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拿破崙2模組-普魯士




普魯士(德語:Preußen;普魯士語:Prūsa;波蘭語:Prusy;立陶宛語:Prūsai;拉丁語:Borussia或Prutenia;英語:Prussia)是歐洲歷史地名,一般指17世紀至19世紀間的普魯士王國。由於普魯士在短短二百年內崛起並統一德國,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所以普魯士有時也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詞。

從法理上說,普魯士這塊地方並不屬於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疆界範圍,只是因為後來布蘭登堡選帝侯合併東普魯士,普魯士王國作為整體才成為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

在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這塊地方是蠻荒之地,古代的居民為古普魯士人,所使用的普魯士語屬於波羅的語族,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屬於同一種族。

10世紀時候,布蘭登堡就已經由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建城,此後在不同的家族之間繼承和易手。12世紀時,德國人的殖民運動開始進入波羅的海東岸地區。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普魯士地區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即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1224年該修道院被普魯士人焚毀。

1226年,波蘭國王之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條頓騎士團成員)的領地也遭到普魯士人襲擊,以此為契機,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了為時近200年的東征運動,先後建立托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普魯士成了條頓騎士團的地盤,德意志人、波蘭人、立陶宛人和歐洲其他民族紛紛前來移民。

條頓騎士團迫使其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語。16世紀後,普魯士人同化於德意志等民族,所使用的普魯士語也逐漸消失。

條頓騎士團統治下的普魯士地區在名義上屬於教宗領地,但教宗只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為了吸引定居者,條頓騎士團依據漢薩同盟法律,在其領土上興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條頓騎士團加入漢薩同盟。

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國王的女兒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波蘭與立陶宛聯合,此後對扼守其出海口的條頓騎士團發動了一連串的進攻。1410年7月15日,條頓騎士團在著名的坦能堡大戰中慘敗於波蘭國王(波蘭著名作家顯克微支名著「十字軍騎士」的故事) ,此後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的戰爭一直處於下風。

1466年結束戰爭的《托倫條約》(Dorn)規定,騎士團除賠款600萬格羅申外,還要將普魯士一分為二,西普魯士併入波蘭王國,東普魯士仍由騎士團統治,要對波蘭國王稱臣,成為波蘭的附庸國。

1512年,來自布蘭登堡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萊希特(Albrecht)被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他是布蘭登堡選帝侯的近親。

在馬丁·路德的影響下,1525年他宣佈改信路德宗,從而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教廷的聯繫,隨後宣佈解散騎士團,改為普魯士公國 (Ducal Prussia) ,阿爾布萊希特自任普魯士公爵,成為臣服於波蘭最高權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1618年,阿爾伯特之子阿爾伯特·弗里德里希死後無子,普魯士公國遂由其長女之夫、布蘭登堡選帝侯國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屬霍亨索倫家族)繼承,建立了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此舉為霍亨索倫王朝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1660年的瑞典-波蘭戰爭中,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三十年戰爭之後,布蘭登堡開始經營一支小型的軍隊。1655年第一次大北方戰爭爆發,布蘭登堡一開始作為瑞典的盟友參戰,擊敗波蘭,從此布蘭登堡擁有東普魯士的完全主權,不用再向波蘭國王稱臣。

1672年,法荷戰爭和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瑞典是英法的盟友,而布蘭登堡軍隊則是神聖羅馬帝國軍隊中的一支。1640年繼位的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一世在Fehrbellin戰役中擊敗瑞典,從此號稱「大選帝侯」。1688年「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病死,傳位與子選帝侯腓特烈三世。

拿破崙時代的普魯士王國

18世紀伊始的1701年,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稱號。

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自此,普魯士作為一個王國才正式存在,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

拿破崙2模組-普魯士_e0040579_1252150.jpg由於繼承了條頓騎士團的軍事專制傳統,普魯士的軍隊向來以紀律嚴明、教育素質高著稱,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驕勇善戰著稱。他在1740年繼承王位,即位7個月之後即進攻西里西亞,從而引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通過戰爭,腓特烈二世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並將普魯士變為一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並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

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先後購買了安斯巴赫侯國和拜羅伊特侯國,並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國大革命後,普魯士參加反法同盟,但敗於法軍,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國兼併萊茵河以西的普魯士領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於1806年10月參加反法戰爭,隨即在耶拿敗於拿破崙,被迫逃往柯尼斯堡。

1807年普魯士和法國在涅曼河的提爾西特締結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屬波蘭的絕大部分領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領土,並賠款1.3億法郎。

1806年慘敗後,普魯士首相卡爾·施泰因開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讓公民參與政治以喚醒其民族主義情感;釋放農奴;實行地方自治;改組中央政府機構等。1809年在柏林創辦了腓特烈·威廉大學(柏林大學),同時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開始對普魯士軍隊進行改革。此後普魯士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

1812年冬,拿破崙軍隊自俄國敗退,普魯士遂於次年再度參加反法同盟,於1813年3月17日對法國宣戰,10月24日,普、奧、俄三國聯軍在布呂歇爾和格奈森瑙指揮下在萊比錫大敗法軍。1815年普軍在滑鐵盧再度擊敗法軍。

根據維也納會議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內德語居民占優勢的唯一強國,以及歐洲列強之一。

Prussian Fusilier (普魯士福吉利亞槍兵團)


Prussian Grenadier (普魯士擲彈兵團)


Prussian Landwehr(普魯士民防大隊)


Prussian Musketeer (普魯士毛瑟槍兵團)


Prussian Schutzen(普魯士狙擊步槍旅)



Prussian Cuirassiers (普魯士胸甲騎兵)


Prussian Landwehr Cavalry(普魯士警備騎兵)


Prussian Hussars(普魯士驃騎兵團)


Prussian Uhlans(普魯士持矛骠騎兵團)


Prussian Dragoons(普魯士龍騎兵團)


Prussian Guard Hussars(普魯士近衛驃騎兵團)


Prussian Guard Uhlan(普魯士持矛近衛騎兵團)

by cwj36 | 2006-09-22 12:52 | -拿破崙時代-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