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ATSUSHI-我願意

ATSUSHI-我願意_e0040579_22231565.png朝鮮曾在古代長期自稱「小中華」,朝鮮王朝《成宗實錄》稱:「吾東方自箕子以來,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風,女有貞正之俗,史稱小中華」。

代表朝鮮不敢僭越中國天子,才自稱「小中華」(意為「中華第二」)而不自稱「中國」(中國意為「中心之國」,

16世紀時朝鮮人接受儒家文化是社會的主流文化,深受辨別夷夏、吃人的禮教與嫡長子繼任制度影響,視日本為「禽獸之國」,女真為「夷狄」。

據說日本為「禽獸之國」乃因豐臣秀吉竄了主家織田氏,違反君臣倫常,男女還共浴,故為禽獸之國。

朝鮮被廢黜的所謂「暴君」光海君李琿,他是朝鮮宣祖的庶二男、後宮恭嬪金氏之子庶長子是臨海君李珒

光海君李琿就深儒家文化之苦,壬辰倭亂期間光海君受命權攝國事,擔任撫君司代替宣祖赴前線撫軍,表現出色,得到許多義軍領袖和百姓的支持領導抗日有功。

他老爹宣祖14年來一直向明朝申請冊封世子,而明廷5次拒絕冊封光海君,明朝以駁非嫡又非長子駁回,這在朝鮮歷史上史無前例,令光海君顏面盡失。

繼位後,大明禮部仍拒絕冊封光海君為朝鮮王。

在禮部的詢問下,使臣李好閔聲稱庶長子臨海君患有精神疾病,自願讓位於光海君

明朝禮部於是派遣了2名使臣親自前往漢陽拜訪臨海君求證。朝鮮使用大量白銀賄賂了使臣,終使禮部同意冊封。

光海君為穩定王權殺死兄弟臨海君、臨海君、永昌大君。軟禁仁穆大妃。這在中國、土耳其皇家歷史上骨肉相殘,是很平常的事,明朝明成祖也是殺姪子奪權的傢伙。

豐臣秀吉於1592年發動侵朝戰爭,戰後結束,朝鮮廢墟千里,十室九空,李家封建國家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由於戰爭的消耗,國家已提供不出宮室和各級官府的所需費用,便把部分土地的收租權賜予王子和公主,謂之宮房田;又允許各級官府自行屯田,謂之衙門田。這就造成權貴瘋狂擴張土地,自耕農的土地迅速減少,動搖了朝鮮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李朝統治逐漸衰落下去。

光海君即位,立即在京畿實施“大同法”。過去,朝鮮王朝以戶數為征稅依據,大同法實施後,改以土地面積征稅,將收益與納稅直接結合。簡而言之,豪族、官僚等大地主,負擔的稅額最高,而過去遭受兩班官紳橫征暴斂的小戶農民,則因此而獲得解救。大同法增加朝廷財政收入,紓解了民困,卻打擊了兩班貴族的利益。雖然遭受官紳的大力抵制,光海君仍然堅持大同法,此後又經過整整100年的不懈努力,大同法才最終在全國範圍內施行。而當年大同法的試驗地是大地主集中的京畿,光海君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不難想見

由於大同法按照土地面積征收稅米,當然減輕了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的負擔,但對地主階級而言,卻減少了土地收入,故而強烈抵制。朝鮮大同法從1608年開始推行,整整經過100年時間,直到1708年才逐漸推廣到全國對此,李朝統治者朝鮮仁祖(1595年-1649年),推廣實施了大同法。


民政では大同法を導入するなどの改革を行い、戦乱で疲弊した国内の建て直しを図った。→得罪貴族
従来の貢納制は貢納請負業者の中間搾取など幾多の弊害があったので,貢物を米穀で統一して徴収する大同法が李栗谷らによって主張されていた。


在外交方面,1609年光海君與日本江戸幕府和議,簽署己酉約条,朝鮮士大夫認為與禽獸仇敵的日本和議,真是不仁不義,江戸幕府篡奪豐臣政權,君臣不義,禽獸啊禽獸啊


ATSUSHI-我願意_e0040579_23334774.jpg

對正在崛起的女真「夷狄」,光海君擬採等距外交,對明朝與大金(後金)國都保持友好的兩面外交,這對夾在兩大強權中,最為有利,但朝鮮士大夫不忘明神宗「再造之恩」,認為應該站在明朝那邊,怎可與「夷狄」交好。「大小中華」應聯手抵抗女真「夷狄」

