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06月 28日
1585 神川合戦
日本戰國「表裏比興」
真田昌幸 Sanada Masayuki
神川合戰 (第一次上田合戰)

真田昌幸(1547年-1611年7月13日),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及大名,信濃上田城城主,真田幸隆之三男。誕下4男7女,當中包括了長男真田信之及次男真田信繁。
1547年真田昌幸出生,7歲時父親真田幸隆將他送往甲斐成為了武田晴信(信玄)的人質。
真田昌幸年少時過繼到武藤家做養子,名為武藤喜兵衛,青年時期擔任武田信玄的隨侍。
首次上戰場是第四次川中島之戰,當時的身份的武田家足輕大將。
1575年武田勝賴徵召大規模部隊西征,在長篠之戰(設樂原)被德川織田聯軍大敗,2名兄長真田信綱及真田昌輝陣亡,真田昌幸遂改回原姓以繼承真田家督。
1582年(天正十年)武田氏滅亡後不久,織田信長也於本能寺的大火中死去,德川家康與北條氏政為爭奪武田家的舊領於信濃、上野對陣。
然而由於清州會議之後羽柴秀吉的勢力發展極快,明顯感覺到壓力的兩者終於達成和議,家康將女兒嫁給氏政之子氏直。
1585年(天正十三年)雙方達成分割武田家遺領的協定,佐久、諏訪歸德川家,上州歸北條家。
可是,真田昌幸拒絕了德川家康要他讓出上州沼田領地給北條家的命令,真田昌幸毅然答覆德川家康說:「沼田領地是我祖先傳下來的土地,不是德川家的領土。」從而與德川家康對立。
1585年7月,真田昌幸以次子真田信繁(也就是真田幸村 娶大谷吉継的女兒)和堂弟矢澤賴康(賴綱之子)為人質,從德川家轉投到上杉景勝麾下。
真田昌幸之所以投靠從前武田家的宿敵、一直與自己敵對的上杉家,自然是出於保證自己後方不受攻擊,並且可以借助上杉家援軍的考慮。
據說上杉景勝聽到這個消息苦笑著說:「是真的嗎?以後不要背叛上杉家才好。」出於牽制家康和利用真田家兵力的考慮,景勝還是同意了真田昌幸的臣從。
上杉景勝十分欣賞真田信繁之才,特意給予他埴科郡一千貫文的知行。

同年8月,勃然大怒的家康派遣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平岩親吉等譜代家臣和信濃的國人眾,動員了近7000人的兵力逼近上田城。
而此時真田昌幸在上田城所能調動的只有200餘騎和雜兵1500人(《加澤記》)約2000人的兵力。
真田昌幸派遣使者向上杉景勝請求援兵,海津城城代須田滿親率領上杉軍越過地藏峠在根小屋城佈陣,以牽制德川軍。
因此真田信繁留在上杉家做人質,向上杉家老直江兼續請求並被允許領兵參戰。
(真田信繁曾參加此戰的說法是不符合史實的,那時他應該還留在上杉家做人質,說他向景勝請求並被允許領兵參戰只是後世小說家的杜撰而已,沒有任何史料證據。)

遙見上田城的鳥居元忠等人曾信心百倍的誇口說道:「這種城池,哪能撐得過3天!」的確,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平岩親吉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將,所率領的是在前一年的「小牧、長久手合戰」中擊敗羽柴秀吉大軍、士氣高昂的精銳部隊,兵力又是守軍的4倍,也難怪他們會這樣想了。
真田昌幸得知德川軍逼近後,召開軍議鎮定自若地說道:「敵軍雖然是我們的4倍,但我們掌握著有利的地形,只要我們臨機應變調度好士兵,一定可以擊垮他們。數天之後,真田家的武名必將轟動天下!」
得知德川軍已抵達國分寺後,昌幸只留下5百名士兵與自己一起留在上田城進行籠城戰,在城下佈置了千鳥柵,並讓嫡子真田信之(= 真田信幸 娶本多忠勝之女小松姬後來支持德川家康)率領2百人去神川邊挑釁、引誘德川軍。
同時真田昌幸在戶石城、丸子城、矢澤城和上田城的城下町中都配置了守兵與佈置千鳥柵。
並在上田城城下町安排1000名無武裝農民帶著紙旗假冒軍隊。

8月2日德川軍發起攻擊,並被對岸真田信之率領小部隊不斷的挑釁所激怒,爭先恐後地渡河追擊,真田信之成功地將德川軍誘入上田城的城下町中。
德川軍經過靜悄悄的城下町,直逼上田城而來。
他們都急於奪得頭功,而沒有去想為什麼大軍殺來,城下町竟會如此安靜?這難道不可疑嗎?
德川軍似乎十分順利地殺到二之丸的門前,並想著很快就能一鼓作氣攻佔整個上田城。
某些逃往內城的真田軍又潛繞回二之丸,關閉城門,

