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08月 23日
國民黨皇軍化-圓山軍官訓練團(白団)
國民黨皇軍化-圓山軍官訓練團
1958保護國民黨在中國的最後領土-
金門島823炮戰幕後功臣-日本「白団」
蔣介石的「軍國主義」
白団幫國民黨打造戰爭機器
(白團最後的主要幹部,前排左起:系賀公一化名賀公吉、大橋策郎化名喬木、蔣介石(中)、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岸坪博秀化名江秀坪)
原日本支那派遣侵略軍影武者將校團救了蔣介石流亡台灣政權
中華民國將領郝柏村時常吹噓的所謂823炮戰
其實勝利也是來自「白團」日本將領的指揮調度得宜
蔣介石的日本軍團-"白團"的幕後主腦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是中日戰爭末期的「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指揮在中國大陸的日軍作戰。
但戰爭一結束,日本的參謀本部次長河邊虎四郎立即打二通電報給在南京的總司令官岡村寧次,以及在山西的第一方面軍司令官澄田睞四郎,頒佈新的作戰命令:即命令二位司令官,各自與國民黨軍的最高指揮官何應欽和山西軍閥閻錫山締結「共同打擊共軍」的祕密軍事協定。
岡村寧次與何應欽之密約在芷江簽訂,故稱為「芷江協定」。
岡村寧次、澄田睞四郎等舊日軍指揮官,戰後滯留中國大陸幫蔣剿共。
一直到東京審判終結,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戰犯被判刑處決之後,也就是在蔣軍節節敗退而中國大陸逐漸為中共控制的1949年1月26日,岡村寧次才由上海的國府軍事法庭審判,何應欽特選律師為其辯護,判決無罪。
何應欽(1890 - 1987),於1908年18歲時到日本,初入東京振武學校,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岡村寧次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帶過三期156名中國留學生,其中就有何應欽。
三天後的1月29日岡村寧次由湯恩伯護送,與其他戰犯259名乘美國船駛往日本。
在岡村寧次的部下酒井隆中將等都被處決的情況下,代總統李宗仁也就發令押回,然而湯恩伯回電說:「岡村業已登船出公海,無法押送」,李再電駐東京的代表團團長商震,要求將岡村寧次等引渡回國,商震也置之不理,岡村等乃得以活命。
岡村寧次的救命恩人實乃蔣介石、何應欽、湯恩伯三人。
岡村寧次為報答救命之恩,才答應蔣介石的要求,組織舊日本陸海空的核心人物為「白團」,以對抗「赤魔」。
(白團的誕生)
在國府軍在中原敗退而宜昌、南昌連續失陷的1949年7月,岡村與澄田睞四郎(前第一軍司令官)、十川次郎(前第五軍司令官)商議,募集舊日軍兵團參謀或連隊長級軍官富田直亮等十七名,在東京高輪的一家旅館簽「血盟書」,籌組「白團」為蔣賣命。
團長富田直亮曾任第二十三軍參謀長,化名「白鴻亮」,其他團員皆化中國名以避人耳目。岡村尚稱日方派遣白團是軍事合作的第一步,最後將組織「反共義勇軍」以國際反共聯盟作戰。
11月30號蔣介石採納富田直亮的建議撤守重慶,但是富田直亮早在兩天前,已經利用“白鴻亮”這個假名和GHQ盟軍總部情報員的假身份,搭機經香港飛抵臺灣,當時他還帶了另外兩名日本軍官,海軍大佐杉田敏三(鄒敏三)和步兵大尉荒武國光(林光)一起赴臺,他們都有個中文名字。
白團在臺的目的,一在設計臺灣防衛計劃,二在重建國府部隊,施予精神教育。
