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03月 30日
亞該亞同盟
亞該亞同盟
最後吞併了斯巴達者


「亞該亞同盟」Achaean League(或譯為阿哈伊亞同盟)
古代希臘西元前3世紀時亞該亞的城邦聯盟。
伯羅奔尼撒北部12個亞該亞城邦在前5世紀就組織過一個同盟,是希臘古典時代後期最重要的城邦聯盟。
在不同歷史時期,該聯盟擁有10~12個成員。
「亞該亞同盟」最早是由古亞該亞人(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的一個部族)所建立的城市聯盟。
這個聯盟在前5世紀希臘世界的政治舞臺上幾乎不起什麼作用,不論是波希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裡雅典和斯巴達鬥爭, 亞該亞同盟都盡量保持中立者的角色。
前4世紀末,它與希臘的許多部分一樣被馬其頓征服。
然而在西元前280年,第二個「亞該亞同盟」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因繼業者戰爭而一片混亂的希臘本土重新建立起來。
在西元前251年至前229年,科林斯、阿戈斯、西庫昂和麥加洛波利斯先後加入,聯盟因此聲勢大壯。
「亞該亞同盟」的組織形式類似一個邦聯制國家,每個加盟城邦在內政方面仍然獨立自主,但是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同盟大會。在大會上制定一些每個成員都應遵守的共同方針,主要是對外政策和貨幣流通問題。
「亞該亞同盟」的領導者稱為「將軍」(Strategos )。
最著名的將軍包括西庫昂的阿拉圖(17次任將軍)從西元前245年起的30年內 ,每隔一年當選一次將軍。在他當政時期,亞該亞同盟與斯巴達、馬其頓進行了多年的戰爭。
麥加洛波利斯的忒洛普墨尼斯(8次任將軍),則是率領希臘人抗擊羅馬的英雄。
也連任8次的菲洛皮門(Philopoemen)更是對抗斯巴達勝利的勇將。
:塞拉西亞戰役
當西元前235年斯巴達國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實行改革並向亞該亞進軍以圖恢復斯巴達在希臘的霸權時,「亞該亞同盟」將軍阿拉圖不惜引狼入室向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三世(永遠許諾的人)求援。
安提柯三世派來了援軍,與「亞該亞同盟」一起在塞拉西亞戰役中取得了對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決定性勝利,西元前192年亞該亞同盟吞併了斯巴達 。
但是,「亞該亞同盟」因此再度落到馬其頓的衛星國的地位。
從西元前198年開始,「亞該亞同盟」又與羅馬聯合反對馬其頓在希臘的統治
在接下來的40年裡,羅馬人借「亞該亞同盟」逐步征服了整個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 ,西元前150年「亞該亞同盟」達到全盛期。
「亞該亞同盟」最終付出了被羅馬兼併的代價。
西元前146年,羅馬元老院將亞該亞劃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最後吞併了斯巴達者


「亞該亞同盟」Achaean League(或譯為阿哈伊亞同盟)
古代希臘西元前3世紀時亞該亞的城邦聯盟。
伯羅奔尼撒北部12個亞該亞城邦在前5世紀就組織過一個同盟,是希臘古典時代後期最重要的城邦聯盟。
在不同歷史時期,該聯盟擁有10~12個成員。
「亞該亞同盟」最早是由古亞該亞人(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的一個部族)所建立的城市聯盟。
這個聯盟在前5世紀希臘世界的政治舞臺上幾乎不起什麼作用,不論是波希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裡雅典和斯巴達鬥爭, 亞該亞同盟都盡量保持中立者的角色。
前4世紀末,它與希臘的許多部分一樣被馬其頓征服。
然而在西元前280年,第二個「亞該亞同盟」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因繼業者戰爭而一片混亂的希臘本土重新建立起來。
在西元前251年至前229年,科林斯、阿戈斯、西庫昂和麥加洛波利斯先後加入,聯盟因此聲勢大壯。
「亞該亞同盟」的組織形式類似一個邦聯制國家,每個加盟城邦在內政方面仍然獨立自主,但是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同盟大會。在大會上制定一些每個成員都應遵守的共同方針,主要是對外政策和貨幣流通問題。
「亞該亞同盟」的領導者稱為「將軍」(Strategos )。
最著名的將軍包括西庫昂的阿拉圖(17次任將軍)從西元前245年起的30年內 ,每隔一年當選一次將軍。在他當政時期,亞該亞同盟與斯巴達、馬其頓進行了多年的戰爭。
麥加洛波利斯的忒洛普墨尼斯(8次任將軍),則是率領希臘人抗擊羅馬的英雄。
也連任8次的菲洛皮門(Philopoemen)更是對抗斯巴達勝利的勇將。

當西元前235年斯巴達國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實行改革並向亞該亞進軍以圖恢復斯巴達在希臘的霸權時,「亞該亞同盟」將軍阿拉圖不惜引狼入室向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三世(永遠許諾的人)求援。
安提柯三世派來了援軍,與「亞該亞同盟」一起在塞拉西亞戰役中取得了對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決定性勝利,西元前192年亞該亞同盟吞併了斯巴達 。

從西元前198年開始,「亞該亞同盟」又與羅馬聯合反對馬其頓在希臘的統治
在接下來的40年裡,羅馬人借「亞該亞同盟」逐步征服了整個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 ,西元前150年「亞該亞同盟」達到全盛期。
「亞該亞同盟」最終付出了被羅馬兼併的代價。
西元前146年,羅馬元老院將亞該亞劃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by cwj36
| 2006-03-30 22:09
| 【Total War 希臘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