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11月 29日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閃電之死
Ottoman軍回師疲憊急行軍+叛變
土耳其"閃電"慘敗於狡猾帖木兒之手~
安哥拉之戰(Battle of Angora),指1402年鄂圖曼帝國和帖木兒帝國之間發生於今土耳其安卡拉(舊譯安哥拉)附近的戰役。
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 I.)因為征服了大半個巴爾幹而令歐洲人談之色變。

更進一步迫使拜占庭帝國同意在城內修建穆斯林區、清真寺,任命伊斯蘭法官,對鄂圖曼的年貢增加到1萬金幣,鄂圖曼在君士坦丁堡近郊有駐軍權,此時的巴耶塞特一世可以說氣勢高漲到了極點。
但是很不幸的,由於他把擴張的主要精力轉向東方,數年之內疆土已達幼發拉底河上游以至於終於觸怒了另一位偉大的征服者--帖木兒,於是一場悪戰無法避免。
1399年,帖木兒侵入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中部,現土耳其亞洲部分)並在1402年春又連克數城,其中包括了安哥拉東方的瑟瓦斯。
土耳其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為保衛都城,率軍7萬在距離瑟瓦斯150公里處利用山林地設防,企圖以降低帖木兒騎兵的機動優勢與帖木兒軍主力騎兵作戰。
然而,巴耶塞特一世顯然是太過天真了,帖木兒非但不上當,反而率領著15大軍(有戰象32匹)避開不利騎兵機動的山林地,從南面逼近安哥拉(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並將其包圍,打算诱殲土軍於平原。
土耳其軍大驚,被迫放棄預設的陣地回師馳援。得知土軍回師後,帖木兒立刻解除對安哥拉的包圍,並作短距離轉移後設營固防。

帖木兒軍約15萬人以逸待勞,土耳其軍經急行軍而精疲力竭,交戰開始便陷於被動,帖木兒憑藉兵力多與機動力強的優勢,以重騎兵連續攻擊,又充分發揮了戰象的作用,打亂土軍左翼,並實施迂迴包圍。
另一方面,沒想到由於土軍中的突厥人對帖木兒十分欽佩,土軍右翼韃靼軍(約1.8萬人)陣前倒戈,原小亞細亞各埃米爾國的軍隊也紛紛倒戈,土耳其軍潰敗。

巴耶塞特一世在逃跑中不幸與他一個兒子一起被俘,其他的兒子們,都逃脫了,並逃往塞爾維亞,巴耶塞特一世被關在四周有鐵欄的轎子隨軍而行,在夜間帶著鎖鏈過夜,白天被裝在囚籠裏面,用兩匹馬馱運。伊本•阿拉伯沙對於阿拉伯語qafas(鳥籠)這個名詞發生誤解,以致編出一個故事,說巴葉濟德被關在鐵籠裏。這就是後來被誇張的“鐵籠”的故事,巴耶塞特一世遭此挫折和屈辱,幾個月後便死於阿克謝希爾的牢中。
帖木兒命諸埃米爾復位後率軍繼續西進。安哥拉一戰,土耳其軍幾乎全軍覆沒,鄂圖曼帝國內部危機加深,巴耶塞特一世諸子為爭奪王位而內戰不已,被迫推遲了對拜占廷及歐洲的擴張,已經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國意外地得到了多生存幾年的機會(直到1453被鄂圖曼帝國的蘇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為止)。
這場安卡拉之戰會戰,整場戰鬥從早上六時許一直打到夜幕降臨,雙方總共投入近100萬兵力參戰。帖木兒利用圍魏救趙的方式,扭轉了本來不利於他的局面,反誘使土軍轉入對其本身不利的平原作戰,但他在差不多滅亡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之際突然轍軍。
帖木兒企圖重建蒙古帝國,不斷向外擴張,之後征服察合臺汗國全境。可惜在企圖出兵中國前夕,卻不幸病死,終留下帖木兒個人遺憾...
有些當時的報告指出帖木兒將巴耶塞特拘禁於監牢內,作為戰利品看待。同樣地,關於巴耶塞特牢獄生涯的故事有很多,包括有一個故事描述帖木兒將巴耶塞特當作腳凳使用。
另一篇文章更描述帖木爾要巴耶塞特一世的塞爾維亞妻子於他的朝臣面前裸體地跳舞。
但是,這些描述都被認為是不真實的,帖木爾的朝臣寫到巴耶塞特一世受到極佳的照料,帖木爾甚至為巴耶塞特一世的死而哀痛萬分。
同樣地,帖木兒自己和其它的統治者的歷史也證明帖木兒遵守他的諾言,他聲言會致力令巴耶塞特重新登上鄂圖曼帝國皇位。但一年後巴耶塞特逝世— 有些文獻指巴耶塞特是猛撞“鐵籠”的鐵棒自殺而死。
巴耶塞特一世死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皇位爭奪內戰。
by cwj36
| 2006-11-29 08:32
| 【土耳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