日本的中國通酒匂景映致函蔣介石說:「美國軍事援助無望,故唯有另取捷徑,僱用日人。日本國內現有對中共具有作戰經驗之複員軍人十數萬。……」
蔣給予了首批日本人非常豐厚的待遇:「先領安家費8萬日元,每月薪資平均3萬日元(約為當時台灣公務員月薪的15倍),上等膳宿免費供給。」
依蔣介石的策略,新式武器可以獲自美國,但是精神士氣必須由白團教育。換言之,硬體得自美國,軟體取自日本,此為蔣致勝的祕訣。
蔣認為大陸的失敗,乃在於國軍將領意志不堅而有貳心,必須嚴加整頓。從11月至12月以「白團」為名的日本軍事顧問19名陸續抵臺,在圓山訓練所從事國軍指揮官級的再教育。
到了1951年夏,白團的教官前後增加到83名,皆舊日軍少將至少佐級中堅核心精英,其實力約相當於戰前日軍三個師團的腦力。
(在「中美防約」還未簽訂的時期,蔣介石惶恐台灣守不住,由「白團」制訂的「空軍突擊隊」計劃,讓國軍仿效日軍「神風特攻隊」,每架戰機攜帶7枚炸彈俯衝轟炸解放軍船團。白團還說如果需要,他們還可在日本招募「死士」。)
從1953年起,岡村寧次與前海軍大將及川古志郎共謀,集合前陸海空精英在東京成立軍事研究所,支援在臺灣的白團,為了隱蔽存在,稱為“富士俱樂部“,專門蒐集研究有關戰史,戰略,戰術的資料,每週定期開一次研究會。
並應台北的要求,將台海危機等列為研究課題,整理資料,做成方案,傳送台北。
從1953年起10年間,寄出的軍事圖書七千多冊,資料五千多件,其中亦包括細菌戰資料。
從1950年起,蔣介石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名下,分設「圓山軍官訓練團」(1950年-1952年) ,分普通班與高級班,徹底的施行反共精神教育。
然而1951年5月,美軍顧問團也正式成立。為了避美軍耳目,日軍白團從1952年自圓山轉移石牌,並以「實踐學社」(1952年-1965年)之名活動,故有「地下國防大學」之稱。
「圓山軍官訓練團」團長或「實踐學社」社長皆由蔣介石自兼。
228高雄屠夫彭孟緝為教育長,這也是他在「國軍」得勢的原因之一。
白團總教官為白鴻亮(富田直亮),副總教官為帥本源(山本親雄)、范健(本鄉健),其他教官皆由日籍軍官禮聘。
其長期高級班,有如日本的陸軍大學、海軍大學,專門訓練軍司令官、師團長、兵團參謀長;而短期中級班則訓練兵團參謀、連隊長級。
名稱有「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科學軍官儲備訓練班」、「戰史研究班」、「高級兵學班」、「戰術教育研究班」、「動員幹部訓練班」等。
經由日本軍事顧問在臺訓練了約六千多名優秀軍官。蔣介石對白團的訓練相當信任,甚至有非「實踐學社」出身者,不得晉升師長級以上軍職的不成文規定。
對招聘白團,「國軍」首腦幹部也有不少人反對。
因此,蔣介石在第一期教育結束的6月10日,要求富田團長自6月24日實施陸軍三師、全空軍、全海軍參加反登陸大演習。
演習結束後,蔣介石面對孫立人、陳誠等三軍首腦幹部講評兩個半小時。他說:「這次大演習,由日本教官計劃得以順利實行。
在座各位中可能有不少人對我招聘日本教官一事不滿,但由此應該可以諒解。」講評結束後,孫立人、陳誠等面帶笑容跑來要求與蔣介石握手。
蔣介石要求日本教官上台,面對「總統」以及軍政文武百官,富田團長報告自訓練開始到今天的經過。
這是對日本教官的盛大公佈典禮。白團信用升高,接著7月在中部,9月在南部實施防衛演習,提高「國軍」士氣。
教育開始時,舉行盛大開學典禮,蔣介石出席並致詞說:「我們自北伐以來,相繼進行剿共、抗日、戡亂長期戰爭,各位也隨著時間晉陞上將、中將,但有沒有學習軍事學,學習作戰指導?可能沒有一個人研鑽。所以我們必須在優秀的日本教官指導之下,建立精銳軍隊。」
有一次請一位國民黨少將上台講戰法,他竟然只畫一個圓圈和幾支箭頭說明進攻方向。
