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09月 01日
1560 桶狹間之戰
1560 桶狹間之戰
今川義元 豪雨後的惡運
信長鳴海大高包圍網

(織田信長 桶狹間之戰具足)
天文17年(1548年)第2次の小豆坂戰役後,爭奪三河的「尾張之虎」織田信秀戰敗,今川方獲得勝利。
此戰之後,織田氏尾張・三河勢力国境線大衰退、尾張国内的鳴海城(愛知県名古屋市緑区)、大高城(愛知県名古屋市緑区大高)、沓掛城(豊明市沓掛町)一帶全落入號稱「東海道一弓取」今川義元之手,締造今川氏的最盛期。
今川任命岡部元信為鳴海城城主,鵜殿長照為大高城城主,近藤景春為沓掛城城主。
此後,織田氏一直逆襲此3城想光復失土,永禄2年(1559年)織田信秀之子「尾張的大傻瓜(尾張の大うつけ)」織田信長為統一尾張。
織田信長在鳴海城周圍建築丹下砦、善照寺砦、中嶋砦以制壓鳴海城。
鳴海城以南的大高城,織田氏築了丸根砦、鷲津砦包圍。
再將鳴海城和沓掛城之間的聯繫切斷,進一步孤立今川軍前線諸城通路及糧道。
尾張侵攻 今川拔網
今川義元於天文23年(1554年)和甲斐武田家、相模北條家組成「三國同盟」,以確保無後顧之憂。
1557年今川義元讓出國主地位給嫡子今川氏真,不過仍在幕後掌控實權。
永祿3年(1560年)五月,今川義元認為尾張國內的政情混亂,且美濃國的齋藤道三,即織田信長的岳父與嫡長子齋藤義龍內亂,兵敗被殺,是以今川認為尾張孤立無援,
因此以「上洛勤皇」之名欲上京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則為消除西北的織田隱患而動員了2萬5千人出兵入侵尾張,對外則號稱4萬人之眾,為「上洛」之行清除障礙。
不過,據日本學者考證「義元上洛」是日本幕末栗原信充編寫『重修真書太閤記』(1852~1858)時才出現的「劇情」。
真正的原因,尾張本來有今川一門的今川仲秋任尾張守護,其後裔是那古野城的今川那古野氏(室町幕府奉公衆的今川氏)。
也就是「尾張自古就是今川氏的一部份」。
而義元的弟弟今川氏豊入繼今川那古野氏為養子成為那古野城主,享禄5年(1532年),勝幡城主織田信秀用奇計奪取那古野城。
今川氏豊出逃流亡去京都,後被哥哥今川義元迎回收留。
為了讓弟弟今川氏豊能再擁有尾張領地。
理所當然,做哥哥的今川義元就決定奪取那古野城與消滅織田氏。
永祿3年(1560年)5月12日.............................
今川陸海2路入侵尾張地區:
陸路:今川義元先在駿河召開誓師儀式,麾下大兵就分兩路由東海道至尾張西進,先鋒到沓掛川。
海路:服部左京亮率領的水軍船隊載運攻擊熱田、津島、蟹江等處,當沿海地區被佔領,織田家自然會因喪失經濟來源趨向敗亡。
18日今川方松平元康突破織田軍對大高城的包圍率軍運糧至大高城。
義元於沓掛城進行夜間軍事會議,指派大將朝比奈泰朝進攻鷲津城,命令松平元康攻下丸根城,兩軍之間則有鵜殿長照率領3千人作為戰略預備隊接應
翌19日(6月12日)3時頃,松平元康與朝比奈泰朝開始攻擊織田軍的丸根砦、鷲津砦。
「大傻瓜」的出城野戰
19日清晨當丸根砦、鷲津砦攻撃開始時,鷲津砦守將織田秀敏派人將今川方的行動及時報告了「大傻瓜」織田信長,織田信長與家老、臣下進行軍事會議,眾將大多主張堅守清洲城寨。
《信長公記》中記載信長只與重臣閒聊家常,最後結論一句:「夜深了,請各自退下。」
斥候傳信告知今川義元目前信長還在清州城內飲酒作樂,不僅夜夜笙歌,還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一起跳舞,今川義元於是判定信長是束手無策而自暴自棄了。
