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11月 29日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匈牙利攻略-1520蘇萊曼大帝東征
「立法者」蘇萊曼一世匈牙利大躍進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傳到蘇萊曼一世(Suleyman I)已經是第十代了,蘇萊曼雖為獨生子,但並未受到嬌縱,而是從小接受了一個皇位繼承人所應有的嚴格鍛煉。
他的父親塞利姆一世是一個天才的馬上君王,在位8年間使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擴大了近一倍。在父親塞利姆一世出外征戰之時,蘇萊曼便主持朝政。
1520年,塞利姆一世駕崩,26歲的蘇萊曼繼承大位。
作為鄂圖曼帝國的傳人,首先要靠出色的戰績來樹立威望,蘇萊曼深知這一點。
即位剛越年,蘇萊曼便以10萬大軍北上,以壓倒性優勢奪取了讓他曾祖父穆罕默德二世傷心的貝爾格萊德。
貝爾格萊德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腹地,一直處於匈牙利的控制之下。
貝爾格萊德城牆壁被猛烈轟擊7天破壞,在士兵幾乎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奪取了這座要塞,便獲得了進入歐洲心臟地帶的前哨站。
1526年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蘇萊曼一世蘇丹重新奪回了穆罕默德二世失去的火炮。
蘇萊曼決心以他的利劍插入基督教歐洲的心臟。
1526年攻入匈牙利(摩哈赤戰役),匈牙利軍隊所選擇的戰場是多瑙河下游一片廣闊但崎嶇的平原,包括一些沼澤地。奧斯曼軍隊之前幾乎沒有遇上任何抵抗。
當匈牙利王路易二世於佈達等待開戰的時候,奧斯曼軍隊已經圍攻數個城鎮並越過薩瓦河及德拉瓦河。
路易二世集合了大約26,000名士兵,而奧斯曼軍隊則有大約50,000–60,000人。
匈牙利軍隊列好陣勢,以取得地理上的優勢希望將鄂圖曼土耳其軍隊逐個擊破。真正的戰鬥只進行了兩小時。
起初蘇萊曼一世的軍隊先鋒,魯米利亞軍團,行進到戰場之內,被由柏爾·杜蒙尼(Pál Tomori)所率領的匈牙利軍隊伏擊,戰局並向匈牙利軍隊預計的情況發展。
但當鄂圖曼土耳其軍隊主力於中午抵達後,戰局迅速逆轉。
有一段時間蘇萊曼一世自己非常危險,匈牙利軍隊的箭擊中了他的盔甲。
由於未有及時增援,所以延誤戰機,匈牙利軍隊的進攻變成不能挽回的潰散。
他們未能持續進攻,那些未有逃走的士兵被殺和俘虜。
路易二世能逃離戰場,但他隨後從馬上跌下來,跌到一條河之中淹死。
多於16,000名匈牙利士兵於最初的戰鬥中被殺,軍土耳其隊只損失少量兵員。多於1000名匈牙利貴族被殺。
蘇萊曼一世指令不留下任何一個戰俘的活口。兩日後他於他的日記中寫到: 蘇丹得到大臣及酋長們的效忠,屠殺2,000名戰俘,大雨如注。
這次勝利並未令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得到想要的自身安全。戰爭意味著獨立的匈牙利王國的結束,但鄂圖曼土耳其軍隊於九月撤退。在此役獲勝之後,匈牙利事實上已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佔領。
【YouTube】:1526年摩哈赤戰役
匈牙利王國剩餘領土被路易二世的妻舅,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斐迪南奪取,並透過與上任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烏拉斯洛二世簽訂的條約繼承這片土地。
奧地利控制匈牙利北部三分一土地和現今的克羅埃西亞北部,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則得到匈牙利西南部和半獨立的特蘭西瓦尼亞的宗主權,利用這些據點入侵東面仍然獨立的匈牙利貴族及西北面的奧地利領地,後來更導致1529年鄂圖曼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是為維也納之圍。
維也納這個“基督教之盾”從此進入了鄂圖曼土耳其的勢力範圍。
蘇萊曼一世以此為跳板,1529年和1532年兩度進攻維也納。
1529 年秋,在征服歐洲東南部大半後,土耳其蘇丹蘇萊曼一世親率20萬人的陸軍、5萬人的水軍、400多艘戰船,乘勝進攻當時既是奧地利首都、又是神聖羅馬帝國都城的維也納。
而維也納守軍僅有1.6萬人。土耳其軍很快從四面包圍了維也納,並切斷了其同外界的水、陸路所有聯繫。
至此,對於這場戰爭,如果單從兵力對比和最初戰場態勢進行分析,雙方的力量確實太過懸殊,守軍的處境極度不利,勝負必然立見分曉。
