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01月 14日
彼得大帝-土耳其大包圍
1711年 第三次俄土戰爭爆發
彼得大帝親征普魯特河
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隊的重圍
瑞典在波爾塔瓦戰敗後,幾千個瑞典軍戰俘被俄軍調派往建設聖彼得堡,查理十二世設法與約1,500人逃離往摩爾達維亞的蒂吉納,然後由鄂圖曼土耳其保護控制,並在回瑞典前曾經歷五年時間的流浪生活。

艾哈邁德三世(1673年出生,1736年7月1日逝世於君士坦丁堡)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他的統治時期是從1703年到1730年。
由於當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與俄國的關係日趨緊張,艾哈邁德三世靠近英國。
1709年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在波爾塔瓦戰役戰敗後逃亡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受到艾哈邁德三世的保護。
1711年他的軍隊徹底包圍了俄軍,這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對俄作戰的歷史上最大的勝利了。
彼得大帝感到不安的是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在土耳其境內避難的問題。要求艾哈邁德三世引渡查理十二,但沒有成功。
查理十二要求艾哈邁德三世對俄開戰,1710年歲末,土耳其對俄國宣戰。
彼得大帝偕葉卡捷琳娜皇后一起參加入侵土耳其普魯特(Prut)河流域的遠征。
土耳其人和韃靼人不是彼得估計的六、七萬人,而是十八萬。他們成功地包圍了總共只有四萬名官兵的俄國軍隊。
土耳其人比俄國人多三倍,占絕對優勢,7 月20日,土耳其軍無論如何也對付不了能征善戰的俄國軍隊。戰鬥持續了三小時,有七千土耳其人被擊斃。
俄國的大炮使土耳其的軍隊受到的傷亡尤重。雙方激戰後,俄軍彈盡糧絕,彼得大帝被迫求和
彼得大帝派出特使跟土耳其求和,幾個小時令人難以忍受的等待過去了,但並未見對方作答。在土耳其軍隊總司令帳篷裏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爭論
克裏米亞汗堅持毫不妥協的立場——只有進攻。他認為,俄國軍隊處在高地,像手掌上一樣,攻打他們猶如探囊取物,他已估量過能繳獲多少戰利品,能抓多少俘虜。
波尼亞托夫斯基伯爵是總司令的軍事顧問,代表瑞典王查理十二的利益,他表示支持克裏米亞汗的意見。
彼得大帝演出霸王別姬
與此同時,對於身陷包圍圈中的俄國軍隊來說,每過一個小時都是對它的力量的消耗:人沒有糧食,馬沒有飼料。
營中缺水,因為靠近水源的地帶被對岸韃靼人和瑞典人的火力控制著。視力可及的前方是敵人的篝火和馬群。敵人精銳部隊就在幾百步開外的地方紮營:士兵活動的景象歷歷在目,而且不時可以聽到有斷續的陌生口音傳過來。
俄國將士已是第二個晝夜沒有合眼了,甚至連彼得大帝的鋼鐵神經也挺不住了。
一位丹麥公使在日記中寫道:“當沙皇陷人土耳其軍的重圍之後,絕望已極,發瘋似地在兵營裏跑來跑去,捶胸頓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的左右大多認為,此番陛下所受的打擊過於沉重。軍中眾多的軍官眷屬,啼泣不止,”葉卡捷琳娜身邊的侍女、女官也失聲痛哭。
6月 9日彼得大帝曾建議葉卡捷琳娜離開軍隊到波蘭去,那兒安全,也用不著苦等遠征結束,但她斷然拒絕這樣做。

(

彼得大帝死後,得到近衛軍的支持,於1725年加冕成為俄羅斯帝國女皇-凱薩琳一世 Catherine I)
最後, 7月11日,在和約簽訂的前夜,彼得大帝在軍事會議詳細制定了突圍計劃:決定扔掉影響部隊迅速行動的一切多餘東西,只把“拉炮車的好馬隨軍帶走,將劣馬宰而食之,”將現存食品分給全體將士。
有彼得大帝參加的一次軍事會議上作出的上述決定,清楚地說明:俄軍寧死不降,寧死不當俘虜的堅強決心。
據說 7月10日,當普魯特局勢正值緊張的時候,彼得大帝立下了一紙遺囑。
「“樞密院諸大人同鑒。朕須向諸位澄清下列事實,即朕與朕統領之軍隊在此次征戰中並無失誤和過錯可言,失利乃因情報失實,我軍不幸被四倍於我之土耳其兵力所包圍,接應路線均遭切斷,除非神靈出現,否則人力實難以將敗局挽回,朕亦將淪為土耳其人之階下囚。……如朕不幸戰死沙場,一俟死訊證實,望從速另立賢君。”」
可見彼得大帝當時被包圍時絕望的情形。
土耳其人其實很害怕
彼得大帝對土耳其軍營的內情也不甚了了。俄國軍營只能猜測有炮轟土耳其的結果,但並無確鑿的情報足資證明。
據英國駐君士坦丁堡公使薩頓向倫敦報告說,土耳其三次企圖襲擊俄國人,結果折損八千人。
“如果俄國知道土耳其人驚恐異常,鬥志喪失殆盡,他們定當發揮己方優勢,繼續炮轟,然後出擊,土耳其定會全殲無疑。”
為什麼土耳其人急於講和?這是因為他們已不堪俄國人“頑強精神”的折磨,他們萬萬沒有料到會遇上“這麼可怕的對手”,故此他們寧願逃走也不願和俄國人遭遇,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可惜彼得大帝也並不知曉自己部隊打仗的全面情況。一次騎兵團團長倫內奉命攻佔布勞洛夫城成功。土耳其軍隊的交通線被截斷,面臨被包圍的危險。
但倫內的緊急報告被土耳其人半途截獲,結果報告沒有送到彼得手,而落入了土耳其總司令手中。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得悉和約簽訂之後立刻策馬向土耳其軍營奔去,徑直闖進總司令的帳篷。
國王怒不可遏,土耳其總司令倒還能沉得住氣。查理十二質問他為什麼單方面和彼得大帝講和不等總司令回答,他又接著建議總司令從速選派兩、三萬人馬,他可以把俄國沙皇擒來見土耳其人。
查理十二氣的跳腳
查理十二的指責遭到總司令的反駁。他提醒查理十二不要忘記波爾塔瓦戰役:“陛下還沒吃夠他們的苦頭,我們可是看見了,您要是願意打就請便吧,我可是要和平,我不能撕毀和約。”
查理十二國王沒有告別就從總司令的帳篷里衝出來,直奔克里米亞汗而去。他說服克里米亞汗重開戰火。但克里米亞汗不敢違抗土耳其總司令的旨意。
查理十二氣的跳腳,眼睜睜看著勝利的果實飛了。
在俄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簽署簽訂普魯特和約的條約中俄國向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割讓亞速城,摧毀所有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與沿兩國邊境建立的要塞,保證今後不介入波蘭和哥薩克的內政。
雖然如此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內部許多人覺得這些條件依然太寬鬆了,因此兩國之間幾乎重新爆發戰爭。
【YouTube】:土耳其賭局 Turkish Gambit


by cwj36
| 2006-01-14 03:58
| 【彼得大帝Total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