凌晨4時「大傻瓜」唱跳完一首能樂「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ひとたび生を得て、滅せぬ者の有るべきか。」幸若舞「敦盛」後(信長下次唱跳此曲是在「本能寺之變」時,可能許多日本小說家或電視大河劇編劇都在現場聽聞到,而13000名明智軍竟然都沒聽聞到...lol),從居城清洲城出發。
8時左右開始有些忠心的部屬追隨信長,信長到熱田神宮拜拜一下祈求戰勝。
面對今川大軍的織田信長實際上放棄迂迴的奇襲作戦。(「無茶です! 多勢に無勢なんです! 全軍玉砕ですよっ!」)
10時頃,陸陸續續收到2,000人加入信長軍,前進善照寺砦。
今川義元前往大高城途中

今川軍的先鋒松平隊猛攻丸根砦,織田軍500多名出城外與松平元康展開白兵戰,大将佐久間盛重討死。
鷲津砦篭城戦飯尾定宗、織田秀敏討死,飯尾尚清敗走。
中午左右、鳴海城附近的中嶋砦守將佐々政次、千秋四郎300多人部隊知道主公信長出陣的消息,單獨攻撃今川軍的前衛。
勇氣可嘉但人少還是會被殺死,佐々政次、千秋四郎討死。
今川義元聽到丸根、鷲津両砦陥落後加上中嶋砦緒戦勝利,「A~A~O」之聲響徹雲霄。
大高城周邊制壓完畢,今川義元率領本隊從沓掛城出發,向西準備前往大高城。
現在士氣高漲的今川軍只要解決鳴海城周圍的丹下砦、善照寺砦、中嶋砦就可直逼清洲城
織田分遣隊分散今川注意力
惡耗連連的織田軍在11時到12時左右,「大傻瓜」織田信長決定由善照寺砦出撃。
織田軍在善照寺一地兵分兩路,本隊由信長率領往南前往中島砦,之後沿由東海道往今川軍進攻。
而分遣隊(人數不明)前田利家率領則渡過手越川,進行擾亂戰,攻擊今川軍分隊松井宗信隊與井伊直盛隊企圖吸引今川注意力。
桶狹間山 下午13時的豪雨
下午13時左右,突如其來降下豪雨,雙方分遣隊都難以聯絡,狀況不明。使織田軍分散今川注意力的目的無法達成,反而使「大傻瓜」織田信長兵力更不足2000人,視界非常惡劣,根本看不到前方狀況。
今川軍前進大高城途中,路經「桶狹間山」。
「桶狭間山」是現在豊明市古戦場以南標高64.9m的地點,現代沒有「桶狹間山」這座山名,後人推測應該是沓掛城與大高城之間的中央點,離織田軍中島砦僅有3公里,可俯瞰中島砦。
以前通説的「迂迴奇襲說」是說織田信長決定在"雨中迂迴"地從太子根山向桶狹間奇襲,不過近代考據今川義元並非駐紮於山谷間,此說法已經逐漸成為否定的「非主流」見解。
「大傻瓜」信長認為敵軍運糧進大高城,又與我方兩處堡壘苦戰,應已疲憊不堪,伺機前進至今川軍附近。
今川義元5000人剛好因雨於桶狭間山設立本陣休息躲雨,傳聞此情報是由簗田政綱所提供。
所以織田信長正面朝向桶狹間山的今川軍進軍。
近來學者研究「大傻瓜」織田信長可能根本不知道今川義元本陣在哪裡?
只是突然發現標高64.9m的丘陵地有在今川的部隊出現,是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戦」。

(圖源:桶狭間の戦い450年 - 桶狭間古戦場保存会)
正面遭遇戰變成「奇襲」
而這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戦」會變成日本史上3大「奇襲」戰之一的原因是-還是下午13時左右開始的豪雨還沒停。
許多日本小說或電視節目,呈現織田軍是在豪雨中殺入今川本陣....但實際上織田軍是等雨停之後才發動攻擊,因為下雨鐵炮是無法使用的,殺死今川義元之一的服部小平太出身津島,就是負責鐵炮購買事宜,亦是鐵炮部隊隊長之一。
織田信長出動他精華的鐵炮部隊,不放在清洲城做最後防衛戰,顯然已把全部家當賭在這次決戰。
今川將領朝比奈親德的報告書狀中曾提到「當義元被取首時,他受鐵炮擊傷故無力救援」。
織田軍挖到寶確認今川義元本隊在此,偷偷摸摸接近標高64.9m的丘陵地-「桶狹間山」。
遮掩視線的豪雨終於在14時左右停止.....視線大為明朗,今川軍突然發現敵人竟然「近在眼前」!!!...
