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03月 02日
歐洲的最後一個號稱成吉思汗後代汗國-克里米亞汗國
販賣烏克蘭奴隸賺錢
克里米亞汗國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向南嵌入黑海中央,猶如掌控黑海的心臟,自古即是兵家必爭之地。
1850年代的克里米亞戰爭,還曾促使南丁格爾催生現代化的護士制度。
以前克里米亞汗國韃靼人販賣烏克蘭奴隸賺錢,而現在克里米亞則成為烏克蘭國內的自治共和國。
而回顧克里米亞的歷史~約在1430開始年蒙古人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結束了。
它的地盤被三個已經脫離欽察汗國的“小汗國”佔據 ,它們是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
而克里米亞韃靼人國家,為欽察汗國衍生出的國家中國祚最長的一個。
在俄羅斯和部份歐洲國家,「韃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國擴張時期隨蒙古人進入歐洲的其他草原游牧民族,不是純粹蒙古人。韃靼人說一種突厥語方言。
但是克里米亞汗國王族都自稱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一個後裔。
克里米亞汗國約建於1430年,由拔都弟弟脫哈‧帖木兒(禿花帖木兒)的後裔哈吉‧格萊所建。他統治時期發行的第一批錢幣註明年代是1441-1442年,現已知道他一直統治到1466年。
他所建的汗國東以頓河下游為界,西至第聶伯河下游,向北延伸到 耶列茲城和坦波夫。
1454年,哈吉‧格萊把克裏米亞河南岸的巴赫奇薩萊,即原 奇爾克耶城定為都城。
由哈吉建立的格萊王朝一直延續到1771年俄國征服時期, 1783年最後併入俄國。
該家族是虔誠的穆斯林,使克里米亞具有強烈的伊斯蘭教特徵。不過,在經歷了最初的衝突之後,哈吉‧格萊
意識到從卡法的熱那亞殖民 地中獲得的財政利益,他一直與殖民地保持著友好的關係,直到他1466年去世。 後來,他的兒子們為汗位繼承權發生爭吵。
最初,次子努兒‧道剌特獲勝(1466 -1469年和1475-1477年在位),但是,最後的勝利者是第六個兒子明里‧格萊 (1469-1475年和1478-1515年在位)。
1468年,明里‧格萊對卡法的熱那亞人 們作了一次答謝訪問,他們曾協助他捉住努兒‧道剌特。
與此同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穆罕默德二世派一支騎兵隊,由哥杜克‧阿赫邁德帕夏統率,前往奪取卡法 ,他於1475年6月4-6日奪取該城。
明里‧格萊由於熱那亞人的一再挽留與卡法人 一起被困在卡法,並在此被鄂圖曼土耳其俘虜。
然而,兩年之後,他作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屬臣 被送回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南岸直接由鄂圖曼土耳其人管理。
德夫萊特·格來汗
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都被最後都被強盛的俄羅斯伊凡四世消滅。
克里米亞汗國無疑是18世紀前東歐的軍事強國之一,作為穆斯林,克里米亞韃靼人對拓展伊斯蘭世界的界線有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在對抗信奉基督宗教的斯拉夫人與波蘭人。
他們定期出兵阻止斯拉夫人南遷定居草原。他們戰鬥力強大,鄂圖曼帝國有事也找他們幫忙。也曾經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結盟反俄國。他們征戰的軍隊最遠到過白羊王朝、薩非王朝和匈牙利。
克里米亞汗國德夫萊特·格來汗(Devlet Geray,1577 6月29日他死於鼠疫。)想恢復喀山汗國與阿斯特拉罕汗國,提供韃靼軍人支持土耳其,並計劃進攻莫斯科,俄羅斯稱他為「奥斯曼土耳其之鞭」。