乍看之下...毫無攻勢地直接誘導德川軍進入城內的「慘敗戰法」,其實正是謀將真田昌幸反攻的秘策。
在本丸櫓中,身穿甲胄正在下著圍棋的真田昌幸聽著前方不斷傳回的消息,下棋的手並沒有停下來,當聽到德川軍已經攻到二之丸門前時......
「敵軍塞滿了二之丸」
真田昌幸才說道:「先下到這裏吧,我去去就來。」
此時德川軍已經攻到本丸的城牆之下,勝利看起來離他們只有一步之遙,想來當時每個德川軍將士的心中都在想著也許自己能奪取第一個攻入本丸的頭功。
突然,從城牆上落下許多的石頭和大木,同時鐵炮和弓箭如雨點般向德川軍射去,德川軍很快就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反擊弄懵了。
先前假裝已經敗退的真田信之也領軍從側背迂回突襲德川軍,此時戰爭經驗頗為豐富的大久保忠世才猛然醒悟,大聲叫道:「不好,中計了!」
「把敵人變成糞土!」察覺制勝的時機已經來臨,真田昌幸親自率領5百名士兵打開城門殺了出來,毫無心理準備的德川軍很快就陷入混亂之中。

在狹窄的城內遭到前後夾擊,慌不擇路的德川軍四散奔逃,然而來時靜悄悄的城下町中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和千鳥柵切斷了德川軍的退路。
緊接著真田家的伏兵從城下町中殺了出來,真田信之也領兵從後夾擊,德川軍此時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簡直不知如何是好。
1000名無武裝上田城農民帶著紙旗假冒軍隊更跑到德川軍軍後面搖旗吶喊,德川軍誤認真有埋伏的真田軍來襲怕後路被切斷,狼狽倉皇撤退到神川邊。
焦頭爛額好不容易逃到神川邊的德川軍很多人又被突然而來的大水沖走、溺死,這突如其來的大水是哪裡來的呢?
原來是真田軍事先在神川上游築了壩,一來便於引誘德川軍以為水淺而渡河,二來可於其敗退之時放水淹之。
至此德川軍的士氣完全崩潰,在上田城北戶石城的真田家守軍也開始追擊,德川軍潰不成軍。

這一戰,德川主將大久保忠世的3個兒子(忠生、忠賴、忠廣)全都戰死,報的出名字的人戰死350餘名,總計戰死1300餘人,而真田方僅僅損失了40人。
逃出很遠確信真田軍沒有追來的德川家將士,呆呆地遙望著上田城,似乎還沒有從剛才的惡夢中醒來。
8月20日,得到井伊直政率領的5000援軍後,德川軍重整旗鼓,為報一箭之仇,準備進攻上田城的支城丸子城。
真田昌幸在丸子城北的尾野山城增派了守軍,以牽制德川軍。

夜晚就放火驚擾睡夢中的德川軍,等他們爬起來察看時卻一個人影也沒有,如此反覆令德川軍將士不勝其煩而又無可奈何。
在上田城遭到真田軍奇襲而心有餘悸的德川軍,聽說真田軍背後的上杉家援軍將趕來參戰,那樣的話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勝算,士氣不振的德川軍終於在沒有攻佔一寸土地的情況下,於9月下旬黯然失色地退回三河。
經此一戰,真田家的武名果然如真田昌幸所言轟動天下,大久保忠世的弟弟大久保彥左衛門忠教戰後悲歎沒想到我軍的官兵如此不中用!
在《三河物語》中寫道:「就像不會喝酒的人被強灌酒一樣--。」
臣服豐臣秀吉
神川合戰之後,真田昌幸對上田城進行了改築和加固,並再次表現出他「表裏比興」(表裡不一)的一面,通過臣從豐臣秀吉,而讓德川家與上杉家都對他的背叛無可奈何。
什麼時代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表裡如一等美德都會講,日本戰國時代當然也講,但講歸講,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當時的「武士道」如藤堂高虎的家訓:「一生裡若沒有服侍過七位主君,根本不配被稱為『武士』。(武士たるもの七度主君を変えねば武士とは言えぬ)」,要忠君但可換人繼續忠心,似乎識時務還比較重要。
朝倉宗滴的名言:「做為武士是狗也罷,是畜生也罷,以最後勝利為本(武者は犬ともいへ、畜生ともいへ、勝つことが本にて候)」,也就武士可以無恥卑鄙,權謀狡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反正以勝為重。
後世經常以「表裏比興之者」評值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利用智謀轉投不同主君,特別是天正年代期間,在武田滅亡之後,曾是織田、上杉、北條、德川及豐臣家家臣。(網整)