今川義元起初以為營內某處失火了或士兵在打架,不以為意。
直到織田鐵炮隊開火,突如其來的鐵彈襲來,造成今川軍前線混亂。
然後織田軍集體衝入今川義元本陣。
當今川義元得知是織田軍進擊時,立即讓300名騎兵密密麻麻圍住自己,邊打邊退。雖說戰國時代匯集來的雜兵,戰鬥訓練通常都不夠,但已有十分準備的2000烏合之眾集中猛攻5000恍神中的今川軍造成極大混亂。
織田信長深知此良機不可失,下馬親自衝鋒出戰,信長親衛隊(馬廻)更是勇猛無比各個爭先。
水野背襲今川本陣說
刈谷城
天文21年(1552年)水野信元就與尾張織田信秀同盟(織水同盟),但今川大軍經過其領地時卻宣告「中立」。
有人認為,中立的刈谷城主水野信元,桶狭間戰役時在織田信長聯絡下,發兵背襲今川本陣。
刈谷城的水野氏喜歡偷襲他人早有「前科」,在尾張的織田信秀時代,趁三河岡崎城松平家當主松平清康於1535年(天文4年)逝世,繼承的松平廣忠年僅15。
織田信秀遂在1540年(天文9年)收買了松平家的刈谷城城主水野忠政,出兵攻擊松平廣忠。
廣忠雖然最後與水野氏和好,但仍無法抵擋織田信秀的侵攻,遂向今川義元求援。義元率軍西進以救廣忠,和信秀軍交戰。
鳴海城主岡部元信認為桶狭間戰役是刈谷城投向織田方發動背襲,才導致今川軍恐慌崩潰、義元授首。
所以返回途中拿著義元的頭對刈谷城進行報復性攻擊,導致水野信元之弟水野信近戰死。
「乱取り」状態急襲説
明治時代對於桶狹間之戰,日本陸軍以織田信長迂回奇襲説為中心、近年又以信長公記的記錄正面攻撃説為主流。
但從其他史料中發現,徳川家康其實有對桶狹間之戰發表過評論:「今川軍在搶劫中,疏忽大意所致(今川軍が略奪し、油断していた)」。
日本戰國時代士兵掠奪行為稱為「乱取り」,大名們通常默認會他們的乱暴狼藉,甚至作為獎勵。
當時今川軍正忙於搶農作物(苅田)、女人、兒童(子供)當奴隸販賣與強姦女性,抵抗則殺之惡行。
混亂敗走 田樂狹間
覺悟到劣勢的今川義元下令全軍退却。但是「桶狹間山」上的今川本陣,双方的大将士卒殺成一團形成亂戰、連織田鐵炮隊都丟掉貴重的鐵炮,執長槍與打刀混入今川本陣肉搏。
信長的馬廻親衛隊也突入義元的旗本部隊,搜尋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本想往沓掛城方向撤退,但前路北西角戰成一團被阻,被迫坐著轎子往地勢較低的田楽狭間(窪地)移動。
今川義元之死
據『信長公記』記載,今川義元在田樂狹間,捨棄了轎子,在30騎親衛隊部下形成圓形保護圈騎上馬想快速落跑。

(服部小平太長槍攻擊義元)
但信長的馬廻兼鐵炮部隊隊長服部小平太(服部一忠)拿著長槍首先追上,今川義元因體胖,跌落馬下,服部小平太長槍襲來,今川義元師承剣豪林崎重信,拔出愛刀「宗三左文字」回手一刀便斬傷服部的右膝。
今川30騎親衛隊回來護駕,今川織田軍雙方又殺成一團。
服部小平太負傷後,惱火的今川義元正欲補上一刀送他上路,就聽到後面“卡叉”一聲,一把刀穿透具足,捅進了義元的背部。
根據『改正三河後風土記』記載背後捅刀子的那位仁兄叫毛利新助(毛利良勝),是信長親衛隊(馬廻)中的新來的菜鳥兵。
被捅了一刀之後的今川義元,仍然保持了高度的戰鬥力,他回過身子,對著新助就是一腳,因腿短沒踢中,自己反而摔了下去。
毛利新助趁勢往今川義元身上一壓,手上明晃晃的打刀就直往對方的脖子割去。
在這離腦袋被割下來的瞬間,5月19日倒霉透頂的今川義元一把抓住毛利新助左手,狠狠地咬斷兩根手指....