白團日本教官不禁慨嘆「該師長的任務,恐怕一個日軍連長就可以勝任…」
郝柏村在書中記錄當時國民黨軍「營長的領導能力等於日軍剛上任的少尉,連長等於軍曹,排長的程度只有伍長…」
由此也可理解為何在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軍總是「屢戰屢敗」,一直到偷偷任用日將根本博為「顧問」(古寧頭戰役真正指揮官),才在金門古寧頭一戰扭轉戰局。
1953年,「白團」又在東京成立了一個名為「富士俱樂部」的研究支持機構,由岡村寧次與及川古志郎(舊日本海軍大將、海軍大學校長)主持。
「富士俱樂部」以臺海作戰為主要研究方向,將「白團」搜集的兩岸戰略、戰術和軍史等資料加以分析研究,制成各類方案後再寄回臺灣。
光作戰
白團在1954年2月提出極機密的「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光作戰)給蔣介石。
「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要求從登陸攻占的大陸戰場「現地動員」共100個步兵師,加上臺灣反攻的52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總數合計達152個步兵師加8個裝甲師。
此外「光作戰」也想到了緬甸李彌部隊的兵力運用,只是待計劃出爐時,李彌早被軟禁,緬北部隊也已經兩次撤軍了。
「光作戰」之「乙案」的作戰計劃要圖。
「光作戰」之「乙案」與「甲案」所不同的是,「乙案」的用兵方向更為集中,重點突出於馬祖和金門兩個即有「跳板」,如此設計的優點是在作戰準備階段中,便於隱藏突擊兵力,以達到進攻的突襲效果。
日後的蔣介石的「國光計劃」,實際上就是「光作戰」之「甲案」和「乙案」的結合版本。
後來的八六東山及烏坵海戰更是蔣介石反攻中國「國光計畫」的序幕~當時中層以上國民黨陸軍軍官都已預留遺囑。
台灣人該感謝國民黨海軍為入侵中國反而打了敗仗,無法登陸福建,最後使蔣介石對反攻大陸逐漸死心!
不然不知道要戰死多少台灣人於福建~
(白鴻亮與白團成員在金門)
823炮戰
在美援台8吋砲運來金門前,白團對金門地下碉堡防衛作戰部署費盡心力,日軍在滇西的松山、騰衝戰役、太平洋戰場的地下碉堡非常有名。
:蔣介石都稱讚的日本地下碉堡戰:日本第56師団滇西戰役
而在1958年「八二三」金門發生炮戰的台海危機時,團長白鴻亮(富田直亮)於8月25日率同重要人員巡視金馬防務,停留5日,指導守備區指揮部實施兵棋演習。
對該地區地下碉堡防衛作戰部署多所策畫,也證明白團為保護金馬的幕後功臣。
金門島的軍事設施,有6成是建築在堅固的巖石地下,這是採日本白團顧問的建議建造。
劉玉章按照白團的坑道設計,在太武山發掘坑道,達4000公尺。
玉章路誌碑文所謂「奉先總統蔣公」指示,當然就是按照白團的坑道設計挖地道,「先總統蔣公」只會逃哪知挖什麼坑道...lol
金門、馬祖都有日本白團人員為防衛作戰絞盡腦汁,只是連當地軍民都渾然不覺。
砲戰中,砲兵的死傷較少,死傷最多的軍種則為通訊兵。
當有線通訊被炸斷時,通訊兵必須背著通訊線圈,匍匐前進爬出碉堡去接通,在砲彈如雨的情況之下,前仆後繼地誓死完成任務。
1959年10月岡村寧次還曾寫給當時參謀總長彭孟緝的毛筆信,就是為了替白團加薪。
823有立功,當然爭取加薪就有理由。
岡村信中談了3個重點,3點都是關於錢~
一是要加薪:家族生活費增額一萬圓,
二是年終獎金再增加,
三是歸國時的特別功勞金。
(岡村寧次要求加薪親筆信 秋惠文庫藏)
蔣介石請白團督訓駐新竹湖口的32師,後經蔣介石檢閱表示「滿意」,將該師調士林官邸周圍作為「御林軍」。
可見蔣對這批日本軍官之重視。
