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

Roman-Etruscan Wars
羅馬義大利北部統一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_e0040579_19331596.jpg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維愛戰爭)—即古羅馬人與伊特拉斯坎人之間的戰爭,由於戰事主要在伊特拉斯坎人重城維愛城(英語Veii,拉丁語Veius;意大利語Veio)進行而得名。

維愛位於羅馬城東北,台伯河北岸,該城受希臘文化影響很大,比羅馬富強,一直是羅馬的強敵。

伊特拉斯坎(Etruscans 愛突斯克人,或與伊特利亞人),約700BC前定居古代義大利西北部。

伊特魯里亞地區古老的民族,其居住地處於台伯河和亞努河之間,是一支曾一度強大神秘的民族, 他們的海軍是極端強有力的並且實際上, 地中海由伊特拉斯坎人控制了2 個世紀。

科西嘉島也是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領域。

據傳說,西元前530年,曾建立12伊特魯里亞人的伊特拉斯坎聯盟。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起因羅馬與維愛雙方都想得到台伯河口的鹽場和台伯河沿岸的重鎮。

早在王政時期,第三王圖魯斯(Tullus Hostilius)、第四王安庫斯(Ancus Marcius)都曾同維愛發生戰爭,第六王塞爾維烏斯(Servius Tullius)和末王高傲者塔克文(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也曾對維愛用兵。

經過第一次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大概發生於西元前477 年,這次戰爭羅馬人失利,雙方簽定了 40 年停戰協定。

從西元前5世紀開始,維愛的伊特拉斯坎人便經常以費丹那爲據點騷擾羅馬城郊各部落的農牧區,發生過多次小規模戰鬥,羅馬大軍出動,維愛人便暫時撤走,

羅馬軍團撤退,他們又出來打劫,令羅馬不堪其擾。

當時羅馬的外敵還有厄魁人、伏爾西人和薩賓人,因此沒有充足餘力來對付維愛。

傳說當時戰功赫赫的法比烏斯氏族主動向元老院請纓,獨自承當財力人力組織軍隊對付維愛的伊特拉斯坎人。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_e0040579_15555187.png


據說在初期取得了幾次勝利,還奪回了費丹那城,但不久便遭到伊特拉斯坎人伏擊,全軍覆沒,唯有一個留在家中未成年的男孩延續該族後嗣。

第二次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40 年後,戰事又起,羅馬獲勝。

西元前 428 年,羅馬執政官柯蘇斯親率大軍攻打費丹那,維愛伊特拉斯坎國王被殺死, 羅馬人將其甲胄奉獻給了丘比特神殿。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_e0040579_15262314.jpg西元前 426 年,維愛和羅馬締結了20 年的停戰協定。此後雙方暫時平靜了二十多年。

第三次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在西元前405~前 396 年,羅馬決定徹底消滅這個北方宿敵。在戰爭中,羅馬占領了維愛城,城中居民均被賣爲奴隸。

這次戰爭被稱爲羅馬征服世界大業的一個堅定步伐,按照傳統說法,此次戰爭打得異常艱苦,羅馬大軍包圍維愛長達10年之久(Battle of Veii),最後終於攻克維愛。

破城後羅馬解除了北方的威脅,攫取了大量財富,並控制了台伯河流域和它右岸的廣大地區,軍事實力迅速增強。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在羅馬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標志著羅馬軍事擴張時代的來臨,是羅馬邁向世界頂尖強國道路上的第一個腳印。

對於羅馬人的對手伊特拉斯坎人來說,這場戰爭的失敗則意味著他們在意大利中部的統治就此終結。

西元前1世紀蘇拉將伊特魯里亞並入羅馬,伊特拉斯坎人遂迅速被羅馬人同化完全溶於羅馬民族中。

伊特拉斯坎人由希臘字母派生而來的伊特魯里亞字母﹐成為羅馬人創造拉丁字母的基礎。伊特拉斯坎人的建築術對羅馬也有重要影響﹐角鬥﹑凱旋式和職官權力標誌等﹐都為羅馬人所仿傚。

在維愛及之後其他幾個城鎮被羅馬蠶食以後,西元前六世紀時曾煊赫輝煌鼎盛一時的伊特拉斯坎人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羅馬與伊特拉斯坎的戰爭_e0040579_15305546.jpg

伊特魯里亞藝術品青銅蛇、羊、獅子嵌合體奇美拉(Chimera)
by cwj36 | 2013-07-27 15:47 | 【Total War 羅馬】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by cwj36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