關於毛利新助手指斷掉另有一說法....
今川義元死前因力竭且身軀肥大倒臥在地不起,依舊破口大罵服部小平太與毛利新助。
也不知道今川義元罵了什麼?毛利新助由於激憤,跨坐在今川義元的身上以左手揮拳重擊今川義元下巴,碰巧今川義元張口就將壓在他身上的毛利新助小指頭咬斷。
今川義元的愛刀・宗三左文字(太刀)與首級被獻給「尾張的大傻瓜」織田信長。
大將突然隕命,今川軍陣腳大亂,織田軍士氣大振,此役以大勝告終。
鳴海城換人頭
總大將今川義元與松井宗信、久野元宗、井伊直盛、由比正信、吉田氏好、一宮宗是、蒲原氏徳等有力武将都陣亡,残餘諸隊往駿河退却。
松平元康捨棄大高城退回岡崎城近大樹寺(松平家菩提寺),岡崎城今川軍城代山田景隆怕松平元康造反也捨城逃回駿河。
元康接収岡崎城入城。松平元康(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康)也脫離了在駿府城(今川氏的根據地)的11年人質生涯。
尾張・三河国境內今川方諸城依然抵抗織田方,6月21日(7月14日)織田信長沓掛城攻略,沓掛城城主近藤景春戰死。
但鳴海城城主岡部元信以下仍然持續頑強抵抗。元信與織田信長交涉、以自己撤出鳴海城為條件,請求交換將義元的首級賜回帶到駿河國安葬。織田信長同意,鳴海城開城。
經過一連串的戰鬥,西三河到尾張的今川氏勢力全被掃除,君臨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没落,織田勢力急速擴大。
今川義元 豪雨後的惡運
信長鳴海大高包圍網


此戰之後,織田氏尾張・三河勢力国境線大衰退、尾張国内的鳴海城(愛知県名古屋市緑区)、大高城(愛知県名古屋市緑区大高)、沓掛城(豊明市沓掛町)一帶全落入號稱「東海道一弓取」今川義元之手,締造今川氏的最盛期。
今川任命岡部元信為鳴海城城主,鵜殿長照為大高城城主,近藤景春為沓掛城城主。
此後,織田氏一直逆襲此3城想光復失土,永禄2年(1559年)織田信秀之子「尾張的大傻瓜(尾張の大うつけ)」織田信長為統一尾張。
織田信長在鳴海城周圍建築丹下砦、善照寺砦、中嶋砦以制壓鳴海城。
鳴海城以南的大高城,織田氏築了丸根砦、鷲津砦包圍。
再將鳴海城和沓掛城之間的聯繫切斷,進一步孤立今川軍前線諸城通路及糧道。
尾張侵攻 今川拔網
今川義元於天文23年(1554年)和甲斐武田家、相模北條家組成「三國同盟」,以確保無後顧之憂。
1557年今川義元讓出國主地位給嫡子今川氏真,不過仍在幕後掌控實權。
永祿3年(1560年)五月,今川義元認為尾張國內的政情混亂,且美濃國的齋藤道三,即織田信長的岳父與嫡長子齋藤義龍內亂,兵敗被殺,是以今川認為尾張孤立無援,
因此以「上洛勤皇」之名欲上京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則為消除西北的織田隱患而動員了2萬5千人出兵入侵尾張,對外則號稱4萬人之眾,為「上洛」之行清除障礙。
不過,據日本學者考證「義元上洛」是日本幕末栗原信充編寫『重修真書太閤記』(1852~1858)時才出現的「劇情」。
真正的原因,尾張本來有今川一門的今川仲秋任尾張守護,其後裔是那古野城的今川那古野氏(室町幕府奉公衆的今川氏)。
也就是「尾張自古就是今川氏的一部份」。
而義元的弟弟今川氏豊入繼今川那古野氏為養子成為那古野城主,享禄5年(1532年),勝幡城主織田信秀用奇計奪取那古野城。
今川氏豊出逃流亡去京都,後被哥哥今川義元迎回收留。
為了讓弟弟今川氏豊能再擁有尾張領地。
理所當然,做哥哥的今川義元就決定奪取那古野城與消滅織田氏。
永祿3年(1560年)5月12日.............................