然而使土軍及蘇萊曼一世始料不及的是,戰局從一開始就打破了他們的希望,並一直朝著不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
這是因為,在維也納守軍中有當時剛被發明、尚屬稀有之物的72支步槍。
當土軍官兵剛剛攻至維也納城下時,他們並不知道當時已在歐洲出現的步槍為何物。
就在土耳其先頭部隊的一位指揮官向維也納人叫陣並讓其投降時,突然城上射出了一顆子彈,當場擊斃了這名指揮官。
土耳其人一下被激怒了,立即四面擁上,架起雲梯,開始攻城。
守軍也迅速組織排槍齊射,進行抗擊。
對抗中,土耳其軍隊弓箭的射程不及守軍步槍,射不到守軍所在的範圍,刀、矛等兵器更是無濟於事,致使人數雖多卻難以發揮作用,兵力上具有的優勢無法轉化為實際的作戰效能。
因此,多次的攻城行動不僅均以失敗而收場,而且還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之後,為扭轉不利的戰場局面,土軍決定用火炮轟城。但隨後幾天的連日大雨使得土軍的火炮無法發射。土軍只好再次改變策略,用地雷轟城。
直到土軍趁夜暗用地雷炸開城墻後,戰鬥才出現了一絲有利於土耳其人的轉機——維也納南城墻被炸開了3個大洞。
埋伏在城外等待時機的土軍趁機一擁而上,擁進城來,眼看維也納城危在旦夕。
然而,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守軍指揮官及時果斷命令,集中所有步槍到被炸開處阻擊。
密集的子彈擋住了土軍的去路。槍聲動搖了土軍勝利的信心,削弱了土軍的士氣。戰壕裏堆滿了土軍的屍體。
面對巨大傷亡,土軍被迫放棄了攻擊。在步槍射擊的掩護下,守軍迅速修補了城墻。戰鬥再次陷入僵局。
在前後連續兩個多月對維也納的圍攻中,土軍始終沒有找到對付步槍這種新式武器的有效辦法。
隨著傷亡的日益增多和軍糧的接濟不上以及聽說敵人的援軍即將趕到,蘇萊曼一世只好下令退兵。
更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季節的關係,九月秋涼,多瑙河突然漲大水,土耳其軍營被淹,痢疾頓時席捲整個軍營,迫使蘇萊曼一世決定放棄圍城。維也納僥倖‘得救’,但維也納人對土耳其人的恐懼感卻更加刻骨銘心。
維也納人最終以微弱的力量,取得了最初不敢想像的勝利。
蘇萊曼一世1532年再度進攻維也納,在基督教國家的聯合抵抗之下未獲成功,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未傷元氣,佔領了匈牙利大部分地區。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蘇萊曼一世時帝國達到了國力的顛峰。

他的父親塞利姆一世是一個天才的馬上君王,在位8年間使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擴大了近一倍。在父親塞利姆一世出外征戰之時,蘇萊曼便主持朝政。
1520年,塞利姆一世駕崩,26歲的蘇萊曼繼承大位。
作為鄂圖曼帝國的傳人,首先要靠出色的戰績來樹立威望,蘇萊曼深知這一點。
即位剛越年,蘇萊曼便以10萬大軍北上,以壓倒性優勢奪取了讓他曾祖父穆罕默德二世傷心的貝爾格萊德。
貝爾格萊德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腹地,一直處於匈牙利的控制之下。
貝爾格萊德城牆壁被猛烈轟擊7天破壞,在士兵幾乎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奪取了這座要塞,便獲得了進入歐洲心臟地帶的前哨站。
1526年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蘇萊曼一世蘇丹重新奪回了穆罕默德二世失去的火炮。
蘇萊曼決心以他的利劍插入基督教歐洲的心臟。
1526年攻入匈牙利(摩哈赤戰役),匈牙利軍隊所選擇的戰場是多瑙河下游一片廣闊但崎嶇的平原,包括一些沼澤地。奧斯曼軍隊之前幾乎沒有遇上任何抵抗。
當匈牙利王路易二世於佈達等待開戰的時候,奧斯曼軍隊已經圍攻數個城鎮並越過薩瓦河及德拉瓦河。
路易二世集合了大約26,000名士兵,而奧斯曼軍隊則有大約50,000–60,000人。
匈牙利軍隊列好陣勢,以取得地理上的優勢希望將鄂圖曼土耳其軍隊逐個擊破。真正的戰鬥只進行了兩小時。
起初蘇萊曼一世的軍隊先鋒,魯米利亞軍團,行進到戰場之內,被由柏爾·杜蒙尼(Pál Tomori)所率領的匈牙利軍隊伏擊,戰局並向匈牙利軍隊預計的情況發展。
但當鄂圖曼土耳其軍隊主力於中午抵達後,戰局迅速逆轉。
有一段時間蘇萊曼一世自己非常危險,匈牙利軍隊的箭擊中了他的盔甲。
由於未有及時增援,所以延誤戰機,匈牙利軍隊的進攻變成不能挽回的潰散。
他們未能持續進攻,那些未有逃走的士兵被殺和俘虜。
路易二世能逃離戰場,但他隨後從馬上跌下來,跌到一條河之中淹死。
多於16,000名匈牙利士兵於最初的戰鬥中被殺,軍土耳其隊只損失少量兵員。多於1000名匈牙利貴族被殺。
