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

迫力滿載!! 諸神的黃昏~
信長霸凌之勢
38000 vs 12000
武田設樂原慘烈撤退戰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
武田勝賴設樂原戰術の冤屈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22449100.jpg


霸凌之勢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5342661.jpg日本天正3年5月20日(1575年6月28日),武田勝賴佈陣長篠城以西「有海原」準備迎戰織德連合軍。

5月20日深夜,德川軍酒井忠次率領東三河眾別動隊深夜秘密渡過豐川,包括500人鐵炮部隊共3,000人的聯軍部隊(《信長公記》中提到約有4,000人)。

由於武田軍的支隊在長篠城附近,所以必須奪取鳶巢山。

勝賴的叔叔武田信実等駐守鳶巢山包圍著長篠城,有數個作監視用途的砦,突襲成功的話可以確保長篠城的安全。除此之外,武田勝賴的退路也會被截斷。

在鳶巢山攻防戰中,由於武田軍專注於監視長篠城,疏於防範後方,武田信實三枝守友和田業繁等都戰死。

當武田戰敗軍隊與本隊合流準備渡過豐川退隊時,武田有海村駐留部隊 高坂昌澄小山田昌行前往就援。

受到酒井忠次部隊的猛烈突襲,高坂昌澄戰死。

酒井忠次展開部隊,但部將松平伊忠因過於深入對方的陣地,被小山田昌行反擊而戰死。

鳶巢山攻防戰截斷了武田軍的退路,並且酒井忠次別働隊進入長篠城,武田軍被逼與織德聯軍交戰。

此時織田‧德川兵力為35,000人,武田軍為12,000人。另外武田軍後面還有3,000多人的長篠城敵軍。織田信長展開對武田勝賴以眾欺少的「霸凌之勢」。

勝賴的作戰-鉗式攻勢

武田軍北上返回青崩山口的路線被斷,後路又被長篠城所阻,深陷重圍的武田軍處境艱難。

武田勝賴再次召集重臣討論如何行之有效地打擊聯軍。 在他們看來,信長的戰術已經非常明顯了。

但是由於鳶巣山失守,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

要麼冒著大敗的危險強行撤兵,要麼就以目前軍力與敵決一勝負。

比老父更擅於觀察敵人陣式的武田勝賴的確看出了織德連合軍陣型的一大弊端,織德連合軍的陣地背靠山,正面是精心修築的工事。

在這樣狹窄的地面上,八剣山卡在中央,軍隊間左右移動非常不便。

中央的部隊更是很難給左右兩翼以有利的支援,趁他們調度混亂時,突破德川家康軍勢。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2264327.jpg


考慮再三,最後武田勝賴決定一戰。他將一門的武將全部配置在陣型中央。

而將幾乎所有的武田家當世名將撥入左右兩翼。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21241616.jpg他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兩翼,利用武田軍在機動性上的優勢,從左右側翼迂回攻擊敵人,然後中央主力部隊如錐般一點集中突破前方彈正山德川家康本陣,再合攏收拾織田信長之作戰方針。

武田勝賴特別加強了軍團的兩翼攻擊,從後來的戰況來看,勝賴兩翼齊飛的策略的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風林火山旗向「設樂原」移動中,武田將士都準備為對鳶ヶ巣山戰死的夥伴報仇。

依據對戰前日,武田勝賴所寫的史實信件內容:「雖然信長和家康已出動救援兵力到長篠城,但對方毫無對策的佈陣,看來是束手無策,此時我軍一口氣進攻必能拿下勝利。」

只是 武田勝賴沒有織德連合軍這次攜有大量鐵炮的情報,不然不會冒然攻擊。

但就是知道織德連合軍有大量鐵炮,在設樂原戰役之前當時的鐵炮尚未成為戰爭的主要武器,戰役前夕長篠城地區還下著雨(正值日本梅雨期),下著雨,鐵炮就沒有鳥用。武田全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兵都有「戰死」覺悟, 鐵炮何懼之有?