在1558年到1596年期間,克里米亞汗國約有三次對莫斯科公國留里克王朝領土大規模進犯的紀錄。每年春季莫斯科動員多達65,000名士兵在邊境駐防,對國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1571年德夫萊特·格來汗 攻陷莫斯科(Fire of Moscow ),沙皇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躲在羅斯托夫,韃靼人火燒莫斯科,並屠殺了15萬人,屍骸塞滿莫斯科河,俄羅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清除所有的屍體。
1572年德夫萊特·格來汗率領12萬配備了大砲和韃靼、土耳其大軍企圖征服整個俄羅斯,在莫斯科以南40英里的莫洛迪(Battle of Molodi)與俄羅斯沃羅騰斯基王公交戰,這次德夫萊特·格來汗卻敗的一踏糊塗,大軍只有2萬韃靼騎兵回到了克里米亞。
鄂圖曼帝國衰落後,克里米亞汗國也轉向衰落,許多重要貿易路線受哥薩克攻擊,人口嚴重減少。
17世紀後期,俄羅斯莫斯科變得太強大了,克里米亞韃靼人停止了襲擊,1774年俄羅斯獲許鄂圖曼帝國承認克里米亞的獨立。
克里米亞汗國亡國
最後一個成吉思汗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倖存了兩百多年,因為格萊王朝已經接 受了鄂圖曼土耳其人的宗主權,受到鄂圖曼帝國軍隊的保護。
因此,儘管沙皇彼得一世由於 卡爾洛維茨(1699年)條約而佔領了亞速海,但他在普魯特(1711年)條約中又 不得不把它歸還給克里米亞汗國。
1736年,俄國人再次佔有亞速,甚至佔領了巴 赫奇薩萊,但是,由於貝爾格萊德(1739年)條約,他們再次歸還了所征服地。
最後,由於庫楚克-凱納爾吉(1774年)條約,俄國人迫使鄂圖曼帝國承認了克里米亞汗國的“獨立”。
接著俄國代理人使道勒特‧格萊三世垮臺,以他的堂兄弟 沙希因‧格萊取代他,沙希因‧格萊隨即成了俄國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的附庸(1777年) 。
不久,克里米亞貴族起義反對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國人請求援助。波坦金率7萬大軍到達克里米亞汗國,吞併該國(1783年)。
倒楣的沙希因被趕走,越過了鄂圖曼土耳其人的邊境。鄂圖曼土耳其人報復他,把他送到羅德斯島,他在該島被砍頭。
於是, 在法國大革命前夕,克里米亞汗國於 1783年最後併入俄國。歐洲的最後一個成吉思汗後代汗國也滅亡了。
俄羅斯在1783年兼併克里米亞,控制該地200多年。當地230萬人口中,近6成人口為俄裔,逾9成人說俄語。
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在二次大戰期間的1944被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以與德國合作為由放逐中亞,直到1980年代前蘇聯經改後才獲准返回克里米亞。
但是克里米亞已經住滿「盧辛族」,他們是俄羅斯族、烏克蘭族以及白俄羅斯族之外的第四個東斯拉夫民族。現在韃靼人在克里米亞反成為少數民族。
在蘇聯時期的1954年,烏克蘭出身的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為慶祝「兄弟的烏克蘭和俄羅斯結盟300周年」,把克里米亞改劃給同屬蘇聯的烏克蘭,使烏克蘭在蘇聯瓦解、1991年獨立時,擁有克里米亞主權。
俄國在蘇聯瓦解後一度揚言擁有塞凡堡主權。1994年,俄羅斯與美國、法國簽署和平備忘錄,承諾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
1997年,俄國與烏克蘭簽訂和平協議,放棄索討克里米亞領土,烏克蘭則租借塞凡堡基地給俄軍艦隊使用至2017年。克里米亞在烏克蘭國內成為自治共和國,自行選舉議會,租稅上享有高度自治權。
因為克里米亞大多是俄羅斯族,一直爭取從烏克蘭獨立。
在克里米亞汗國時代有販賣奴隸收入來源,他們前往俄羅斯平原捕捉斯拉夫人(特別是烏克蘭人)與羅馬尼亞人為奴隸,稱為「草原人的收成」,每抓一個奴隸,汗國可以抽10%或20%利潤。
這種情形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滅亡為止,還保持著與鄂圖曼帝國及中東龐大的奴隸貿易。