:WTFM全軍破敵陣線
真田昌幸 Sanada Masayuki
神川合戰 (第一次上田合戰)

真田昌幸(1547年-1611年7月13日),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及大名,信濃上田城城主,真田幸隆之三男。誕下4男7女,當中包括了長男真田信之及次男真田信繁。
1547年真田昌幸出生,7歲時父親真田幸隆將他送往甲斐成為了武田晴信(信玄)的人質。
真田昌幸年少時過繼到武藤家做養子,名為武藤喜兵衛,青年時期擔任武田信玄的隨侍。
首次上戰場是第四次川中島之戰,當時的身份的武田家足輕大將。
1575年武田勝賴徵召大規模部隊西征,在長篠之戰(設樂原)被德川織田聯軍大敗,2名兄長真田信綱及真田昌輝陣亡,真田昌幸遂改回原姓以繼承真田家督。

然而由於清州會議之後羽柴秀吉的勢力發展極快,明顯感覺到壓力的兩者終於達成和議,家康將女兒嫁給氏政之子氏直。
1585年(天正十三年)雙方達成分割武田家遺領的協定,佐久、諏訪歸德川家,上州歸北條家。
可是,真田昌幸拒絕了德川家康要他讓出上州沼田領地給北條家的命令,真田昌幸毅然答覆德川家康說:「沼田領地是我祖先傳下來的土地,不是德川家的領土。」從而與德川家康對立。
1585年7月,真田昌幸以次子真田信繁(也就是真田幸村 娶大谷吉継的女兒)和堂弟矢澤賴康(賴綱之子)為人質,從德川家轉投到上杉景勝麾下。
真田昌幸之所以投靠從前武田家的宿敵、一直與自己敵對的上杉家,自然是出於保證自己後方不受攻擊,並且可以借助上杉家援軍的考慮。
據說上杉景勝聽到這個消息苦笑著說:「是真的嗎?以後不要背叛上杉家才好。」出於牽制家康和利用真田家兵力的考慮,景勝還是同意了真田昌幸的臣從。
上杉景勝十分欣賞真田信繁之才,特意給予他埴科郡一千貫文的知行。


而此時真田昌幸在上田城所能調動的只有200餘騎和雜兵1500人(《加澤記》)約2000人的兵力。
真田昌幸派遣使者向上杉景勝請求援兵,海津城城代須田滿親率領上杉軍越過地藏峠在根小屋城佈陣,以牽制德川軍。
因此真田信繁留在上杉家做人質,向上杉家老直江兼續請求並被允許領兵參戰。
(真田信繁曾參加此戰的說法是不符合史實的,那時他應該還留在上杉家做人質,說他向景勝請求並被允許領兵參戰只是後世小說家的杜撰而已,沒有任何史料證據。)

遙見上田城的鳥居元忠等人曾信心百倍的誇口說道:「這種城池,哪能撐得過3天!」的確,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平岩親吉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將,所率領的是在前一年的「小牧、長久手合戰」中擊敗羽柴秀吉大軍、士氣高昂的精銳部隊,兵力又是守軍的4倍,也難怪他們會這樣想了。
真田昌幸得知德川軍逼近後,召開軍議鎮定自若地說道:「敵軍雖然是我們的4倍,但我們掌握著有利的地形,只要我們臨機應變調度好士兵,一定可以擊垮他們。數天之後,真田家的武名必將轟動天下!」
得知德川軍已抵達國分寺後,昌幸只留下5百名士兵與自己一起留在上田城進行籠城戰,在城下佈置了千鳥柵,並讓嫡子真田信之(= 真田信幸 娶本多忠勝之女小松姬後來支持德川家康)率領2百人去神川邊挑釁、引誘德川軍。
同時真田昌幸在戶石城、丸子城、矢澤城和上田城的城下町中都配置了守兵與佈置千鳥柵。
並在上田城城下町安排1000名無武裝農民帶著紙旗假冒軍隊。

8月2日德川軍發起攻擊,並被對岸真田信之率領小部隊不斷的挑釁所激怒,爭先恐後地渡河追擊,真田信之成功地將德川軍誘入上田城的城下町中。
德川軍經過靜悄悄的城下町,直逼上田城而來。
他們都急於奪得頭功,而沒有去想為什麼大軍殺來,城下町竟會如此安靜?這難道不可疑嗎?
德川軍似乎十分順利地殺到二之丸的門前,並想著很快就能一鼓作氣攻佔整個上田城。
某些逃往內城的真田軍又潛繞回二之丸,關閉城門,

