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06月 15日
愛戦士-直江兼續
日本「天下第一陪臣」」
(施工中)
直江兼續(1560年-1620年1月23日)上杉家重臣,他後來繼承直江氏,與伊達家臣片倉景綱並稱「天下第一陪臣」,更是日本七柱槍之一。
5歲開始成為上杉景勝的侍童·近侍。傳說因為兼續是美少年,受到上杉謙信寵愛,擔任謙信的近侍,但尚無史料足以佐證。
謙信暴卒的天正6年(1578年),上杉家爆發了御館之亂,年僅18歲的兼續協助景勝擊敗上杉景虎,幫助景勝快速佔領春日山城,成為平定亂事的功臣之一。
在唯利是圖、弱肉強食的戰國亂世中,卻出現了一個無時無刻不以「愛」為出發點,並且站在「義」的角度去思索人生價值的英雄——直江兼續。
直江兼續的軍裝頭盔上,有一個大大的「愛」字!
直江兼續在裝扮上有個很大的特徵,便是每回出兵上陣,頭上戴的盔甲,必會裝飾一個大大的「愛」字,遠遠即可望見。
因為他認為,身為一名武將,兵馬之道固然重要,但只是這樣卻算不上有領導他人的資格,必須再以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教誨自律,抱持「慈愛」之心憐憫眾人。所以,他才在盔甲上裝飾了「愛」字,而這樣的愛,正是通往實踐「義」理的必要途徑!
天正9年(1581年),景勝的親信直江信綱被毛利秀廣殺害。為免直江氏斷後,兼續奉景勝之命入贅直江家,娶直江景綱的女兒、信綱之妻阿船,繼承了直江氏,正式改名為直江兼續。
天正13年,兼續陪同景勝於越水城會見豐臣秀吉,據說秀吉讚賞兼續:「此人有氣吞天下的器量」。慶長3年(1598年)秀吉改封景勝到會津成為一百二十萬石的大名,外加米澤三十萬石賜予兼續,幾乎等同於大名的待遇,時人乃稱兼續是「天下第一陪臣」。
慶長3、4年秀吉、前田利家相繼逝世,德川家康勢力抬頭。在好友石田三成的請求下,兼續決定跟家康對立,放逐了主張與德川家和睦的上杉家重臣·藤田信吉。同時拒絕家康的上洛要求,執筆了著名的「直江狀」。
直江兼續做過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寫了一篇檄文,叫做"直江狀十六箇條",簡稱直江狀,一般學者都認為這是日後東西大合戰的導火線。不過,據近代學者的考證,現存《直江狀》很可能不是原文,而是後人偽造的。
據說景勝與石田三成等人早有密約,要東西夾擊,遏阻德川家康坐大之勢。越後國的大名堀秀治派遣了密探,經調查後向德川家康匯報「景勝有背叛之意」(上杉景勝に叛意あり)
家康得到上杉家語多譏諷的申辯狀-《直江狀》勃然大怒,引得非常能忍的他說出:「吾生六十三年閱狀無數,此為當中最無禮放肆之書狀!此小子豈人太甚,吾焉能容忍如此之作?」
或者不如說他必須做出大怒之態,否則就有損自己的威信。於是慶長五年(1600年)五月,德川家康以首席大老的名義要求各方大名出陣會津,討伐悖逆謀反的上杉氏。
義光は戦力集中の為、一部の支城の放棄を命じたが畑谷城を守る江口五兵衛などはこの命令を拒否して篭城、上杉軍は激しい抵抗を排除して攻略した。その後、同じく志村光安が守る長谷堂城と、里見民部が守る上山城を攻める。500名が守備する上山城攻めには4000名の別働隊があたり、守備側は野戦に出た。
上杉軍は約8倍の兵力を持ちながら守備側に挟撃され、大混乱の末に多くの武将を失うなど、守備側の激しい抵抗に遭って攻略できず、別働隊は最後まで兼続の本隊に合流できなかった。
長谷堂城攻めでは兼続率いる上杉軍本隊が1万8000名という兵力を擁して力攻めを行ったが、志村光安、鮭延秀綱ら1千名の守備兵が頑強に抵抗し、上泉泰綱を討ち取られるなど多数の被害を出した(長谷堂城の戦い)。
在關原之戰中,兼續於米澤城進行軍議,向最上氏發動攻擊,與最上義光等勢力爆發了「長谷堂城之戰」。最後在對方力守之下,加上伊達政宗的援軍,以及三成組成的西軍在「關原會戰」慘敗,最終撤退而終。
慶長6年(1601年),兼續隨同景勝上洛向家康請罪,景勝減封至米澤三十萬石,兼續六萬石。但兼續只自取六千石,其他分給其他大臣。家康知悉後讚嘆道:「能得如此之能臣,取天下可無難矣!」自此上杉家向德川家宣示忠誠。
慶長13年1月4日(1608年2月19日)兼續改名為重光,輔助景勝治理米澤藩,十年間把米澤發展成擁有繁榮城下町的豐城。
慶長19年(1614年)からの大坂の陣においても徳川方として参戦し、武功を挙げた。
元和5年12月19日(1619年1月23日)、江戸鱗屋敷で病死した。享年60。
元和5年(1619年),病逝於江戶,享年六十歲。葬於米澤市德昌寺(後來改為林泉寺)。據說兼續去世時,一向面無表情的景勝放聲痛哭,可見兩人之間的情誼。
日本大河ドラマ「天地人」
by cwj36
| 2010-06-15 17:08
| 【Total War 上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