韓戰爆發後,美軍顧問團來臺協防,1951年6月,美軍顧問團來台,團長蔡司少將向國民政府叫嚷:「聽說你們請戰敗日本軍官當教官,搞些什麼事,太不像話,立刻全部送回國。」。
蔣介石毅然拒絕說:「他們日本軍人與最近來台的你們不一樣,是跟我一起從大陸來的同志、老朋友。絕對不能讓他們回去。你們儘管做自己份內的工作,不要干涉我的工作。」蔡司居然退縮。
蔣介石還說:「在你們拋棄我們的時候,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我們。在我還活著的時候,不會辭退他們的。」
(1961年岡村寧次訪問台灣,白團成員列隊歡迎)
但白團仍在美方的反對下,不得已解聘部份人員,並化明為暗持續從事國民黨軍的教育訓練工作。
在蔣介石的堅持及白團人員的配合下,白團在台工作前後長達20年。
大部分白團團員陸續回去日本,在台灣仍密秘留下5名白團團員,在陸軍指揮参謀大学(1965年-1968年)從事教育訓練。
「共存共亡」誓約書
「白團」團長白鴻亮 在台協訓國軍20年 ,包括胡璉、郝柏村、蔣緯國等都曾受其指導,1972年升中華民國陸軍上將,為中華民國在台灣首位日本籍陸軍上將。
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既而與日本斷交的時刻,這群本可打道回府、安享清福的日本人,卻發表一份與台灣「共存共亡」誓約書。
留台「白團」死士宣示他們與蔣介石、與台灣共存亡的決心。
時代與政局評價,雖難以蓋棺論定,但是這群白團舊日本軍官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或許也就是二十世紀武士魂最後的展現…。
臨終前白鴻亮要求妻子將自己的骨灰分為兩半,一半置於日本,另一半則放在台灣新北市樹林區的海明禪寺。
白團後於1969年正式解散後,不少成員復入日本自衛隊,將對中共作戰經驗帶回日本。
受過侵華日軍組成的白團軍事訓練者中,以郝柏村最為出名。
1965年白團陸續解散回到日本後,組織「岡村寧次同志會」,由岡村寧次(1966年9月2日病亡)被選為會長
岡村去世後,由都甲誠(任俊明)繼任。
到了1990年代前期,該會內部對於有關白團活動的詳細紀錄是否公開,曾產生激烈的爭論。
都甲誠反對公開,大橋策郎、岩坪博秀、糸賀公一等人主張公開。
在雙方爭執不下之際,都甲誠寫了一信問蔣緯國,蔣緯國的答案是:「白團來協助我國軍事教育乃是機密,一但公開,可能會引發國際間某些人要求究責的聲音,恐對各位前教官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境,因此可以日語寫紀錄,由我們翻譯,放置在某個秘密之所,待時機成熟再公開。」
1979年「岡村寧次同志會」由山本親雄以下白團軍官上書蔣經國,感謝他老爸的照顧,並祝福中華民國「光復大陸」成功。
1991年3月,該會作出決議:「我等岡村次同志會之會員,及會員之遺族家族等,對於在中華民國之秘密活動,自當時乃至今日,莫不在言行上採取極其慎重之態度;特別是有關雜誌、報導、演講等公開形式之發表,不只違反我等訪華時崇高之使命目的,同時亦是背棄蔣介石總統閣下及岡村將軍對我們之深厚信賴,故,為恐引發不測之災,此事尤當格外戒慎態懼,切不可行。」
儘管如此,白團成為「保蔣一族」的事跡,早以傳開。
在日本人陸陸續續打包回家時,在1963年7月2日至1975年12月31日兩岸無戰爭氣氛期間,蔣介石又找來一些德國人成立「明德專案」,以提升軍官素質,不過要求條件很「高」,甚至需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來的德國人年齡都很大了...
他們又沒有白團的823實戰經驗與依據許多「侵華經驗」研發出來的讓蔣介石自爽的反攻大陸夢幻計劃..