乍看之下...毫無攻勢地直接誘導德川軍進入城內的「慘敗戰法」,其實正是謀將真田昌幸反攻的秘策。
在本丸櫓中,身穿甲胄正在下著圍棋的真田昌幸聽著前方不斷傳回的消息,下棋的手並沒有停下來,當聽到德川軍已經攻到二之丸門前時......
「敵軍塞滿了二之丸」
真田昌幸才說道:「先下到這裏吧,我去去就來。」
此時德川軍已經攻到本丸的城牆之下,勝利看起來離他們只有一步之遙,想來當時每個德川軍將士的心中都在想著也許自己能奪取第一個攻入本丸的頭功。
突然,從城牆上落下許多的石頭和大木,同時鐵炮和弓箭如雨點般向德川軍射去,德川軍很快就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反擊弄懵了。
先前假裝已經敗退的真田信之也領軍從側背迂回突襲德川軍,此時戰爭經驗頗為豐富的大久保忠世才猛然醒悟,大聲叫道:「不好,中計了!」
「把敵人變成糞土!」察覺制勝的時機已經來臨,真田昌幸親自率領5百名士兵打開城門殺了出來,毫無心理準備的德川軍很快就陷入混亂之中。

在狹窄的城內遭到前後夾擊,慌不擇路的德川軍四散奔逃,然而來時靜悄悄的城下町中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和千鳥柵切斷了德川軍的退路。
緊接著真田家的伏兵從城下町中殺了出來,真田信之也領兵從後夾擊,德川軍此時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簡直不知如何是好。
1000名無武裝上田城農民帶著紙旗假冒軍隊更跑到德川軍軍後面搖旗吶喊,德川軍誤認真有埋伏的真田軍來襲怕後路被切斷,狼狽倉皇撤退到神川邊。
焦頭爛額好不容易逃到神川邊的德川軍很多人又被突然而來的大水沖走、溺死,這突如其來的大水是哪裡來的呢?
原來是真田軍事先在神川上游築了壩,一來便於引誘德川軍以為水淺而渡河,二來可於其敗退之時放水淹之。
至此德川軍的士氣完全崩潰,在上田城北戶石城的真田家守軍也開始追擊,德川軍潰不成軍。

這一戰,德川主將大久保忠世的3個兒子(忠生、忠賴、忠廣)全都戰死,報的出名字的人戰死350餘名,總計戰死1300餘人,而真田方僅僅損失了40人。
逃出很遠確信真田軍沒有追來的德川家將士,呆呆地遙望著上田城,似乎還沒有從剛才的惡夢中醒來。
8月20日,得到井伊直政率領的5000援軍後,德川軍重整旗鼓,為報一箭之仇,準備進攻上田城的支城丸子城。
真田昌幸在丸子城北的尾野山城增派了守軍,以牽制德川軍。

夜晚就放火驚擾睡夢中的德川軍,等他們爬起來察看時卻一個人影也沒有,如此反覆令德川軍將士不勝其煩而又無可奈何。
在上田城遭到真田軍奇襲而心有餘悸的德川軍,聽說真田軍背後的上杉家援軍將趕來參戰,那樣的話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勝算,士氣不振的德川軍終於在沒有攻佔一寸土地的情況下,於9月下旬黯然失色地退回三河。
經此一戰,真田家的武名果然如真田昌幸所言轟動天下,大久保忠世的弟弟大久保彥左衛門忠教戰後悲歎沒想到我軍的官兵如此不中用!
在《三河物語》中寫道:「就像不會喝酒的人被強灌酒一樣--。」
臣服豐臣秀吉
神川合戰之後,真田昌幸對上田城進行了改築和加固,並再次表現出他「表裏比興」(表裡不一)的一面,通過臣從豐臣秀吉,而讓德川家與上杉家都對他的背叛無可奈何。
什麼時代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表裡如一等美德都會講,日本戰國時代當然也講,但講歸講,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當時的「武士道」如藤堂高虎的家訓:「一生裡若沒有服侍過七位主君,根本不配被稱為『武士』。(武士たるもの七度主君を変えねば武士とは言えぬ)」,要忠君但可換人繼續忠心,似乎識時務還比較重要。
朝倉宗滴的名言:「做為武士是狗也罷,是畜生也罷,以最後勝利為本(武者は犬ともいへ、畜生ともいへ、勝つことが本にて候)」,也就武士可以無恥卑鄙,權謀狡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反正以勝為重。
後世經常以「表裏比興之者」評值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利用智謀轉投不同主君,特別是天正年代期間,在武田滅亡之後,曾是織田、上杉、北條、德川及豐臣家家臣。(網整)

:WTFM全軍破敵陣線
by cwj36
| 2010-06-28 14:08
| -古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