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10月 07日
1582 上杉危機
織田信長滅亡武田氏後...
下個目標-「北陸征伐」
上杉滅亡危機 魚津城戰役
上杉景勝包圍網
1578年越後軍神上杉謙信病逝,享年49歲,上杉家爆發家變「御館の乱」,織田信長趁機欲控制北陸地方,織田北陸軍大肆進攻加賀、能登、越中地區。
直至1581年,織田北陸軍已佔領加賀、能登及越中西部及中部地區。
天正9年(1581)與上杉家內通的織田願寺城主寺崎勝永及木舟城主石黑成綱被信長整肅後北陸基礎趨於穩定。
隔年(1582)3月織田軍圍攻魚津城,上杉景勝與小島職鎮和唐人 親広密謀發動一揆急襲魚津城後面的織田氏控制的富田城,幽禁神保長住(小島職鎮本是神保家家臣)。
1582年3月中旬武田勝賴、信勝父子在天目山自刃,武田氏滅亡,令上杉家面臨南方全面受到織田軍的襲擊。
越中:織田北陸軍柴田勝家、佐々成政
上野邊境:瀧川一益軍
信濃邊境:森長可軍
北面又因御館亂後賞賜問題而謀反新發田重家叛變,上杉家滅亡危機如在弦上。
魚津城戰役
3月11日,柴田勝家等人中止圍困魚津城,前往奪還富山城。小島職鎮棄城逃亡。
上杉景勝速派中条景泰、山本寺孝長、吉江宗信、吉江景資、吉江資堅、寺島長資、蓼沼泰重、安部政吉、石口廣宗、若林家長、龜田長乘、藤丸勝俊、竹俣慶綱等13位武將,共約3800人駐守越中通往越後的必經之路魚津城。
柴田勝家奪回富山城之後,40000織田軍再度攻擊魚津城,當時守備魚津城只有3800上杉軍。魚津城上杉方指揮官中条景泰馬上以「魚津在城衆十二名連署状」向上杉景勝求援。
此時新発田城主的新発田重家有向景勝領内侵攻的姿態,又上野邊境:瀧川一益軍信濃邊境:森長可軍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上杉景勝焦頭爛額,動彈不得,深深體會出武田勝賴最後的無奈。
上杉景勝動彈不得,坐鎮春日山城,急命能登國諸將松倉城主上条政繁與斎藤朝信(「越後の鍾馗」)派遣少數兵力援助魚津城。
5月4日,上杉景勝冒著會受到瀧川一益、森長可及新發田重家共3軍夾擊春日山城的危機,親自率領春日山城內所有兵力共約5000人增援魚津城。
5月19日上杉景勝在魚津城東邊的天神山城佈陣。這時候,魚津城守軍只剩下約1000人,而且魚津城的二之丸早已在5月6日就被織田軍越過護城河佔領。
魚津城守軍固守本丸,等待主君救援。一見援軍到達,士氣大振。
另一方面,信濃海津城主森長可和上野廄橋城主瀧川一益擊潰春日山城外圍駐軍,準備發動春日山城總攻擊。
527 景勝退陣
織田軍築土塁與柵欄,挖深壕溝,阻止上杉援軍進入魚津城。
5月27日,情勢危急的上杉景勝決斷退陣,火速趕返春日山城,雖然上杉景勝在撤退時曾命令魚津城守軍放棄魚津城或向織田軍投降,不過他們拒絕了主君的命令。
魚津城13將死守魚津城這麼久,可不是為了能夠苟活下去而等待投降的,因為他們是上杉家的武士,將戰到最後一人,為了上杉家的名譽與大義決定死守擋住柴田勝家。
耳朵掛牌 全滅盡忠
上杉景勝撤退後,上杉軍展開決死攻防戰、從開戦到6月3日落城,長達3個月的魚津城守軍,有死的覺悟。兵糧已盡,鐵炮無彈,等待敵軍本丸突破時刻。
魚津城落城之際,中条景泰、吉江宗信等13人守將割開自己耳洞,穿過鐵線,塞入寫上自己的名字的木牌後,集體自殺。3800名守軍驕傲的全部陣亡。
