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10月 15日
彼得大帝-甘古特海戰(Battle of Gangut)

波羅的海艦隊發威
甘古特海戰
Battle of Gangut 1714
彼得大帝升自己為海軍中將之役
波爾塔瓦的戰果使彼得躊躇滿志:瑞典人幾乎徹底從歐洲大陸被驅趕出去,土耳其方面的消息也令人鼓舞,查理十二又一次說服蘇丹對俄開戰,但這在土耳其國內激起了「不知為何而戰」的反戰公憤,結果仗並沒有打起來。
瑞典人在陸地上節節敗退,它在歐洲大陸的領土連連喪失,在芬蘭的立足點也丟了,這給瑞典經濟和軍事力量不啻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瑞典雖然面臨壘卵之危,但仍在頑抗。
彼得大帝認為,海軍是瑞典的“最後一張王牌”。
彼得大帝為了消滅對方這張王牌,他主張俄國應該以海上優勢去補陸軍力量之不足。
建立海軍大業一直是彼得大帝夢寐以求的事。
為了建造船塢,他夜以繼日地操勞,遇到艦艇下水,對他來說如同過節一般,一回到聖彼得堡,他總是先到軍艦制造廠去看看,下命令、發指示、作示範、進行檢驗。
然而,波羅的海艦隊比之瑞典的艦隊依然遜色。
隨著聖彼得堡的建成,他年年都要為之補充新的艦艇,但直到波爾塔瓦勝利之前,艦隊所能完成的也只是防禦性任務。
現在需要建造的是能裝備幾十門大炮,並能在公海完成戰鬥任務的主力艦。彼得大帝的苦心終於得到報償。
俄軍一支帆槳運輸船隊(99艘),在阿普拉克辛海軍元帥率領下,集結在甘古特半島東岸,準備把1500名士兵和大批糧食送到亞波(芬蘭甘古特半島西北100公里處),加強俄軍在那裏的守備力量。
可是,瑞典海軍中將瓦特蘭格率領的一支艦隊(15艘戰列艦,3艘巡航艦和一支木船隊)停泊在漢古特半島西南角,截斷俄國艦隊航線。
1713年 7月15日,彼得大帝的艦隊日益壯大,近又增加主力艦30艘,其裝備能力為五十門大炮,此後尚應再接再厲,以期達到更高之要求。
兩個月之後,他宣稱俄國海軍在巨型艦艇方面還不夠強大。彼得大帝 決定從國外購買成套的艦隊裝置。
還在1711年他即派遣貴族出身的造船師費多爾·薩爾蒂科夫秘密出國。後者的秘密使命是在海軍強國刺探有關艦艇買賣的情報。
1712年,薩爾蒂科夫講妥價錢准備購買十艘軍艦。其中的一部分彼得仔細檢查過。
外國軍艦的差質量沒有逃過沙皇那雙造船行家的眼睛,他認為,這些艦只還不及本國國產的。
年輕的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1712—1713年對芬蘭的戰役。這些艦隊保證了陸戰隊的登陸,供應他們彈藥、裝備和軍糧。
在一次有彼得參加的航行中,海上風暴驟起,三只平底帆船沉人海底,其中兩艘船上的海員全部遇難。
俄軍一支帆槳運輸船隊(99艘),在阿普拉克辛海軍元帥率領下,集結在甘古特半島東岸,準備把1500名士兵和大批糧食送到亞波(甘古特半島西北100公里處),加強俄軍在那裏的守備力量。
可是,瑞典海軍中將瓦特蘭格率領的一支艦隊(15艘戰列艦,3艘巡航艦和一支木船隊)停泊在甘古特半島西南角,截斷俄國艦隊航線。
彼得大帝親臨前線,觀察地形,制訂出匠心獨具的作戰方案。
他巧妙地運用俄國古老的運輸方式——水陸連運法。這種運輸方式是把艦船從兩條水路之間的陸路上拖拽過去,再進入水路繼續航行。
彼得下令在甘古特半島最窄狹的蜂腰部位(2.5公里),用圓木鋪設道路,以便將幾艘大型戰艦和一些輕便小艇拖過去,出現在敵人艦隊後方,造成前後夾擊形勢。
