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豊後筒

豊後筒_e0040579_19225654.jpg


豊後大友宗麟鉄砲隊

豊後筒_e0040579_19472431.png


日本豐後國古來就是以刀劍生産地出名,也是戰國時代鉄炮製造鐵礦素材豐富之地,大友氏直轄的賀井本鍛冶與高田鍛冶,都有大量的精錬鐵礦,豊後国製造的鉄炮稱為「豊後筒」。

當時日軍的火繩槍質量也較明軍鳥銃佳,日式鉄炮多用鍛冶,製造工藝精良,堅固耐用,明軍的鳥銃製造則由朝廷安排,多採用鑄造,槍管多砂眼,且管徑不一,子彈也常常不合口徑。

來自速水郡日出鍛冶的伊藤祐益在天文十五年(1546)帶著在種子島10年修業的鉄炮鍛冶技術投效大友宗麟,大友家建立了日本最早的一支鐵炮部隊。

大友宗麟導入鉄炮伝来(1543)之地種子島系的製造鉄炮技術,後來葡萄牙船直接來到豐後,也在從葡萄牙人那裡直接地引進鉄炮技術

永禄二年(1559)正月,大友宗麟獻上了在前年閏六月由將軍足利義輝借來的「南蛮鉄炮」複製成功的「豊後筒」,他獻上此山寨版鉄炮給將軍,豊後大友氏確認有了鉄炮製造的能力。

但是在明朝人鄭舜功滯留日本時(1556~1558),觀察到日本鉄炮生産地首推「豊後筒」,回到中國時記載於其書『日本一鑑』中,顯示「豊後筒」製造開始時期比永禄二年(1559)還要早。

葡萄牙冒險家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在『東洋遍歴記』中記載「1556年的這個王国(指大友氏)的首府府中城町有3萬挺以上的鉄砲」。這3萬挺鉄砲數量雖然太誇張,但仍然顯示大友氏豊後府内城內有大批鉄炮。

要瞭解大友宗麟有多少鉄炮可以從永禄六年(1563)12月大友氏加判衆連署的下知状中有記錄,大友氏命令三重郷的甲斐本鍛冶製作鉄炮,給予「炭、地鉄」做為原料。

永禄七年(1564)、大友氏在豊前・門司與毛利氏交戦,『大友記』記載投入「豊後筒」1200挺。

1200支鉄砲在當時是極驚人的數量~而且日本不產硝石,養鉄砲的費用很高,大友宗麟以銀一貫目(3.75公斤)跟南蠻人與王直(倭寇領袖)交換硝石二百斤。

西元1575年長篠合戰,「通說」織德連合軍配置了3000人的鉄砲隊,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不過許多日本學者都推翻此3000支鉄砲說法,估計織德連合軍鉄砲約才1000多支左右。

大友宗麟才是日本戰國時代鐵炮大名。

豊後筒_e0040579_8115454.jpg


WTFM STEAM
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by cwj36 | 2012-11-13 18:58 | 【Total War 大友 】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by cwj36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