此時的女真尚未對世仇朝鮮發起報複,然而朝鮮卻不可避免地遭戰火殃及。

明廷向朝鮮光海君頒下旨令,命朝鮮君臣「簡練兵馬,聽候調發「。只是,此時的朝鮮朝廷已經無法以成化年間的矯健姿態,毅然派兵協助明朝鎮壓女真。

光海君接到調遣的命令,表面上稱「今值王師大舉,願執殳前驅」,而實際上卻極不情願拿苦心經營的少數軍隊在異國的土地上放血。

另一方面,敏銳的光海君不可能沒有算計過後金崛起的可能性,靈活處理今後在後金與明朝之間的傾向,理應是影響出兵決策的重要因素。

(「再造の恩」)局光海君は姜弘立を将軍として軍を送り出した。しかし1619年、明の後金討伐軍は後金軍に大敗し(サルフの戦い)、後金軍に包囲された朝鮮の援軍は降伏して捕虜となった。この後、朝鮮と後金は互いに国書を交わすこととなり、光海君は明と後金の双方との外交関係を維持する中立外交政策を採った。與夷狄和議

朝鮮國內輿論激憤,姜弘立等降將為千夫所指,降將的家眷被拘押。

光海君回書努爾哈赤,稱“明與我國有如父子”、“蓋大義所在,不可拒也”,但願意與後金“各守疆圉,複修前好”。

後金與朝鮮之間進行多次書信交涉,後金暫時無暇發動對朝鮮的攻勢,大力籠絡朝鮮使其中立,光海君則表面多次申明與明朝的宗藩之誼,實質按兵觀望。

朝鮮與後金的來往引起明廷的疑心,光海君則急忙派出使臣辯誣,駁倒明朝徐光啟向朝鮮派遣監護的主張。光海君左右逢迎,使朝鮮有驚無險地渡過了明、金相爭的關頭。


從朝鮮外部作宏觀觀察,可以發現光海君的外交策略頗合時宜。

薩爾滸戰役後不久,後金順勢占據明朝遼東的大片土地,朝鮮與明朝的陸路聯系被徹底隔絕。

西元1621年,後金軍攻陷瀋陽城,至此,遼東的遼陽、沈陽兩大重鎮全部淪陷,明朝在關外遂無有效的控制可言。

不過,光海君注定與時代格格不入,他務實穩健中立的立場,也引起群臣的不滿。帶來一連串的不良影響,對夷狄妥協的態度直接動搖了光海君政權的正統名分。

與此同時,光海君在國內的種種政治,結果毀譽參半。大北派的存在,通過與那個無言的壓力各種各樣的干涉不按照光海的意的決定屢次也被進行了。

仁祖反正
西元1623年3月12的晚上,本來失勢的西人黨發動政變,1300名逆反之眾從東北入漢陽城,訓練都監的2000名士兵倒戈相向,兵不血刃地推翻了光海君的政權。叛亂主謀綾陽君李倧登基,是為「仁祖」