瑞典艦隊司令瓦特蘭格海軍中將獲悉俄軍動向後,採取兵分三路的禦敵方針:自己留駐原停泊地;一路(1艘巡航艦,6艘大木戰艦,3艘小船)由海軍少將艾倫徹爾德率領,前往半島北部,企圖迎擊“水陸連運”過來的俄國艦隊;另一路(8艘戰列艦,2艘攻擊艦)由海軍中將利裏率領南下,攻擊俄國艦隊主力。
彼得大帝不失時機地抓住敵人分散兵力的弱點。
8月6日清晨,波羅的海海面風平浪靜。瑞典艦隊釘在海面,動彈不得。
俄軍20艘小戰艦組成的前鋒艦隊,躲過敵艦炮火,貼近海岸快速通過,接著又順利通過一批(15艘小木戰艦),到達“水陸連運”的西端(終點)。
第二天,俄國艦隊勝利完成轉移任務。
1714年8月7日中午俄國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Fyodor Matveyevich Apraksin)率領俄國艦隊在波羅的海的甘古特海域與瑞典一支海軍艦隊展開了一場激戰。
沙皇彼得大帝不僅以海軍少將的身份參加了這場海戰,還親自率領一支先頭艦隊勇敢地迎擊瑞典海軍艦隊。
會戰開始前,俄方曾敦促敵人投降。
在遭到敵人拒絕之後,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的艦上升起了藍旗,然後鳴炮。這是進擊的信號。
瑞典海軍分艦隊的火炮數量多達116門,而彼得大帝率領的先頭艦隊只有兩艘戰艦,火炮僅有23門。
顯然,單從軍事實力上看,雙方對比懸殊,俄國海軍先頭艦隊幾乎無法與敵進行決戰。
彼得大帝毫不畏懼,先是巧妙地避開了瑞典艦隊主力,爾後機智靈活地把攻擊目標指向由瑞典海軍少將艾倫徹爾德率領的一支小艦隊。
可是,瑞典這支小艦隊的火力仍比,彼得大帝率領的先頭艦隊強得多。

於是,彼得大帝立即下令先頭艦隊迅速出擊。
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100艘全部出動,根據一些資料記述是15比1。俄軍在這個戰鬥上的優勢,甚至令戰場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所有俄軍艦只同時投入戰鬥。
當靠上敵艦後,彼得大帝帶領俄國水兵冒著密集的炮火,勇敢地衝上敵艦與敵人展開了長時間的肉搏戰,終於殲滅了敵人這支艦隊(10艘戰艦),斃敵360名,俘虜940名。
最後終於贏得了這次海戰的勝利,並俘虜了瑞典海軍少將艾倫徹爾德和他的旗艦。
彼得大帝他在海戰中不以皇帝自居,而與普通軍人一樣,為了祖國而捨生忘死,衝鋒陷陣,這給世界海戰史又增添了光彩的一筆。
彼得大帝還升自己為海軍中將,成為皇帝海戰英雄。
血腥的會戰結束了,俄國海軍大獲全勝。瑞典海軍少將艾倫徹爾德麾下的整個分艦隊都成了俄國的戰利品。瑞典主力艦隊8日撤到奧蘭群島。
俄國艦隊的勝利使瑞典皇宮驚恐萬分,皇室開始從首都向外地疏散,彼得大帝把甘古特的勝利比作「海上的波爾塔瓦」的勝利。
甘古特海戰失利逼使瑞典軍撤出芬蘭,查理十二無法再抵抗,只得向俄國求和。
【YouTube】:Proshchai, Morye!
1718年查理十二於在與俄國議和期間,好戰的查理十二在1716年親率軍入侵挪威,以補償瑞典在大北方戰爭裡的損失,可是查理十二在1718年在圍攻腓特烈史登時,在己方的戰壕裡陣亡,享年36歲。
by cwj36
| 2005-10-15 10:47
| 【彼得大帝Total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