魚津城被織田北陸軍佔領後,附近的天神山城及松倉城亦在同日被柴田勝家佔領,魚津城防線的攻破代表從越中通往越後的上杉最後防線已崩潰。
遲來的「本能寺之變」消息
6月2日凌晨「本能寺の変」織田信長自殺。此報告傳到魚津城、已經是魚津城落城後的6月5日。
聽到此報告的織田方各将無不大驚,柴田勝家、瀧川一益各自退回自己的領地觀望。
上杉軍在九死一生後展開反撃,須田満親收復空城的魚津城,越中東部失地奪還。
魚津城奪回之後,西方與南方的脅威暫時解除,但上杉家仍得不到安寧北条氏直趁機侵入信濃與上杉對陣。上杉景勝以割譲北信濃4郡為條件與北条氏講和(天正壬午の乱)。
上杉家開始向羽柴秀吉示好。在秀吉作為後盾之下,直到天正15年(1587年)上杉景勝反攻新發田,上杉軍勢如破竹,持續地進攻新發田的據點,最後包圍重家的居城新發田城,新發田重家見大勢已去,就切腹自盡,歷時六年的新發田之亂終告平定。
上杉家終於得到「生存」,擁有越後・佐渡二国、出羽庄内三郡、信濃川中島四郡,確定併約90萬石支配領域。
とりわけ、私、景勝は良い時代に生まれたものです。
弓矢を携え、わずか越後一国の兵をもって日本六十余州の大兵を支え、ついに一戦に及ぶのです。たとえ滅亡することになっても死後の良い思い出となり、景勝の羽振りははなはだ不相応なほどとなりましょう。つまり、過分な死後の名聞を得るわけです。
もしまた死ぬところを免れて一生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たならは、私は日本無双の英雄となりましょう。
下個目標-「北陸征伐」
上杉滅亡危機 魚津城戰役
上杉景勝包圍網
1578年越後軍神上杉謙信病逝,享年49歲,上杉家爆發家變「御館の乱」,織田信長趁機欲控制北陸地方,織田北陸軍大肆進攻加賀、能登、越中地區。
直至1581年,織田北陸軍已佔領加賀、能登及越中西部及中部地區。
天正9年(1581)與上杉家內通的織田願寺城主寺崎勝永及木舟城主石黑成綱被信長整肅後北陸基礎趨於穩定。
隔年(1582)3月織田軍圍攻魚津城,上杉景勝與小島職鎮和唐人 親広密謀發動一揆急襲魚津城後面的織田氏控制的富田城,幽禁神保長住(小島職鎮本是神保家家臣)。
1582年3月中旬武田勝賴、信勝父子在天目山自刃,武田氏滅亡,令上杉家面臨南方全面受到織田軍的襲擊。
越中:織田北陸軍柴田勝家、佐々成政
上野邊境:瀧川一益軍
信濃邊境:森長可軍
北面又因御館亂後賞賜問題而謀反新發田重家叛變,上杉家滅亡危機如在弦上。
魚津城戰役
3月11日,柴田勝家等人中止圍困魚津城,前往奪還富山城。小島職鎮棄城逃亡。
上杉景勝速派中条景泰、山本寺孝長、吉江宗信、吉江景資、吉江資堅、寺島長資、蓼沼泰重、安部政吉、石口廣宗、若林家長、龜田長乘、藤丸勝俊、竹俣慶綱等13位武將,共約3800人駐守越中通往越後的必經之路魚津城。
柴田勝家奪回富山城之後,40000織田軍再度攻擊魚津城,當時守備魚津城只有3800上杉軍。魚津城上杉方指揮官中条景泰馬上以「魚津在城衆十二名連署状」向上杉景勝求援。
此時新発田城主的新発田重家有向景勝領内侵攻的姿態,又上野邊境:瀧川一益軍信濃邊境:森長可軍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上杉景勝焦頭爛額,動彈不得,深深體會出武田勝賴最後的無奈。
