏固他的波斯基地,結果使得他的軍隊力量耗竭。

太美斯普二世時期他已經成為了伊朗的實際統治者,1736年他在年幼的阿拔斯三世死後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紅頭王朝)。

納迪爾沙阿是一個傑出的統帥和無情的征服者。他依靠紅頭部落和庫爾德人的戰鬥力推行侵略政策,結果在中亞建立起龐大的帝國。

他征服了阿富汗,擊退了烏茲別克人的入侵,強迫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達吉斯坦、阿富汗、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的王公們向沙阿的權力稱臣(有一些地區被直接合併)。

1737年-1738年,納迪爾沙阿在對印度的遠征中蹂躪了印度西北部諸省,並且攻佔和洗劫了德里。他還偷走了蒙兀兒帝國沙賈漢的孔雀寶座。

利用從遠征中掠奪來的財富,他在伊朗大興土木,鼓勵文化,使伊朗又呈現出其在薩珊王朝統治的黃金時期的繁榮景象。

納迪爾沙阿在其統治後期變成了一個暴君。他的政府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導致國內的叛亂層出不窮。納迪爾沙阿于1747年在呼羅珊被一夥密謀叛變的封建主刺殺。

1747年納迪爾沙阿被刺殺後薩非王朝又被立為伊朗沙阿,但是這個短時間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為後來篡位的桑德王朝(Zand DYNASTY)提供一個合法的過渡藉口。

1760年伊斯邁爾三世短暫的傀儡統治就結束了,卡裡姆汗(Karim Khan Zand 伊朗桑德王朝第一代統治者)覺得他的力量已經足夠鞏固,他正式登基,結束了薩非王朝。波斯伊朗進入桑德王朝時代。
by cwj36 | 2007-03-13 08:15 | 【土耳其篇】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by cwj36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