武田全軍沿著連吾川展開。武田勝賴本陣設在天王山。

右起是馬場信春(房)、真田信綱、真田昌輝、穴山信君、土屋昌次、一條信龍、武田信豐、勝賴本陣、小幡信貞、武田信康、內藤昌豐、原昌胤、最左邊的是大將山縣昌景率領的武田精銳赤備。

由「武田四天王」中的山縣昌景馬場信春 展開左右鉗式攻勢序幕。

信長的佈陣

爲了發揮鐵炮的最大威力,信長放棄了可供織田、德川30000人以上大軍進行大合戰的廣闊平原「有海原」,而選擇了狹長的「設樂原」作爲決戰之所。

5月18日,兵力多3倍於武田軍的織德連合軍到達長篠城以西3公里處的「設楽原」,織田軍30000人、徳川軍8000,開始在南北狹長的設樂原上連夜修築3列防馬柵沿連吾川佈陣,並於次日19日時全部完成。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4281995.jpg


織田信長本陣設在茶臼山,德川家康本陣設在彈正山。

織德連合軍在橫陣的正前方加設了3重防禦柵,3重柵就類同「砦」一般但是還未到「城池」境界。

其實非常忌憚武田軍的織田信長在弾正山與大宮川之間又設立1重柵欄以備「萬一」,顯然對鐵炮能否擋住武田勝賴也不是很有信心。

織田信長又把連吾川3重柵後的高台地帶削成梯田般的「腰曲輪」,尤其是茶臼山的織田信長本陣都有3層「腰曲輪」空間,如果佈滿鐵炮,防禦火力驚人。

一個擁有多於敵軍3倍的總帥把自己包著如此嚴謹與安全,心態真是耐人尋味。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4575781.jpg


當時武田勝賴時代的武田家,領國版圖比武田信玄期更大,甚至比正在膨脹的織田信長版圖還「略大」(但織田氏綜合國力遠勝於武田氏),

天正2年(1574) 6月27日 織田信長上杉謙信約定結盟挾擊強大的武田勝賴

「其(勝賴)軍之勢更甚於信玄」,織田信長寫給上杉謙信的信中曾記載:「武田四郎,嚴守信玄軍法,乃是可怕之敵人」(《上杉家文書》)。

由於織田信長搞了很多防禦工事,因此後世研究長篠合戰有了「織田陣城」之說。

「通說」織德連合軍配置了3000人的鐵炮隊,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不過許多日本學者都推翻此3000支鐵炮說法,估計織德連合軍鐵炮約1000多支左右。

通過襲擊並佔領武田軍背後的鳶巣山,將武田軍與武田領分斷,一旦武田軍退卻則織德連合軍將展開追擊。對武田軍實施前後夾擊。

同時,正面的防禦柵工事早已修築完畢。如果武田軍強攻聯軍主力,則使用鐵炮隊從柵欄後面進行攻擊。

武田軍若退則派兵衝出柵欄追擊,敵軍再來則再退入柵欄之後,使用長槍和鐵炮阻擊。

簡單的說,織德連合軍利用兵力是武田軍3倍的優勢,準備引誘武田軍進行消耗戰。

『甲陽軍鑑』記錄此戰武田軍就好像如同攻城般的困難,由遺跡不難得知。織德連合軍於5月18日駐進陣地後的施工因連續幾天大雨的掩蓋,使武田軍以為只是做防馬欄。

設樂原戰役....