仁祖以仁穆大妃的名義下頒布懿旨,宣判光海君的罪行,冠以「戕兄殺弟」、「幽廢嫡母」、「忘恩背德」、「 輸款奴夷」等36の項目に達する自らの罪名,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187卷, 15年3月 14日
大王大妃命廢王, 爲光海君, 祬爲庶人, 策命今上嗣位。 其敎曰,昭聖貞懿王大妃若曰: 「天生烝民, 樹之後辟, 蓋欲使敍彝倫、立經紀, 上奉宗廟, 下安黎庶也。 宣祖大王, 不幸無適嗣, 因一時之權, 越長少之序, 以光海爲儲貳。 旣在春宮, 失德彰著, 宣祖晩節, 頗有悔恨, 及至嗣位之後, 反道悖理, 罔有紀極。 姑擧其大者, 予雖不德, 祗受天子之誥命, 爲先王之配體, 母儀一國, 積有年載, 夫爲宣廟子也者, 不得不以予爲母, 而光海聽信讒賊, 自生猜隙, 刑戮我父母, 魚肉我宗族, 懷中孺子, 奪而殺之, 幽廢困辱, 無復人理。 是蓋逞憾於先王, 又何有於未亡人? 至戕兄殺弟, 屠滅諸姪, 㩧殺庶母, 屢起大獄, 毒痛/痡無辜, 撤民家數千區, 創建兩闕, 土木之功, 十年未已。 先朝耆舊, 斥逐殆盡, 惟姻婭、婦寺逢惡從臾之徒, 是崇是信, 政以賄成, 昏墨盈朝, 輦金市官, 有同駔驓。 賦役煩重, 誅求無藝, 民不堪命, 嗷嗷塗炭, 宗社之危, 若綴旒然。 不唯是也, 我國服事天朝, 二百餘載, 義則君臣, 恩猶父子。 壬辰再造之惠, 萬世不可忘也。 先王臨禦四十年, 至誠事大, 平生未嘗背西而坐。 光海忘恩背德, 罔畏天命, 陰懷貳心, 輸款奴夷, 己未征虜之役, 密敎帥臣, 觀變向背, 卒致全帥/師投虜, 流醜四海。 王人之來我國, 拘囚覊縶, 不啻牢狴, 皇勅屢降, 無意濟師, 使我三韓禮義之邦, 不免夷狄禽戰之歸, 痛心疾首, 胡可勝言? 夫滅天理、斁人倫, 上以得罪於皇朝, 下以結怨於萬姓, 罪惡至此, 其何以君國子民, 居祖宗之天位, 奉廟社之神靈乎? 玆以廢之。 綾陽君某, 宣祖大王之孫定遠君某第一子也, 聰明仁孝, 有非常之表, 宣廟奇愛之, 養於宮中, 命名之意, 厥有微旨, 憑幾之際, 握手歔唏, 屬意深重, 異於諸孫。 今者奮發大義, 討平昏亂, 脫予囚辱, 復予位號, 倫紀得正, 宗社再安。 功德甚懋, 神人所歸, 可卽大位, 以繼宣祖大王之後, 冊夫人韓氏爲王妃。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光海君被西人黨羞辱後被當場用石灰熏瞎了雙眼,並將光海君貶為庶人,流放至江華島,1627年因後金入侵,移置喬桐島,1637年再次因後金來犯,移置濟州島。


ATSUSHI-我願意_e0040579_22195989.jpg

1641年,光海君在流放地逝世,享年67歲。

而世子李祬和世子妃在「仁祖反正」後,則被流放江華島。不出一年,忍受不了屈辱的流放生活,多次自殺未遂的李祬夫婦從親手挖的地道中潛逃被捕,3天後就被“念及親情”,“大恩大德”的堂兄弟——朝鮮仁宗法外開恩,奉旨自縊了,賜自盡,光海君一脈斷絕。

數月之後,失子之痛和流放的艱辛又帶走了光海君的王妃柳氏(被廢降級為「文城郡夫人」)。

仁祖登位後掌權的西人黨卻支持宗主國明朝對抗滿清,拒絕與後金互市,斷絕了大金貿易收入來源。1627年滿清面對明朝與朝鮮的夾擊,決定向較弱的朝鮮開刀。清天聰元年皇太極與貝勒阿敏親自領兵入侵朝鮮,史稱丁卯胡亂,朝鮮軍隊不敵清兵,仁祖與群臣逃往江華島,結果朝鮮與滿清議和,約為兄弟之邦,朝鮮並向滿清歲貢。

丁卯胡亂發生時,擔心光海君被清人利用,東山再起,仁祖讓年老多病的光海移置喬桐島,

由於朝鮮不滿,依舊不臣服,皇太極於1636年再次派兵入侵朝鮮,韓國稱為丙子胡亂,清兵勢如破竹,直搗朝鮮首都漢陽(今首爾),仁祖逃至南漢山城被清軍所圍,訂下極其苛刻的和約,朝鮮成為滿清的藩屬國,與明朝斷絕關係,

1637年最終將光海君發配到了萬頃蒼茫中的孤島濟州。

4年後1641年,這位一生多爭議的君王在貧病中離開了帶給他巨大權勢和更其巨大的痛苦的塵世,走完了跌宕起伏的多舛人生。

墻上留下“故國興亡無處問”的詩句,聞者無不唏噓。

遺言要葬在母親成陵。

ATSUSHI-我願意_e0040579_22122744.jpg


京畿道的东北部南楊州市の真乾面松陸里に位置している。史跡第363号に指定されている。妻子柳氏

朝鮮二戰結束恢復獨立後則開始注重本土化、同時也積極現代化,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沒落。如首都的中文名稱更從原來的漢城改為首爾(韓文「서울」的音譯),並且逐步棄用漢字。
by cwj36 | 2012-03-31 14:08 | 火之城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by cwj36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