今川陸海2路入侵尾張地區:
陸路:今川義元先在駿河召開誓師儀式,麾下大兵就分兩路由東海道至尾張西進,先鋒到沓掛川。
海路:服部左京亮率領的水軍船隊載運攻擊熱田、津島、蟹江等處,當沿海地區被佔領,織田家自然會因喪失經濟來源趨向敗亡。
18日今川方松平元康突破織田軍對大高城的包圍率軍運糧至大高城。
義元於沓掛城進行夜間軍事會議,指派大將朝比奈泰朝進攻鷲津城,命令松平元康攻下丸根城,兩軍之間則有鵜殿長照率領3千人作為戰略預備隊接應
翌19日(6月12日)3時頃,松平元康與朝比奈泰朝開始攻擊織田軍的丸根砦、鷲津砦。
「大傻瓜」的出城野戰
19日清晨當丸根砦、鷲津砦攻撃開始時,鷲津砦守將織田秀敏派人將今川方的行動及時報告了「大傻瓜」織田信長,織田信長與家老、臣下進行軍事會議,眾將大多主張堅守清洲城寨。
《信長公記》中記載信長只與重臣閒聊家常,最後結論一句:「夜深了,請各自退下。」
斥候傳信告知今川義元目前信長還在清州城內飲酒作樂,不僅夜夜笙歌,還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一起跳舞,今川義元於是判定信長是束手無策而自暴自棄了。
凌晨4時「大傻瓜」唱跳完一首能樂「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ひとたび生を得て、滅せぬ者の有るべきか。」幸若舞「敦盛」後(信長下次唱跳此曲是在「本能寺之變」時,可能許多日本小說家或電視大河劇編劇都在現場聽聞到,而13000名明智軍竟然都沒聽聞到...lol),從居城清洲城出發。
8時左右開始有些忠心的部屬追隨信長,信長到熱田神宮拜拜一下祈求戰勝。
面對今川大軍的織田信長實際上放棄迂迴的奇襲作戦。(「無茶です! 多勢に無勢なんです! 全軍玉砕ですよっ!」)
10時頃,陸陸續續收到2,000人加入信長軍,前進善照寺砦。
今川義元前往大高城途中

今川軍的先鋒松平隊猛攻丸根砦,織田軍500多名出城外與松平元康展開白兵戰,大将佐久間盛重討死。
鷲津砦篭城戦飯尾定宗、織田秀敏討死,飯尾尚清敗走。
中午左右、鳴海城附近的中嶋砦守將佐々政次、千秋四郎300多人部隊知道主公信長出陣的消息,單獨攻撃今川軍的前衛。
勇氣可嘉但人少還是會被殺死,佐々政次、千秋四郎討死。
今川義元聽到丸根、鷲津両砦陥落後加上中嶋砦緒戦勝利,「A~A~O」之聲響徹雲霄。
大高城周邊制壓完畢,今川義元率領本隊從沓掛城出發,向西準備前往大高城。
現在士氣高漲的今川軍只要解決鳴海城周圍的丹下砦、善照寺砦、中嶋砦就可直逼清洲城
織田分遣隊分散今川注意力
惡耗連連的織田軍在11時到12時左右,「大傻瓜」織田信長決定由善照寺砦出撃。
織田軍在善照寺一地兵分兩路,本隊由信長率領往南前往中島砦,之後沿由東海道往今川軍進攻。
而分遣隊(人數不明)前田利家率領則渡過手越川,進行擾亂戰,攻擊今川軍分隊松井宗信隊與井伊直盛隊企圖吸引今川注意力。
桶狹間山 下午13時的豪雨
下午13時左右,突如其來降下豪雨,雙方分遣隊都難以聯絡,狀況不明。使織田軍分散今川注意力的目的無法達成,反而使「大傻瓜」織田信長兵力更不足2000人,視界非常惡劣,根本看不到前方狀況。
今川軍前進大高城途中,路經「桶狹間山」。
「桶狭間山」是現在豊明市古戦場以南標高64.9m的地點,現代沒有「桶狹間山」這座山名,後人推測應該是沓掛城與大高城之間的中央點,離織田軍中島砦僅有3公里,可俯瞰中島砦。
以前通説的「迂迴奇襲說」是說織田信長決定在"雨中迂迴"地從太子根山向桶狹間奇襲,不過近代考據今川義元並非駐紮於山谷間,此說法已經逐漸成為否定的「非主流」見解。
「大傻瓜」信長認為敵軍運糧進大高城,又與我方兩處堡壘苦戰,應已疲憊不堪,伺機前進至今川軍附近。
今川義元5000人剛好因雨於桶狭間山設立本陣休息躲雨,傳聞此情報是由簗田政綱所提供。
所以織田信長正面朝向桶狹間山的今川軍進軍。
近來學者研究「大傻瓜」織田信長可能根本不知道今川義元本陣在哪裡?
