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羅馬帝國三世紀危機

西元2世紀末到3世紀末,也就是從安敦尼王朝最後一個皇帝康茂德於192年被殺到284年戴克裏先登上皇位大約100年間,羅馬帝國國內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歷史上稱之為三世紀危機(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亦稱"軍事無政府狀態" 或"皇家危機")

  從西元3世紀開始,羅馬帝國的奴隸制陷入了嚴重的危機。農村枯竭,城市衰落,內戰連綿,帝國政府全面癱瘓,這種全面的混亂局面,對羅馬奴隸制帝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一危機猛烈地衝擊和動搖了羅馬奴隸制帝國的基礎,沉重地打擊了羅馬奴隸制的統治。

  奴隸對勞動絲毫沒有興趣,他們往往虐待牲畜,破壞工具,並利用一切機會來欺騙主人和逃避工作。奴隸們不斷地逃亡和暴動給奴隸制經濟以沉重的打擊。另一方面,由於帝國無力繼繼進行大規模的對外擴展,奴隸來源相對減少,奴隸的價格也不斷提高。使用奴隸勞動已經越來越無利可圖。

  政府還常常採用發行劣質貨幣的辦法,應付緊迫的開支。3世紀初,金幣含金量減少了27/100。3世紀中葉,銀幣用銅鑄造,外包一層銀,含銀量只有5/100,甚至2/100。不僅物價上漲,而且出現了物物交換的現像,城市經濟開始走上了普遍衰敗的道路。

  3世紀以後,由於奴隸來源匱乏,大農莊生產日趨蕭條,對市場的供應日益減少,加上城市商業的衰落,這個萎縮的趨勢更加迅速,結果是大農莊越來越變成了自給自足的整體。

缺少奴隸勞動的大農莊,只得放棄大規模的耕作,把大農莊的土地分成許多小塊,分租給隸農耕種。這是奴隸制走向滅亡的一種表現。

羅馬軍事方面其衰落始於三世紀,軍人追逐權力與財富,變為政爭主力,不再能善盡捍衛帝國的職守。在此情形下,政權依賴軍隊,而非人民,常發生篡奪之事。塞佛留皇帝(Lucius Septimius Severus 193-211在位)以後,兵源常感不足,原來軍隊組成份子以羅馬公民為主,配以來自文明地區的帝國居民,後來士兵漸成世襲。奧理略皇帝(Marcus Aurelius 168-180在位)時,蠻族加入軍隊,三世紀後主要兵源仰賴蠻族,很多家庭子弟不願當兵,軍力恆感不足。

  3世紀經濟上的衰敗幾乎和政治混亂相伴而行。統治集團內部為了篡奪帝位,常常混戰不休。西元192年,安敦尼王朝的末帝康茂德被殺,此後6個月內近衛軍就擁立了兩個皇帝,各行省駐軍也紛紛自立皇帝。

西元193年~197年,羅馬內部爆發了一場王位爭奪戰。戰爭的結果,潘諾尼亞軍團擁立的塞維魯最後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塞維魯王朝

  西元235年,塞維魯王朝被暴動的士兵推翻,他們擁立馬克西密努斯為帝。他只統治了3年又被士兵所殺。從這時起,國內發生了長期的混戰。

西元238年,各行省和義大利分別擁立了4名皇帝,但是,不久皆被士兵所殺。

  在以後15年間,羅馬換了10個皇帝。西元253~268年,除了瓦勒良伽利埃努斯父子兩人算是皇帝以外,各地割據稱皇的先後逾30人,史稱“三十僭主”時代。由於篡權奪位,以及隨之而來的內戰,整個帝國幾乎處於癱瘓和瓦解狀態。

  廣大人民被迫舉行起義。西元238年,北非掀起奴隸、隸農和當地土著居民(柏柏爾人)的起義。

263年,在西西里又發生了大規模奴隸起義。273年羅馬造幣工人發動起義,自由手工業工人和國家奴隸聯合抵抗政府軍。西元3世紀中葉,在高盧地區爆發了由農民、牧民、奴隸、隸農等參加的起義,歷史上稱作巴高達(Bagaudae意為戰士)運動

  與此同時,外族的入侵又日趨嚴重。西元251年,多瑙河外的西哥德人在擊斃羅馬皇帝德基烏斯(Decius 西元249—251年在位)後,又橫越巴爾幹,襲取拜占庭城,攻擾小亞細亞和愛琴海區。

在帝國的西北部,法蘭克人於256年起就出現在萊茵河下游,此後又進入高盧的中部和東部,並且在西班牙的東北獲得立足的據點。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 ,敘利亞女王-芝諾比阿建立巴爾米拉王國與羅馬交戰。

  在東方,新興的波斯薩珊王朝也乘機向西擴張,進攻敘利亞。253年即位的羅馬皇帝瓦勒利阿努斯率兵反擊,結果戰敗被俘,成了波斯王的奴隸。

薩珊波斯帝國的勢力達到了卡帕多西亞。此後,日耳曼人繼續湧入羅馬,帝國境內已經佈滿了蠻族的足跡。
by cwj36 | 2005-10-22 09:52 | 【Total War 阿提拉 總綱】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