武田軍從5月20日(1575年6月29日)早上6點開戰....連綿數日的大雨突然停止,設樂原一帶晴空萬里。

織田軍擺出大量人馬在"柵外"引誘武田軍靠近木柵正面進攻,但武田勝賴就是不上當。

左翼「勝樂寺」 右翼「丸山」

武田軍左翼山縣昌景步兵拿著「竹束盾」先前進勝樂寺,攻勢被防馬欄欄阻下來後就遭受鐵炮的洗禮,德川大久保兄弟隊(大久保忠世、大久保忠佐)與山縣隊激戰。

山縣昌景隊損傷相當多,傳說中夢幻的武田赤備騎兵,下馬步行,殺入德川軍陣中,因此防馬欄間成為白兵戰。織田信長緊急調派佐佐成政前田利家鐵炮隊前往支援。

中央「武田四天王」之一的內藤昌豐在柵欄外假裝進攻之狀。令"柵外"的石川数正、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榊原康政軍紛紛跑回"柵內"備戰。

內藤昌豐只是虛張聲勢一下。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3253752.jpg


右翼的馬場信春軍700人面對數倍於己的佐久間信盛隊和水野信元隊(總數超過6000人)努力奮戰爭奪丸山,竟然成功地突破敵陣。

佐久間隊對捨棄丸山成功保全軍力轉入防馬欄。

武田軍兩翼部隊的突擊掀開了長篠、設樂原合戰的序幕。

織德軍方最初估計:「武田軍會將攻擊重點選在中央,而展開的兩翼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正是因為判斷上的失誤,戰局開始階段武田軍取得了優勢。

中軍的猛攻

武田的中軍繼續保持著沉默,而兩翼部隊卻在與德川隊的遭遇戰中節節推進,武田勢的迂回作戰一度取得了成功。

德川家康突然感到兩翼受到壓力,將兵力往兩翼支撐,為補中間的空檔,德川家康親自把彈正山本陣搬到在陣線中樞的八剣山陣所來協防。

這正是武田勝頼所樂見的,趁德川軍焦頭爛額的調動,沉默的武田中軍內藤昌豐開始猛烈攻擊,想一口氣衝入德川家康八剣山本陣。

武田勝頼小山田信茂武田信廉的武田親族黒備隊出擊,緊接加入支援內藤隊與馬場隊的攻勢。

內藤昌豐突破第1道,與第2道柵欄後,被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榊原康政等阻擋。雙方在中央柵欄展開兇惡的白刃戰。

武田信廉追擊至第2道防馬欄,被織田鐵炮隊猛烈火力擊退。敵軍太多,內藤昌豐率隊撤退,被德川鐵炮從背後射殺不少武田軍。

這時武田軍才發覺織德連合軍鐵炮不是「普通」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信長鐵炮轉位 中央殺出

至此,武田軍中軍改採守勢,此時的織田信長終於明白勝賴的真實意圖。

他急令中央部佐々成政、前田利家吹隨八剣山德川部隊衝出柵欄,突擊以中間較弱的武田家一族眾為主的武田中軍陣線。

仍在第1道柵欄奮戰的武田將領土屋昌次力戰陣亡。

馬場信房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繼續對織德連合軍左翼施壓。

任何陣法都有其弱點,武田勝賴佈鉗式鶴翼陣的命門就在其作為進攻樞紐的中央部。

織田信長將本陣也移往八剣山陣所,並命鐵炮轉位向左右兩翼,以不同方位同時交叉射擊猛攻其側翼的混戰中的武田軍,當然也擊斃不少與武田軍混戰的自己人。

織田信長認為武田軍一旦中軍出現問題。左右兩翼就會被分斷孤立,最後將被織田軍各個擊破。

就這樣,隨著戰況的變化,織田、德川聯軍從合戰初期的防禦轉為進攻。而設樂原合戰開始前4個小時後,武田軍一度佔有優勢的局面在信長攻擊的命令下被逐漸扭轉了。

信長又馬上集中以羽柴秀吉瀧川一益為首的連合軍中軍同時發起攻擊,加強攻擊力道。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352780.jpg


武田中軍的勇將內藤昌豐原昌胤小幡憲重穴山信君面臨織德連合軍排山倒海的人海戰術,堅守陣地,拼死抵抗,以鐵炮全面反擊織田軍,面對有著壓倒性鐵炮兵力優勢的連合軍,小幡憲重最終在亂戰中陣亡,死於自己的防線。

『信長公記』記載誤植為小幡信貞由鐵炮隊亂槍打死是錯誤。小幡信貞小幡憲重的兒子, 一直活到文禄元年(1592年)。

武田軍到底在設樂原戰役有多少鐵炮?