德國教官養老院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我是中華民族抗日民族救星~用日本將校打共產黨救命,千萬別宣揚啊~且我堅持守金門與保衛臺灣並無直接關係!823保護台灣 ?現在只是拿來騙騙無知的台巴子選票用的~呵呵呵(民族救星慈祥的笑聲)」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1958保護國民黨在中國的最後領土-
金門島823炮戰幕後功臣-日本「白団」
蔣介石的「軍國主義」
白団幫國民黨打造戰爭機器
(白團最後的主要幹部,前排左起:系賀公一化名賀公吉、大橋策郎化名喬木、蔣介石(中)、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岸坪博秀化名江秀坪)
原日本支那派遣侵略軍影武者將校團救了蔣介石流亡台灣政權
中華民國將領郝柏村時常吹噓的所謂823炮戰
其實勝利也是來自「白團」日本將領的指揮調度得宜
蔣介石的日本軍團-"白團"的幕後主腦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是中日戰爭末期的「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指揮在中國大陸的日軍作戰。
但戰爭一結束,日本的參謀本部次長河邊虎四郎立即打二通電報給在南京的總司令官岡村寧次,以及在山西的第一方面軍司令官澄田睞四郎,頒佈新的作戰命令:即命令二位司令官,各自與國民黨軍的最高指揮官何應欽和山西軍閥閻錫山締結「共同打擊共軍」的祕密軍事協定。
岡村寧次與何應欽之密約在芷江簽訂,故稱為「芷江協定」。
岡村寧次、澄田睞四郎等舊日軍指揮官,戰後滯留中國大陸幫蔣剿共。
一直到東京審判終結,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戰犯被判刑處決之後,也就是在蔣軍節節敗退而中國大陸逐漸為中共控制的1949年1月26日,岡村寧次才由上海的國府軍事法庭審判,何應欽特選律師為其辯護,判決無罪。
何應欽(1890 - 1987),於1908年18歲時到日本,初入東京振武學校,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岡村寧次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帶過三期156名中國留學生,其中就有何應欽。
三天後的1月29日岡村寧次由湯恩伯護送,與其他戰犯259名乘美國船駛往日本。
在岡村寧次的部下酒井隆中將等都被處決的情況下,代總統李宗仁也就發令押回,然而湯恩伯回電說:「岡村業已登船出公海,無法押送」,李再電駐東京的代表團團長商震,要求將岡村寧次等引渡回國,商震也置之不理,岡村等乃得以活命。
岡村寧次的救命恩人實乃蔣介石、何應欽、湯恩伯三人。
岡村寧次為報答救命之恩,才答應蔣介石的要求,組織舊日本陸海空的核心人物為「白團」,以對抗「赤魔」。
在國府軍在中原敗退而宜昌、南昌連續失陷的1949年7月,岡村與澄田睞四郎(前第一軍司令官)、十川次郎(前第五軍司令官)商議,募集舊日軍兵團參謀或連隊長級軍官富田直亮等十七名,在東京高輪的一家旅館簽「血盟書」,籌組「白團」為蔣賣命。
團長富田直亮曾任第二十三軍參謀長,化名「白鴻亮」,其他團員皆化中國名以避人耳目。岡村尚稱日方派遣白團是軍事合作的第一步,最後將組織「反共義勇軍」以國際反共聯盟作戰。
11月30號蔣介石採納富田直亮的建議撤守重慶,但是富田直亮早在兩天前,已經利用“白鴻亮”這個假名和GHQ盟軍總部情報員的假身份,搭機經香港飛抵臺灣,當時他還帶了另外兩名日本軍官,海軍大佐杉田敏三(鄒敏三)和步兵大尉荒武國光(林光)一起赴臺,他們都有個中文名字。
白團在臺的目的,一在設計臺灣防衛計劃,二在重建國府部隊,施予精神教育。
日本的中國通酒匂景映致函蔣介石說:「美國軍事援助無望,故唯有另取捷徑,僱用日人。日本國內現有對中共具有作戰經驗之複員軍人十數萬。……」