蘇萊曼一世指令不留下任何一個戰俘的活口。兩日後他於他的日記中寫到: 蘇丹得到大臣及酋長們的效忠,屠殺2,000名戰俘,大雨如注。
這次勝利並未令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得到想要的自身安全。戰爭意味著獨立的匈牙利王國的結束,但鄂圖曼土耳其軍隊於九月撤退。在此役獲勝之後,匈牙利事實上已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佔領。
【YouTube】:1526年摩哈赤戰役
匈牙利王國剩餘領土被路易二世的妻舅,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斐迪南奪取,並透過與上任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烏拉斯洛二世簽訂的條約繼承這片土地。
奧地利控制匈牙利北部三分一土地和現今的克羅埃西亞北部,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則得到匈牙利西南部和半獨立的特蘭西瓦尼亞的宗主權,利用這些據點入侵東面仍然獨立的匈牙利貴族及西北面的奧地利領地,後來更導致1529年鄂圖曼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是為維也納之圍。
維也納這個“基督教之盾”從此進入了鄂圖曼土耳其的勢力範圍。
蘇萊曼一世以此為跳板,1529年和1532年兩度進攻維也納。
1529 年秋,在征服歐洲東南部大半後,土耳其蘇丹蘇萊曼一世親率20萬人的陸軍、5萬人的水軍、400多艘戰船,乘勝進攻當時既是奧地利首都、又是神聖羅馬帝國都城的維也納。
而維也納守軍僅有1.6萬人。土耳其軍很快從四面包圍了維也納,並切斷了其同外界的水、陸路所有聯繫。
至此,對於這場戰爭,如果單從兵力對比和最初戰場態勢進行分析,雙方的力量確實太過懸殊,守軍的處境極度不利,勝負必然立見分曉。
然而使土軍及蘇萊曼一世始料不及的是,戰局從一開始就打破了他們的希望,並一直朝著不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
這是因為,在維也納守軍中有當時剛被發明、尚屬稀有之物的72支步槍。
當土軍官兵剛剛攻至維也納城下時,他們並不知道當時已在歐洲出現的步槍為何物。
就在土耳其先頭部隊的一位指揮官向維也納人叫陣並讓其投降時,突然城上射出了一顆子彈,當場擊斃了這名指揮官。
土耳其人一下被激怒了,立即四面擁上,架起雲梯,開始攻城。
守軍也迅速組織排槍齊射,進行抗擊。
對抗中,土耳其軍隊弓箭的射程不及守軍步槍,射不到守軍所在的範圍,刀、矛等兵器更是無濟於事,致使人數雖多卻難以發揮作用,兵力上具有的優勢無法轉化為實際的作戰效能。
因此,多次的攻城行動不僅均以失敗而收場,而且還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之後,為扭轉不利的戰場局面,土軍決定用火炮轟城。但隨後幾天的連日大雨使得土軍的火炮無法發射。土軍只好再次改變策略,用地雷轟城。
直到土軍趁夜暗用地雷炸開城墻後,戰鬥才出現了一絲有利於土耳其人的轉機——維也納南城墻被炸開了3個大洞。
埋伏在城外等待時機的土軍趁機一擁而上,擁進城來,眼看維也納城危在旦夕。
然而,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守軍指揮官及時果斷命令,集中所有步槍到被炸開處阻擊。
密集的子彈擋住了土軍的去路。槍聲動搖了土軍勝利的信心,削弱了土軍的士氣。戰壕裏堆滿了土軍的屍體。
面對巨大傷亡,土軍被迫放棄了攻擊。在步槍射擊的掩護下,守軍迅速修補了城墻。戰鬥再次陷入僵局。
在前後連續兩個多月對維也納的圍攻中,土軍始終沒有找到對付步槍這種新式武器的有效辦法。
隨著傷亡的日益增多和軍糧的接濟不上以及聽說敵人的援軍即將趕到,蘇萊曼一世只好下令退兵。
更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季節的關係,九月秋涼,多瑙河突然漲大水,土耳其軍營被淹,痢疾頓時席捲整個軍營,迫使蘇萊曼一世決定放棄圍城。維也納僥倖‘得救’,但維也納人對土耳其人的恐懼感卻更加刻骨銘心。
維也納人最終以微弱的力量,取得了最初不敢想像的勝利。
蘇萊曼一世1532年再度進攻維也納,在基督教國家的聯合抵抗之下未獲成功,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未傷元氣,佔領了匈牙利大部分地區。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蘇萊曼一世時帝國達到了國力的顛峰。
by cwj36
| 2006-11-29 06:15
| 【土耳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