上杉景勝動彈不得,坐鎮春日山城,急命能登國諸將松倉城主上条政繁與斎藤朝信(「越後の鍾馗」)派遣少數兵力援助魚津城。
5月4日,上杉景勝冒著會受到瀧川一益、森長可及新發田重家共3軍夾擊春日山城的危機,親自率領春日山城內所有兵力共約5000人增援魚津城。
5月19日上杉景勝在魚津城東邊的天神山城佈陣。這時候,魚津城守軍只剩下約1000人,而且魚津城的二之丸早已在5月6日就被織田軍越過護城河佔領。
魚津城守軍固守本丸,等待主君救援。一見援軍到達,士氣大振。
另一方面,信濃海津城主森長可和上野廄橋城主瀧川一益擊潰春日山城外圍駐軍,準備發動春日山城總攻擊。
527 景勝退陣
織田軍築土塁與柵欄,挖深壕溝,阻止上杉援軍進入魚津城。
5月27日,情勢危急的上杉景勝決斷退陣,火速趕返春日山城,雖然上杉景勝在撤退時曾命令魚津城守軍放棄魚津城或向織田軍投降,不過他們拒絕了主君的命令。
魚津城13將死守魚津城這麼久,可不是為了能夠苟活下去而等待投降的,因為他們是上杉家的武士,將戰到最後一人,為了上杉家的名譽與大義決定死守擋住柴田勝家。
耳朵掛牌 全滅盡忠
上杉景勝撤退後,上杉軍展開決死攻防戰、從開戦到6月3日落城,長達3個月的魚津城守軍,有死的覺悟。兵糧已盡,鐵炮無彈,等待敵軍本丸突破時刻。
魚津城落城之際,中条景泰、吉江宗信等13人守將割開自己耳洞,穿過鐵線,塞入寫上自己的名字的木牌後,集體自殺。3800名守軍驕傲的全部陣亡。
魚津城被織田北陸軍佔領後,附近的天神山城及松倉城亦在同日被柴田勝家佔領,魚津城防線的攻破代表從越中通往越後的上杉最後防線已崩潰。
遲來的「本能寺之變」消息
6月2日凌晨「本能寺の変」織田信長自殺。此報告傳到魚津城、已經是魚津城落城後的6月5日。
聽到此報告的織田方各将無不大驚,柴田勝家、瀧川一益各自退回自己的領地觀望。
上杉軍在九死一生後展開反撃,須田満親收復空城的魚津城,越中東部失地奪還。
魚津城奪回之後,西方與南方的脅威暫時解除,但上杉家仍得不到安寧北条氏直趁機侵入信濃與上杉對陣。上杉景勝以割譲北信濃4郡為條件與北条氏講和(天正壬午の乱)。
上杉家開始向羽柴秀吉示好。在秀吉作為後盾之下,直到天正15年(1587年)上杉景勝反攻新發田,上杉軍勢如破竹,持續地進攻新發田的據點,最後包圍重家的居城新發田城,新發田重家見大勢已去,就切腹自盡,歷時六年的新發田之亂終告平定。
上杉家終於得到「生存」,擁有越後・佐渡二国、出羽庄内三郡、信濃川中島四郡,確定併約90萬石支配領域。
とりわけ、私、景勝は良い時代に生まれたものです。
弓矢を携え、わずか越後一国の兵をもって日本六十余州の大兵を支え、ついに一戦に及ぶのです。たとえ滅亡することになっても死後の良い思い出となり、景勝の羽振りははなはだ不相応なほどとなりましょう。つまり、過分な死後の名聞を得るわけです。
もしまた死ぬところを免れて一生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たならは、私は日本無双の英雄となりましょう。
by cwj36
| 2010-10-07 16:22
| 【Total War 上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