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08月 10日
國民黨軍武
1937年,蔣介石出動60萬大軍入侵上海公共租界日本區,發動淞滬戰役時......
彭孟緝(黃埔5期)隸屬炮兵第10團,機械化牽引砲兵帶領24門堪稱國民黨軍的雷神之錘之德製sFH-18/32L為中國特製版 150毫米榴彈砲(「萊茵式卅二倍重榴彈炮」德軍暱稱「Immergrün」(長青樹)最大射程從13公里增加到15公里 配備榴彈和穿甲彈),在上海大場、暨南新村一帶部署陣地。準備痛擊日軍,
50發炮彈發射完畢後,日軍開始搜索國軍炮位,迅速轉移
但事與願違,中國軍隊反而被增援的日軍痛毆。
彭孟緝撤退時丟棄德製150毫米榴彈砲,狼狽不堪的落跑。滬會戰尾聲,炮兵第10團部分火炮被已經埋下地雷的公路橋攔住退路,在團長彭孟緝無奈的哭泣中,炮團戰士忍痛將炮推入河中。從南京撤退途中沉入江中若干,
被鹵獲的了被當地日軍部隊運用以外,更精密加強了日本砲熕技術,大大改良了日本九六式十五糎榴弾砲(射程12公里)。
彭孟緝來台灣後在228大屠殺一殺成名,西子灣屠夫一路輝煌騰達~

在二戰中國戰場,美國電影「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出現的移動式2釐米30/38年式高射炮,並不夠看。
中國還有蘇羅通ST-5機炮(Solothurn ST-5),這是德國軍火工業在瑞士成立的子公司蘇羅通生產的一種防空機炮。
蘇羅通ST-5機炮可以裝上車輪以戰馬拖運移動,到發射陣地改裝在一個三腳架上並可360度轉動,射擊時也很穏定,唯一缺點就是鑲入時比較費時。
中國軍隊也用來支援陸戰,平射威力強大,超恐怖1分鐘連發320彈。
南京保衛戰時,日軍擄獲的蘇羅通ST-5機炮。(圖為日軍在南京擄獲的蘇羅通ST-5機炮)
(謎之音:「剛說支援陸戰平射威力強大,超恐怖~接著說被日軍擄獲~這反差會不會太大!!!」)
1935年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之下少量購入,經過中央軍試用後效果良好而大量購買而成為抗戰時期中國軍主力防空機炮。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8月13日淞滬會戰,中國軍第88師的蘇羅通ST-5機炮曾在上海戰區作為防空火器。
據說1938年台兒莊戰役期間,中國中央軍第20軍團各部的蘇羅通ST-5機炮參加了戰鬥,利用蘇羅通ST-5機炮擊毀日軍坦克。
日本空襲蘇聯援蔣路線大本營蘭州時,中國也出動蘇羅通ST-5機炮防空。

中國曾經於1937年向德國訂購20門克魯伯8.8 cm SK C/30 海軍艦砲(高射平射兩用),連同完整的觀測與通訊器材,在同年淞滬會戰爆發前全數運抵江陰要塞與武漢要塞,每處要塞部署4門,總計部署4處共16門。
通常克魯伯8.8 cm SK C/30 裝置在小型艦艇、潛艇上。
在南京戰役期間是為對付日本內陸河小型艦艇的火力,阻止日艦進入南京附近水域的企圖。
中國軍在江陰要塞、蕭山炮臺放置16門克魯伯8.8 cm SK C/30 固定起來成為要塞砲之一(另一種可移動的而威力強大的150mm榴彈砲(15cm sFH18),也是做為要塞砲)。
可惜中國部隊在南京烏龍大撤退之際,下令自行破壞,並未隨部隊移動,未破壞的還被日軍虜獲。
日本仿製後,稱為「九九式八糎高射砲」,李登輝在防衛名古屋時,就是使用此類高射炮打下B-29。
克魯伯8.8 cm SK C/30 海軍艦砲曾被誤傳為二戰最有名的德國Flak18 88毫米高射炮。

除了德、蘇、美製衝鋒鎗、ZB vz 26捷克式輕機槍等令日軍稱羨的武器外。
中國當時更是迫擊砲大國,迫擊砲數量遙遙領先日軍。
其中20式82公釐迫擊砲更是利器。
(謎之音:中國20式82公釐迫擊砲是法國布朗德1930年式81公釐迫擊砲改造而成,很老了~算什麼利器?)
是為20式82公釐迫擊砲特製的「黃磷彈」利害啊~「黃磷彈」是生化武器,縱火化學戰劑,彈體內填充的磷葯,遇空氣即開始自燃直到消耗完為止會將皮膚和血肉全部燒光,只剩下骨頭,還含劇毒,醫護人員接觸傷者也會中毒。
所需黃磷,在抗日戰爭前從國外進口,抗日戰爭爆發後進口困難,化學兵23工廠1941年從牛骨中提煉黃磷,1942年在昆明設廠,從磷礦中提取黃磷,1943年12月正式出品,產量基本可以自給。
第21工廠(原金陵兵工廠)在戰爭中生產了20式82公釐迫擊砲專用82黃磷彈17萬顆、黃磷手榴彈31萬顆。
1944 騰衝戰役中,中國預備第2師顧葆裕是這樣向上級報告的︰「本次戰鬥,因為沒有美軍空軍的協助,沒有火焰噴射器和黃磷彈,對來鳳山的進攻缺少成功的把握,加上不斷增加的傷亡,進攻因此受到了挫折。」
顯然中國一直常用黃磷彈助攻,管你什麼國際公約,被發現說是日軍打的就好啦。

二戰國民黨軍敗戰連連,不斷灌輸學子們「武器落後」的印象。
當日本炮兵還停留在WW1時代在用望遠鏡與觀測氣球,中國德制師就有了「光學測距儀」。


by cwj36
| 2016-08-10 12:54
| 【1937 淞滬戰役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