武田軍到底在設樂原戰役有多少鐵炮?

一直是個謎,以武田信玄在1566年上野國箕輪城攻略時,2萬大軍中就擁有600支鐵炮對箕輪城發動銃撃戦來看。

就算10年後武田軍鐵炮都沒增加,除去武田勝頼在分給海津城的高坂昌信10000兵防禦上杉氏的部份,估計武田勝頼也擁有4~500之鐵炮。

武田最後突擊 左右折翼

戰況激烈但對連合軍有利,隨後武田軍派出武田信豐突擊,朝混戰縫隙進行突破,逼近連合軍八剣山陣所。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武田勝賴最後還來這招,大吃一驚,『信長公記』提到織田信長緊急調動本陣的馬迴隊防衛,連合軍辛苦的激戰終於擊退武田信豐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5463172.jpg可是,由於武田軍的穴山信君隊在之前的中路對決中受到重創,缺乏足夠的預備隊進行替換,在見勢不利後「明智的」撤退了。

得不到足夠增援的馬場隊和真田隊實際上已經不可能衝破的左翼。

左翼勝楽寺前,大久保兄弟軍繼續與山県昌景赤備軍,但山県昌景異常兇悍,後援的織田軍鐵炮隊不斷射擊山県昌景

山県昌景企圖衝向弾正山與大宮川之間設立的第4重柵欄,繞行討取信長本陣,遭前田利家鐵炮齊射壯烈陣亡。

右翼丸山陣地,又被佐久間信盛奪回,不得不轉入守勢,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在突擊戰中先後戰死。

而武田的左翼部隊雖然得到了勝賴旗本隊的援助,但是由於左翼軍指揮官山縣昌景在之前的血戰中戰死,赤備軍的指揮陷入混亂之中。

曾經嚇壞德川家康讓他在馬背上「脫糞」的武田軍,竟然一敗塗地。

武田軍終於呈現劣勢敗退 。

武田中軍 敵前逃亡

勝賴叔父・武田信廉與堂兄弟穴山信君的戰鬥初期就疑似「明智的」退却使得武田中央部戦線崩壊。

兩翼部隊損害愈來愈増大,最後從中央部戦線落跑的穴山信君武田信廉武田信豊這些「甲州幫」本來就跟「信濃幫」來的當主的武田勝頼不對盤,關係不好,根本無視總大将勝頼的命令,最後竟然敵前逃亡。

儘管內藤昌豐原昌胤拼死攻防,卻仍然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

此時的連合軍已經在信長的指揮下徹底將武田軍的左右兩翼切斷。

剩餘的武田軍完全陷入了織田、德川聯軍的包圍之中。如果再不撤退,很可能全軍覆沒。

無念的引揚貝

下午3時左右~

眼見穴山信君武田信廉武田信豊拋棄戰局崩解,悲憤絕望的武田勝賴本一度欲親自往信長本陣作絕死突襲。

馬場信春內藤昌豐勸阻下,勝賴才決定自己斷後讓其餘親族離開戰場,發佈退卻令,當引揚貝的撤退號角聲音響起~武田軍開始四散逃亡。

織田‧德川聯軍開始度過連吾川追擊武田軍,長篠城的酒井忠次奥平貞昌也出城追殺。

看到已經無力回天的武田勝賴被迫率軍突圍,為阻斷追兵混戰中,屬左翼隊的甘利信康向中央隊合流時被圍,突圍無望自殺,「竹束」發明者米倉宗継屬於甘利信康配下,也跟隨戰死。

