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鎖子甲





鎖子甲_e0040579_1550564.jpg據考證歐洲最早穿鎖子甲(maile)是塞爾特人(Celt,原高盧人,被羅馬凱撒打擊下遷居於現在的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於西元前 500 年就已知道用小鐵圈來編織鐵鍊衣,作為戰爭或比武時護身之用。

現今學界公認塞爾特是最早穿鎖子甲的民族,縱使如此,一個西元前五世紀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的墓中就有遺物鎖子甲,反映貴族弓騎手很久以前已經穿著這款比板甲舒適的盔甲。

 鎖子甲是中世紀當時最好的鎧甲製作耗工費時,每個小鐵圈都必須在接合處捶平並使之重疊,然後鑽洞(一般為一個洞,亦有二洞者[,三洞者極罕見),並釦以鉚釘避免脫落。鐵圈環環相扣,有時配合更小鐵圈以轉折所需之造型,適合人體穿著及活動。作戰時,鏈鎚、弓箭、尖劍和矛鉤都是對付鐵鏈衣的利器。

鎖子甲重約13~18公斤,小鐵圈約17,000個。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擔,可以有效的防護刀劍槍矛等利器,但弱點是其柔軟。用打擊武器猛劈力砸,穿著鎖子甲一樣難以倖免。

蒙古重裝弓騎手穿鎖子甲,另穿牛皮製胸甲或金屬製掛甲,或穿綴上金屬鱗甲的土耳其長袍.蒙古弓騎手的軍服還在鎖子甲裡穿絲製內衣,箭鏃難以穿過絲製內衣,令箭鏃容易被拔出,避免傷口因拔箭而增大。

西元2~17世紀之間雖然鐵片甲冑(盔甲)盛行,但身體的某些部分仍需鐵鍊衣製成之鎖子甲來保護,法蘭克騎兵的鎧甲是用幾層皮革重疊縫製成的短袖造型,表面綴有鐵環。頭上是帶護鼻的圓錐形銅盔。下身是綁腿和帶馬刺的皮靴。  

鎖子甲_e0040579_15503113.jpg西元11世紀至13世紀,十字軍東征標誌著騎士文化黃金時代的到來。當時十字軍被認為是完美的騎士。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保護無助的朝聖者,被看成是騎士的最高天職。騎士的鎧甲多為鎖子甲。

14世紀以後,為了提高鎖子甲的防禦力,在胸、臂和腿等容易受到攻擊的部分,增加了鋼鐵板金護甲。這些護甲成為日後盛行歐洲的板金鎧甲的前身。

東歐、中東和高加索、伊朗、印度等地區,由於製作技術落後和氣候炎熱的關係,並不流行盔甲,直到16世紀火藥兵器逐漸普及之前,仍視鐵鍊鎖子甲為重要作戰裝備。
by cwj36 | 2006-11-23 15:45 | -中世紀資料區-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網戰大台灣國「進出」日本國網路無料租界文章資料庫~超級非常大東亞共榮圈,這裡是WTFM國jp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