蔣給予了首批日本人非常豐厚的待遇:「先領安家費8萬日元,每月薪資平均3萬日元(約為當時台灣公務員月薪的15倍),上等膳宿免費供給。」
依蔣介石的策略,新式武器可以獲自美國,但是精神士氣必須由白團教育。換言之,硬體得自美國,軟體取自日本,此為蔣致勝的祕訣。
蔣認為大陸的失敗,乃在於國軍將領意志不堅而有貳心,必須嚴加整頓。從11月至12月以「白團」為名的日本軍事顧問19名陸續抵臺,在圓山訓練所從事國軍指揮官級的再教育。
到了1951年夏,白團的教官前後增加到83名,皆舊日軍少將至少佐級中堅核心精英,其實力約相當於戰前日軍三個師團的腦力。
(在「中美防約」還未簽訂的時期,蔣介石惶恐台灣守不住,由「白團」制訂的「空軍突擊隊」計劃,讓國軍仿效日軍「神風特攻隊」,每架戰機攜帶7枚炸彈俯衝轟炸解放軍船團。白團還說如果需要,他們還可在日本招募「死士」。)
從1953年起,岡村寧次與前海軍大將及川古志郎共謀,集合前陸海空精英在東京成立軍事研究所,支援在臺灣的白團,為了隱蔽存在,稱為“富士俱樂部“,專門蒐集研究有關戰史,戰略,戰術的資料,每週定期開一次研究會。
並應台北的要求,將台海危機等列為研究課題,整理資料,做成方案,傳送台北。
從1953年起10年間,寄出的軍事圖書七千多冊,資料五千多件,其中亦包括細菌戰資料。
從1950年起,蔣介石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名下,分設「圓山軍官訓練團」(1950年-1952年) ,分普通班與高級班,徹底的施行反共精神教育。
然而1951年5月,美軍顧問團也正式成立。為了避美軍耳目,日軍白團從1952年自圓山轉移石牌,並以「實踐學社」(1952年-1965年)之名活動,故有「地下國防大學」之稱。
「圓山軍官訓練團」團長或「實踐學社」社長皆由蔣介石自兼。
228高雄屠夫彭孟緝為教育長,這也是他在「國軍」得勢的原因之一。
白團總教官為白鴻亮(富田直亮),副總教官為帥本源(山本親雄)、范健(本鄉健),其他教官皆由日籍軍官禮聘。
其長期高級班,有如日本的陸軍大學、海軍大學,專門訓練軍司令官、師團長、兵團參謀長;而短期中級班則訓練兵團參謀、連隊長級。
名稱有「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科學軍官儲備訓練班」、「戰史研究班」、「高級兵學班」、「戰術教育研究班」、「動員幹部訓練班」等。
經由日本軍事顧問在臺訓練了約六千多名優秀軍官。蔣介石對白團的訓練相當信任,甚至有非「實踐學社」出身者,不得晉升師長級以上軍職的不成文規定。
對招聘白團,「國軍」首腦幹部也有不少人反對。
因此,蔣介石在第一期教育結束的6月10日,要求富田團長自6月24日實施陸軍三師、全空軍、全海軍參加反登陸大演習。
演習結束後,蔣介石面對孫立人、陳誠等三軍首腦幹部講評兩個半小時。他說:「這次大演習,由日本教官計劃得以順利實行。
在座各位中可能有不少人對我招聘日本教官一事不滿,但由此應該可以諒解。」講評結束後,孫立人、陳誠等面帶笑容跑來要求與蔣介石握手。
蔣介石要求日本教官上台,面對「總統」以及軍政文武百官,富田團長報告自訓練開始到今天的經過。
這是對日本教官的盛大公佈典禮。白團信用升高,接著7月在中部,9月在南部實施防衛演習,提高「國軍」士氣。
教育開始時,舉行盛大開學典禮,蔣介石出席並致詞說:「我們自北伐以來,相繼進行剿共、抗日、戡亂長期戰爭,各位也隨著時間晉陞上將、中將,但有沒有學習軍事學,學習作戰指導?可能沒有一個人研鑽。所以我們必須在優秀的日本教官指導之下,建立精銳軍隊。」
有一次請一位國民黨少將上台講戰法,他竟然只畫一個圓圈和幾支箭頭說明進攻方向。
白團日本教官不禁慨嘆「該師長的任務,恐怕一個日軍連長就可以勝任…」
郝柏村在書中記錄當時國民黨軍「營長的領導能力等於日軍剛上任的少尉,連長等於軍曹,排長的程度只有伍長…」