中央隊的原昌胤繼續殿軍,身中數十彈壯烈犧牲。

內藤昌豊被德川軍圍殲時突襲德川家康本陣,在柳田前被本多忠勝擋下。首級為德川軍榊原康政配下的朝比奈泰勝所取下,終年54歲。

但奇怪的事內藤昌豊不是被鐵炮打死,而是滿身插滿箭矢(「矢が全身に刺さり討ち取られた」),

300年以後的日本戊辰戰爭之一箱館戰爭中的二股口之戰,土方歲三率領箱館軍使用鐵炮持續作戰5個小時。期間由於銃身太燙而不得不用水進行降溫。

當時鐵炮的製造工藝已經遠遠地超過了長篠合戰時期,尚且只能持續5個小時,以戰國時代的製造工藝來看,可見當時的鐵炮是根本不可能貫穿整個長篠8小時長的戰局。

武田大將先後在撤退中戰死。

馬場信春率本部為主公武田勝賴殺開血路,在出沢橋送別勝賴後,又以殘部為殿軍死守,不久戰死。

設樂原戰役戰死在柵欄附近只有山県昌景土屋昌次,大部份武田武将都戰死在離柵欄500公尺到1000m公尺以上距離的地方,且集中於武田軍往東撤退的地帶,這場戰爭最後是場慘烈的撤退戰。

就這樣,長篠合戰最終以武田家的慘敗告終。

武田死傷人數疑點

通説武田軍戦死12000人幾乎是死光光ま,織德連合軍戦死6000人,但這實在是可疑的說法。

日本學者高柳光寿『長篠之戦』織田軍死傷12000-13000、徳川死傷4000-5000人,武田軍死傷8000-10000,織德連合軍算一算至少死傷16000人,從人數上武田軍還佔上風,那敗的還不算慘。

武田軍戰死在被織德軍追擊戰比戰死在柵欄中多,顯示出武田軍戰敗的真相並非全是「有勇無謀」往柵欄衝鋒陷陣。

但「武田四天王」掛了3天王,與許多幹部級武將就真是一大人才損失。

至於織德連合軍將領損失少,也有可能武田軍將領帶頭衝,織德連合軍將領躲在後的領導方式差異。

尤其武田勝頼數月後竟還有軍事活動,12000人戰死可信度非常低。

其中日本歷史書記載「多聞院日記」則是寫甲斐國眾陣亡1000多(國眾可能只代表武士階級成員)、「兼見卿記」則寫了數千騎討死。

至於「武田騎兵」最強說與「鐵炮三段」,純屬小說情節。

武田勝賴的悲運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6112521.jpg武田勝賴的許多有名戰將陣亡。

武田勝賴最後逃回他的領地甲斐時,「通說」他的15000人只剩下了3000。

勝頼率領数百旗本往高遠城後退。迅速與上杉和睦,上杉謙信果然是「大義」之人,不會對老敵人之子落井下石,僅剩的「武田四天王」高坂昌信率領海津城10000名武田軍前來護駕合流後,往甲斐退却。

武田勝賴以寡敵眾,還使優勢兵力的織田德川軍傷亡也高達6000多,從此可見並非黑澤明電影說武田勝賴無能到如此地步與蒙受使用不存在的武田騎兵隊像傻子般直接衝擊鐵炮陣的冤屈 。

但無論如何武田家經此一敗,武田家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西進,眼看著織田家一步步地壯大。

此後,武田勝賴開始注重領內的治理,以高坂昌信的10000名武田軍為基幹重整武田軍團重回3萬大軍,以木曽義昌的木曽天險使織田氏無法強驅直入,插花上杉家亂,接受上杉景勝的政治獻金,調達大批新式鐵炮,建防禦性強的新府城,恢復武田氏強大力量。

武田勝賴不是作戰弱將,事實上可能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勇猛將帥,他的滅亡,不是輸在戰術,而是輸在武田家日後的戰略失敗,與眾叛親離。

天正10年(1582)武田氏在天目山一役後,武田家滅亡。(參考來源日文維基、網路考證)

1575 長篠合戰野戰篇-設樂原戰役_e0040579_1843749.gif:『殘念』
by cwj36 | 2010-12-24 18:01 | 【Total War 武田 】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by cwj36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