只是突然發現標高64.9m的丘陵地有在今川的部隊出現,是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戦」。

正面遭遇戰變成「奇襲」
而這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戦」會變成日本史上3大「奇襲」戰之一的原因是-還是下午13時左右開始的豪雨還沒停。
許多日本小說或電視節目,呈現織田軍是在豪雨中殺入今川本陣....但實際上織田軍是等雨停之後才發動攻擊,因為下雨鐵炮是無法使用的,殺死今川義元之一的服部小平太出身津島,就是負責鐵炮購買事宜,亦是鐵炮部隊隊長之一。
織田信長出動他精華的鐵炮部隊,不放在清洲城做最後防衛戰,顯然已把全部家當賭在這次決戰。
今川將領朝比奈親德的報告書狀中曾提到「當義元被取首時,他受鐵炮擊傷故無力救援」。
織田軍挖到寶確認今川義元本隊在此,偷偷摸摸接近標高64.9m的丘陵地-「桶狹間山」。
遮掩視線的豪雨終於在14時左右停止.....視線大為明朗,今川軍突然發現敵人竟然「近在眼前」!!!...
今川義元起初以為營內某處失火了或士兵在打架,不以為意。
直到織田鐵炮隊開火,突如其來的鐵彈襲來,造成今川軍前線混亂。
然後織田軍集體衝入今川義元本陣。
當今川義元得知是織田軍進擊時,立即讓300名騎兵密密麻麻圍住自己,邊打邊退。雖說戰國時代匯集來的雜兵,戰鬥訓練通常都不夠,但已有十分準備的2000烏合之眾集中猛攻5000恍神中的今川軍造成極大混亂。
織田信長深知此良機不可失,下馬親自衝鋒出戰,信長親衛隊(馬廻)更是勇猛無比各個爭先。
水野背襲今川本陣說

天文21年(1552年)水野信元就與尾張織田信秀同盟(織水同盟),但今川大軍經過其領地時卻宣告「中立」。
有人認為,中立的刈谷城主水野信元,桶狭間戰役時在織田信長聯絡下,發兵背襲今川本陣。
刈谷城的水野氏喜歡偷襲他人早有「前科」,在尾張的織田信秀時代,趁三河岡崎城松平家當主松平清康於1535年(天文4年)逝世,繼承的松平廣忠年僅15。
織田信秀遂在1540年(天文9年)收買了松平家的刈谷城城主水野忠政,出兵攻擊松平廣忠。
廣忠雖然最後與水野氏和好,但仍無法抵擋織田信秀的侵攻,遂向今川義元求援。義元率軍西進以救廣忠,和信秀軍交戰。
鳴海城主岡部元信認為桶狭間戰役是刈谷城投向織田方發動背襲,才導致今川軍恐慌崩潰、義元授首。
所以返回途中拿著義元的頭對刈谷城進行報復性攻擊,導致水野信元之弟水野信近戰死。
「乱取り」状態急襲説
明治時代對於桶狹間之戰,日本陸軍以織田信長迂回奇襲説為中心、近年又以信長公記的記錄正面攻撃説為主流。
但從其他史料中發現,徳川家康其實有對桶狹間之戰發表過評論:「今川軍在搶劫中,疏忽大意所致(今川軍が略奪し、油断していた)」。
日本戰國時代士兵掠奪行為稱為「乱取り」,大名們通常默認會他們的乱暴狼藉,甚至作為獎勵。
當時今川軍正忙於搶農作物(苅田)、女人、兒童(子供)當奴隸販賣與強姦女性,抵抗則殺之惡行。
混亂敗走 田樂狹間
覺悟到劣勢的今川義元下令全軍退却。但是「桶狹間山」上的今川本陣,双方的大将士卒殺成一團形成亂戰、連織田鐵炮隊都丟掉貴重的鐵炮,執長槍與打刀混入今川本陣肉搏。