由此也可理解為何在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軍總是「屢戰屢敗」,一直到偷偷任用日將根本博為「顧問」(古寧頭戰役真正指揮官),才在金門古寧頭一戰扭轉戰局。
1953年,「白團」又在東京成立了一個名為「富士俱樂部」的研究支持機構,由岡村寧次與及川古志郎(舊日本海軍大將、海軍大學校長)主持。
「富士俱樂部」以臺海作戰為主要研究方向,將「白團」搜集的兩岸戰略、戰術和軍史等資料加以分析研究,制成各類方案後再寄回臺灣。
光作戰
白團在1954年2月提出極機密的「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光作戰)給蔣介石。
「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要求從登陸攻占的大陸戰場「現地動員」共100個步兵師,加上臺灣反攻的52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總數合計達152個步兵師加8個裝甲師。
此外「光作戰」也想到了緬甸李彌部隊的兵力運用,只是待計劃出爐時,李彌早被軟禁,緬北部隊也已經兩次撤軍了。
「光作戰」之「乙案」的作戰計劃要圖。
「光作戰」之「乙案」與「甲案」所不同的是,「乙案」的用兵方向更為集中,重點突出於馬祖和金門兩個即有「跳板」,如此設計的優點是在作戰準備階段中,便於隱藏突擊兵力,以達到進攻的突襲效果。
日後的蔣介石的「國光計劃」,實際上就是「光作戰」之「甲案」和「乙案」的結合版本。
後來的八六東山及烏坵海戰更是蔣介石反攻中國「國光計畫」的序幕~當時中層以上國民黨陸軍軍官都已預留遺囑。
台灣人該感謝國民黨海軍為入侵中國反而打了敗仗,無法登陸福建,最後使蔣介石對反攻大陸逐漸死心!
不然不知道要戰死多少台灣人於福建~
823炮戰
在美援台8吋砲運來金門前,白團對金門地下碉堡防衛作戰部署費盡心力,日軍在滇西的松山、騰衝戰役、太平洋戰場的地下碉堡非常有名。
:蔣介石都稱讚的日本地下碉堡戰:日本第56師団滇西戰役
而在1958年「八二三」金門發生炮戰的台海危機時,團長白鴻亮(富田直亮)於8月25日率同重要人員巡視金馬防務,停留5日,指導守備區指揮部實施兵棋演習。
對該地區地下碉堡防衛作戰部署多所策畫,也證明白團為保護金馬的幕後功臣。
金門島的軍事設施,有6成是建築在堅固的巖石地下,這是採日本白團顧問的建議建造。
劉玉章按照白團的坑道設計,在太武山發掘坑道,達4000公尺。
玉章路誌碑文所謂「奉先總統蔣公」指示,當然就是按照白團的坑道設計挖地道,「先總統蔣公」只會逃哪知挖什麼坑道...lol
金門、馬祖都有日本白團人員為防衛作戰絞盡腦汁,只是連當地軍民都渾然不覺。
砲戰中,砲兵的死傷較少,死傷最多的軍種則為通訊兵。
當有線通訊被炸斷時,通訊兵必須背著通訊線圈,匍匐前進爬出碉堡去接通,在砲彈如雨的情況之下,前仆後繼地誓死完成任務。
1959年10月岡村寧次還曾寫給當時參謀總長彭孟緝的毛筆信,就是為了替白團加薪。
823有立功,當然爭取加薪就有理由。
岡村信中談了3個重點,3點都是關於錢~
一是要加薪:家族生活費增額一萬圓,
二是年終獎金再增加,
三是歸國時的特別功勞金。
蔣介石請白團督訓駐新竹湖口的32師,後經蔣介石檢閱表示「滿意」,將該師調士林官邸周圍作為「御林軍」。
可見蔣對這批日本軍官之重視。
韓戰爆發後,美軍顧問團來臺協防,1951年6月,美軍顧問團來台,團長蔡司少將向國民政府叫嚷:「聽說你們請戰敗日本軍官當教官,搞些什麼事,太不像話,立刻全部送回國。」。
蔣介石毅然拒絕說:「他們日本軍人與最近來台的你們不一樣,是跟我一起從大陸來的同志、老朋友。絕對不能讓他們回去。你們儘管做自己份內的工作,不要干涉我的工作。」蔡司居然退縮。
蔣介石還說:「在你們拋棄我們的時候,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我們。在我還活著的時候,不會辭退他們的。」
但白團仍在美方的反對下,不得已解聘部份人員,並化明為暗持續從事國民黨軍的教育訓練工作。