卡法是其中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奴隸市場,把奴隸從這裡運輸到各地販賣是汗國重要的收入來源。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克里米亞汗國

1850年代的克里米亞戰爭,還曾促使南丁格爾催生現代化的護士制度。
以前克里米亞汗國韃靼人販賣烏克蘭奴隸賺錢,而現在克里米亞則成為烏克蘭國內的自治共和國。
而回顧克里米亞的歷史~約在1430開始年蒙古人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結束了。
它的地盤被三個已經脫離欽察汗國的“小汗國”佔據 ,它們是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
而克里米亞韃靼人國家,為欽察汗國衍生出的國家中國祚最長的一個。
在俄羅斯和部份歐洲國家,「韃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國擴張時期隨蒙古人進入歐洲的其他草原游牧民族,不是純粹蒙古人。韃靼人說一種突厥語方言。
但是克里米亞汗國王族都自稱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一個後裔。
克里米亞汗國約建於1430年,由拔都弟弟脫哈‧帖木兒(禿花帖木兒)的後裔哈吉‧格萊所建。他統治時期發行的第一批錢幣註明年代是1441-1442年,現已知道他一直統治到1466年。
他所建的汗國東以頓河下游為界,西至第聶伯河下游,向北延伸到 耶列茲城和坦波夫。
1454年,哈吉‧格萊把克裏米亞河南岸的巴赫奇薩萊,即原 奇爾克耶城定為都城。
由哈吉建立的格萊王朝一直延續到1771年俄國征服時期, 1783年最後併入俄國。
該家族是虔誠的穆斯林,使克里米亞具有強烈的伊斯蘭教特徵。不過,在經歷了最初的衝突之後,哈吉‧格萊
意識到從卡法的熱那亞殖民 地中獲得的財政利益,他一直與殖民地保持著友好的關係,直到他1466年去世。 後來,他的兒子們為汗位繼承權發生爭吵。
最初,次子努兒‧道剌特獲勝(1466 -1469年和1475-1477年在位),但是,最後的勝利者是第六個兒子明里‧格萊 (1469-1475年和1478-1515年在位)。
1468年,明里‧格萊對卡法的熱那亞人 們作了一次答謝訪問,他們曾協助他捉住努兒‧道剌特。
與此同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穆罕默德二世派一支騎兵隊,由哥杜克‧阿赫邁德帕夏統率,前往奪取卡法 ,他於1475年6月4-6日奪取該城。
明里‧格萊由於熱那亞人的一再挽留與卡法人 一起被困在卡法,並在此被鄂圖曼土耳其俘虜。
然而,兩年之後,他作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屬臣 被送回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南岸直接由鄂圖曼土耳其人管理。
德夫萊特·格來汗
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都被最後都被強盛的俄羅斯伊凡四世消滅。
克里米亞汗國無疑是18世紀前東歐的軍事強國之一,作為穆斯林,克里米亞韃靼人對拓展伊斯蘭世界的界線有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在對抗信奉基督宗教的斯拉夫人與波蘭人。
他們定期出兵阻止斯拉夫人南遷定居草原。他們戰鬥力強大,鄂圖曼帝國有事也找他們幫忙。也曾經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結盟反俄國。他們征戰的軍隊最遠到過白羊王朝、薩非王朝和匈牙利。
克里米亞汗國德夫萊特·格來汗(Devlet Geray,1577 6月29日他死於鼠疫。)想恢復喀山汗國與阿斯特拉罕汗國,提供韃靼軍人支持土耳其,並計劃進攻莫斯科,俄羅斯稱他為「奥斯曼土耳其之鞭」。
在1558年到1596年期間,克里米亞汗國約有三次對莫斯科公國留里克王朝領土大規模進犯的紀錄。每年春季莫斯科動員多達65,000名士兵在邊境駐防,對國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1571年德夫萊特·格來汗 攻陷莫斯科(Fire of Moscow ),沙皇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躲在羅斯托夫,韃靼人火燒莫斯科,並屠殺了15萬人,屍骸塞滿莫斯科河,俄羅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清除所有的屍體。