信長的馬廻親衛隊也突入義元的旗本部隊,搜尋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本想往沓掛城方向撤退,但前路北西角戰成一團被阻,被迫坐著轎子往地勢較低的田楽狭間(窪地)移動。
今川義元之死
據『信長公記』記載,今川義元在田樂狹間,捨棄了轎子,在30騎親衛隊部下形成圓形保護圈騎上馬想快速落跑。

但信長的馬廻兼鐵炮部隊隊長服部小平太(服部一忠)拿著長槍首先追上,今川義元因體胖,跌落馬下,服部小平太長槍襲來,今川義元師承剣豪林崎重信,拔出愛刀「宗三左文字」回手一刀便斬傷服部的右膝。
今川30騎親衛隊回來護駕,今川織田軍雙方又殺成一團。
服部小平太負傷後,惱火的今川義元正欲補上一刀送他上路,就聽到後面“卡叉”一聲,一把刀穿透具足,捅進了義元的背部。
根據『改正三河後風土記』記載背後捅刀子的那位仁兄叫毛利新助(毛利良勝),是信長親衛隊(馬廻)中的新來的菜鳥兵。
被捅了一刀之後的今川義元,仍然保持了高度的戰鬥力,他回過身子,對著新助就是一腳,因腿短沒踢中,自己反而摔了下去。
毛利新助趁勢往今川義元身上一壓,手上明晃晃的打刀就直往對方的脖子割去。
在這離腦袋被割下來的瞬間,5月19日倒霉透頂的今川義元一把抓住毛利新助左手,狠狠地咬斷兩根手指....
關於毛利新助手指斷掉另有一說法....
今川義元死前因力竭且身軀肥大倒臥在地不起,依舊破口大罵服部小平太與毛利新助。
也不知道今川義元罵了什麼?毛利新助由於激憤,跨坐在今川義元的身上以左手揮拳重擊今川義元下巴,碰巧今川義元張口就將壓在他身上的毛利新助小指頭咬斷。
今川義元的愛刀・宗三左文字(太刀)與首級被獻給「尾張的大傻瓜」織田信長。
大將突然隕命,今川軍陣腳大亂,織田軍士氣大振,此役以大勝告終。
鳴海城換人頭
總大將今川義元與松井宗信、久野元宗、井伊直盛、由比正信、吉田氏好、一宮宗是、蒲原氏徳等有力武将都陣亡,残餘諸隊往駿河退却。
松平元康捨棄大高城退回岡崎城近大樹寺(松平家菩提寺),岡崎城今川軍城代山田景隆怕松平元康造反也捨城逃回駿河。
元康接収岡崎城入城。松平元康(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康)也脫離了在駿府城(今川氏的根據地)的11年人質生涯。
尾張・三河国境內今川方諸城依然抵抗織田方,6月21日(7月14日)織田信長沓掛城攻略,沓掛城城主近藤景春戰死。
但鳴海城城主岡部元信以下仍然持續頑強抵抗。元信與織田信長交涉、以自己撤出鳴海城為條件,請求交換將義元的首級賜回帶到駿河國安葬。織田信長同意,鳴海城開城。
經過一連串的戰鬥,西三河到尾張的今川氏勢力全被掃除,君臨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没落,織田勢力急速擴大。
by cwj36
| 2010-09-01 05:01
| 【Total War 織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