在蔣介石的堅持及白團人員的配合下,白團在台工作前後長達20年。
大部分白團團員陸續回去日本,在台灣仍密秘留下5名白團團員,在陸軍指揮参謀大学(1965年-1968年)從事教育訓練。
「白團」不只訓練"國軍",也是蔣介石在島內決戰時依「根本博模式」準備代替那些無3小陸用的黃埔家將門~
:無3小陸用的黃埔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赦名單
「共存共亡」誓約書
「白團」團長白鴻亮 在台協訓國軍20年 ,包括胡璉、郝柏村、蔣緯國等都曾受其指導,1972年升中華民國陸軍上將,為中華民國在台灣首位日本籍陸軍上將。
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既而與日本斷交的時刻,這群本可打道回府、安享清福的日本人,卻發表一份與台灣「共存共亡」誓約書。
留台「白團」死士宣示他們與蔣介石、與台灣共存亡的決心。
時代與政局評價,雖難以蓋棺論定,但是這群白團舊日本軍官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或許也就是二十世紀武士魂最後的展現…。
臨終前白鴻亮要求妻子將自己的骨灰分為兩半,一半置於日本,另一半則放在台灣新北市樹林區的海明禪寺。
白團後於1969年正式解散後,不少成員復入日本自衛隊,將對中共作戰經驗帶回日本。
受過侵華日軍組成的白團軍事訓練者中,以郝柏村最為出名。
1965年白團陸續解散回到日本後,組織「岡村寧次同志會」,由岡村寧次(1966年9月2日病亡)被選為會長
岡村去世後,由都甲誠(任俊明)繼任。
到了1990年代前期,該會內部對於有關白團活動的詳細紀錄是否公開,曾產生激烈的爭論。
都甲誠反對公開,大橋策郎、岩坪博秀、糸賀公一等人主張公開。
在雙方爭執不下之際,都甲誠寫了一信問蔣緯國,蔣緯國的答案是:「白團來協助我國軍事教育乃是機密,一但公開,可能會引發國際間某些人要求究責的聲音,恐對各位前教官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境,因此可以日語寫紀錄,由我們翻譯,放置在某個秘密之所,待時機成熟再公開。」
1979年「岡村寧次同志會」由山本親雄以下白團軍官上書蔣經國,感謝他老爸的照顧,並祝福中華民國「光復大陸」成功。
1991年3月,該會作出決議:「我等岡村次同志會之會員,及會員之遺族家族等,對於在中華民國之秘密活動,自當時乃至今日,莫不在言行上採取極其慎重之態度;特別是有關雜誌、報導、演講等公開形式之發表,不只違反我等訪華時崇高之使命目的,同時亦是背棄蔣介石總統閣下及岡村將軍對我們之深厚信賴,故,為恐引發不測之災,此事尤當格外戒慎態懼,切不可行。」
儘管如此,白團成為「保蔣一族」的事跡,早以傳開。
在日本人陸陸續續打包回家時,在1963年7月2日至1975年12月31日兩岸無戰爭氣氛期間,蔣介石又找來一些德國人成立「明德專案」,以提升軍官素質,不過要求條件很「高」,甚至需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來的德國人年齡都很大了...
他們又沒有白團的823實戰經驗與依據許多「侵華經驗」研發出來的讓蔣介石自爽的反攻大陸夢幻計劃..
德國教官養老院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我是中華民族抗日民族救星~用日本將校打共產黨救命,千萬別宣揚啊~且我堅持守金門與保衛臺灣並無直接關係!823保護台灣 ?現在只是拿來騙騙無知的台巴子選票用的~呵呵呵(民族救星慈祥的笑聲)」
【WTFM STEAM】【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by cwj36
| 2019-08-23 09:09
| 【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