1572年德夫萊特·格來汗率領12萬配備了大砲和韃靼、土耳其大軍企圖征服整個俄羅斯,在莫斯科以南40英里的莫洛迪(Battle of Molodi)與俄羅斯沃羅騰斯基王公交戰,這次德夫萊特·格來汗卻敗的一踏糊塗,大軍只有2萬韃靼騎兵回到了克里米亞。
鄂圖曼帝國衰落後,克里米亞汗國也轉向衰落,許多重要貿易路線受哥薩克攻擊,人口嚴重減少。
17世紀後期,俄羅斯莫斯科變得太強大了,克里米亞韃靼人停止了襲擊,1774年俄羅斯獲許鄂圖曼帝國承認克里米亞的獨立。
克里米亞汗國亡國
最後一個成吉思汗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倖存了兩百多年,因為格萊王朝已經接 受了鄂圖曼土耳其人的宗主權,受到鄂圖曼帝國軍隊的保護。
因此,儘管沙皇彼得一世由於 卡爾洛維茨(1699年)條約而佔領了亞速海,但他在普魯特(1711年)條約中又 不得不把它歸還給克里米亞汗國。
1736年,俄國人再次佔有亞速,甚至佔領了巴 赫奇薩萊,但是,由於貝爾格萊德(1739年)條約,他們再次歸還了所征服地。
最後,由於庫楚克-凱納爾吉(1774年)條約,俄國人迫使鄂圖曼帝國承認了克里米亞汗國的“獨立”。
接著俄國代理人使道勒特‧格萊三世垮臺,以他的堂兄弟 沙希因‧格萊取代他,沙希因‧格萊隨即成了俄國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的附庸(1777年) 。
不久,克里米亞貴族起義反對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國人請求援助。波坦金率7萬大軍到達克里米亞汗國,吞併該國(1783年)。
倒楣的沙希因被趕走,越過了鄂圖曼土耳其人的邊境。鄂圖曼土耳其人報復他,把他送到羅德斯島,他在該島被砍頭。
於是, 在法國大革命前夕,克里米亞汗國於 1783年最後併入俄國。歐洲的最後一個成吉思汗後代汗國也滅亡了。

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在二次大戰期間的1944被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以與德國合作為由放逐中亞,直到1980年代前蘇聯經改後才獲准返回克里米亞。
但是克里米亞已經住滿「盧辛族」,他們是俄羅斯族、烏克蘭族以及白俄羅斯族之外的第四個東斯拉夫民族。現在韃靼人在克里米亞反成為少數民族。
在蘇聯時期的1954年,烏克蘭出身的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為慶祝「兄弟的烏克蘭和俄羅斯結盟300周年」,把克里米亞改劃給同屬蘇聯的烏克蘭,使烏克蘭在蘇聯瓦解、1991年獨立時,擁有克里米亞主權。
俄國在蘇聯瓦解後一度揚言擁有塞凡堡主權。1994年,俄羅斯與美國、法國簽署和平備忘錄,承諾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
1997年,俄國與烏克蘭簽訂和平協議,放棄索討克里米亞領土,烏克蘭則租借塞凡堡基地給俄軍艦隊使用至2017年。克里米亞在烏克蘭國內成為自治共和國,自行選舉議會,租稅上享有高度自治權。
因為克里米亞大多是俄羅斯族,一直爭取從烏克蘭獨立。
在克里米亞汗國時代有販賣奴隸收入來源,他們前往俄羅斯平原捕捉斯拉夫人(特別是烏克蘭人)與羅馬尼亞人為奴隸,稱為「草原人的收成」,每抓一個奴隸,汗國可以抽10%或20%利潤。
這種情形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滅亡為止,還保持著與鄂圖曼帝國及中東龐大的奴隸貿易。
卡法是其中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奴隸市場,把奴隸從這裡運輸到各地販賣是汗國重要的收入來源。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by cwj36
| 2014-03-02 16:59
| 【蒙古、帖木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