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03月 11日
1389土耳其的塞爾維亞攻略-628科索沃之役
塞爾維亞基督教聯軍 vs 鄂圖曼土耳其
塞爾維亞刺客 歐比利克(Miloš Obilić )詐降
土耳其蘇丹 穆拉德一世 被刺斃命
628 塞爾維亞國家民族紀念日
塞爾維亞人(Serbs)即為南支的斯拉夫族人,約於西元七世紀時進入今日的南斯拉夫地區,各部落由酋長(zupan,或譯成祖潘)各自統治。在西元八至十一世紀之間,塞族各部捲入保加利亞與拜占庭兩帝國的爭霸,並於此時接受東正教的洗禮。
直到十一世紀之時,散居各區的塞爾維亞人漸漸形成東、西兩個國家。西邊之國以斯庫塔里湖(Scutari Lake)為中心,約在今日的蒙地內戈羅及赫塞哥維那附近,稱為齊塔(Zeta)。東邊的國家位於內陸山區,即在今日的塞爾維亞一帶,叫做拉西亞(Rascia)4。十二世紀初,塞爾維亞的政治中心逐漸轉一到拉西亞,1169年之時,拉西亞的「祖潘」史帝芬.尼曼亞(Stephen Nemanya,1169-1196)起而將兩區統一,建立了塞爾維亞王國,此時期又稱為尼曼吉德王朝(Nemanjiid Dynasty)。
塞爾維亞的強盛是在史帝芬‧杜山(Stephen Dusahan,1331-1355)的統治下實現的,他利用拜占庭帝國內部紛爭、匈牙利與威尼斯之不合以及保加利亞王國之敗於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權力真空的機會。
先後將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及希臘北部吞併,將其領土推到愛琴海與愛奧尼亞海,成為當時巴爾幹半島上最強大的帝國。
杜山並於1346年自封「塞爾維亞、希臘人、保加利亞人與阿爾巴尼亞人之帝」(Tsar of the Serbs, Greeks, Bulgarians and Albanians),之後更進一步的想染指君士坦丁堡。1355年,杜山因熱病猝死,雄心因而未能實現。塞爾維亞王國在其子烏洛什(Stephen Urosh,1355-1371)繼承後不久便開始分裂,尼曼吉德王朝也宣告終結。
塞爾維亞雖又回到部落時代,但杜山建立的帝國卻成為日後塞爾維亞民族歷史光榮的象徵,直到今日。
當杜山將矛頭指向君士坦丁堡之際,為了對付賽爾維亞的進攻,拜占庭帝國因而在1345年與1349年兩度向土耳其人求援。未料土耳其人應邀於1354年來到巴爾幹半島之後,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而意圖擴張,種下無窮的禍害。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於1361年取得利亞諾堡作為新都之後,蘇丹穆拉德一世(Murad I)便將下一個目標指向塞爾維亞。

拉薩爾邀集了半島上其他基督教邦國波士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等共組聯軍對抗,雙方於1389年6月28日在當時塞國首都北部的科索夫平原決戰,
1389年﹐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在科索沃盆地同入侵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進行的會戰。是年﹐土耳其蘇丹穆拉德一世率軍約3萬人侵略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大拉薩爾一世率塞爾維亞﹑波斯尼亞等國聯軍約2萬人奮起抗擊。

穆拉德一世之次子巴耶塞特一世接替其父指揮土軍作戰。塞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拉薩爾一世和許多將領被俘遇害。
結果聯軍徹底失敗,拉薩爾一世戰死,塞爾維亞成為土耳其的附庸。
70年之後(也就是1459年)塞爾維亞正式被吞併,落入土耳其的統治長達350年之久。
科索沃之役,被南斯拉夫特別是塞爾維亞人視為抗敵衛教保鄉的神聖戰爭,由於過度的渲染,使其成為一個神話性的傳奇。
他們堅信「聖維塔士」(St. Vitus)曾在戰場上顯聖,協助塞爾維亞人抵禦敵人,因此將6月28日列為國家、民族性的紀念日,十分重視。
by cwj36
| 2007-03-11 17:31
| 【土耳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