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1674東寧王國在臺灣-鄭經西征

愛乳母 也愛江山~
面對侵華滿皇康熙鼎盛的國勢
挺直腰桿
「東寧建國,別立乾坤」-鄭經
臺灣東寧國王西征中國
Kingdom of Tungning


1674東寧王國在臺灣-鄭經西征_e0040579_1250227.jpg


鄭經(Cheng Ching 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元之,號式天,乳名錦,因此暱稱「錦舍」。為延平郡王,大明招討大將軍,台灣的統治者,鄭森(成功)長子。

即位後稱自己為嗣封世子,被英國人稱為台灣國王。

鄭森進攻台灣時,讓鄭經留守廈門,鄭經卻趁此機會,和弟弟的乳母陳昭娘發生婚外情,並且生了兒子鄭克臧

在當時華人的觀點,和乳母發生性關係被當作是亂倫。

因此鄭森命令鄭經,將那位乳母處死,鄭經卻暗中將她藏起來。

這件事後來被唐顯悅告發(他是鄭經正室——唐氏的祖父),鄭森一向執法嚴厲,鄭經違抗命令,使得鄭森相當生氣,他告訴防守金門、廈門的鄭泰、洪旭,要處死鄭經。

鄭泰、洪旭不肯執行鄭森的命令,使得台灣和金門、廈門呈現緊張關係。

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去世,在台灣的黃昭以鄭經得罪鄭成功,沒有資格繼承鄭氏王朝,聯合其他將領,擁立鄭成功的五弟鄭襲代理招討大將軍。

消息傳到廈門,鄭經宣佈自己為嗣封世子,鄭氏王朝因此分裂為二 。

此時鄭經為了解除清軍的威脅,提出將鄭氏王朝加入清朝的朝貢體系,但仍保留政府、軍隊,派使者前往北京和康熙帝交涉。

鄭經利用和清朝停戰的機會,於12月11日進攻台灣, 從禾寮港上岸並和黃昭戰鬥,黃昭被流箭射死,其餘軍隊向鄭經投降。

鄭經勝利後進入安平,處死幾位鄭襲的心腹,並將鄭襲帶回廈門,結束這場爭奪戰。

1663年一月,鄭經發現鄭泰和黃昭有書信聯絡,和清朝談判又是由鄭泰負責,鄭經開始懷疑他的忠誠,因此將鄭泰監禁,鄭泰的弟弟和兒子都投靠清朝。

而鄭氏王朝內鬥又再發生,使得人心開始不穩,許多將領陸續降清。

鄭經入台當年,旋即將東都改為東寧,並將原來的天興縣、萬年縣升為「州」。他對人家說,他不是不能戰,而是「不欲重苦沿海吾民,故效張仲堅(傳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末人又稱虬髯客“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 扶餘國 ,殺其主自立。”)遠絕扶餘,不與中土爭衡。」

1666年,鄭經所倚重的佐臣陳永華,在和鄭經的一次談話中也說到:「清朝亦知我們株守而無西意」(江日昇,《台灣外記》)。從談話中可知鄭經此時只有「株守」台灣之意,沒有西征的意圖。

1669年鄭經在給滿清的官員率泰的書信中說到:「曩歲思明﹝鄭成功改廈門為思明﹞之役,…全師而退,遠絕大海,建國東寧,別立乾坤,自以為休兵息民,可相安於無事。」(川口長孺,《台灣鄭氏紀事》)其中「東寧建國,別立乾坤」一句為日後臺灣建國人士尤為讚許。

荷蘭雖然被鄭成功擊敗,卻企圖奪回台灣;恰好康熙帝之前拒絕了鄭經的條件,也有意趁鄭氏王朝人心不穩,發動攻擊,荷蘭便和清朝結盟對抗鄭經。

11月18日,清荷聯軍進攻金門、廈門。

戰鬥中鄭軍雖然一度壓制清軍,但武裝難以和荷軍對抗,人數過少也無法持久作戰,鄭經決定放棄金門、廈門兩島,退往銅山島。

清荷聯軍戰勝後,荷軍統帥博多(Balthasar Bort)不斷催促清軍進攻台灣;但清朝傾向將鄭經招降,避免荷蘭佔領台灣,造成新的海上威脅, 雙方合作破裂,博多單獨進軍台灣。

1664年1月19日,博多率領約800荷軍在打狗上岸。

鄭經知道消息,提出將南澳島讓給荷蘭,作為雙方締結同盟對抗清朝的條件。

博多堅持要奪回台灣,不肯接受,繼續和鄭軍僵持,但他也無力攻下台灣,最後於3月1日返回巴達維亞。

不久鄭經拒絕了清朝的談和,但因為軍隊缺糧、人心也開始不穩,放棄銅山島而前往台灣。

鄭清談判破裂,使得荷蘭打算再次進攻台灣,荷軍於8月佔領基隆當做據點,並且遊說清朝派兵。

1665年四月,清荷聯軍進攻澎湖,卻在中途碰到颱風,損失很多船隻,只得撤退。

清朝也因此放棄進攻台灣,恢復和鄭氏王朝談判,但在1667年及1669年的兩次談判,都因鄭經不肯薙髮而沒有結果。

清軍威脅解除後,鄭經致力於台灣的平定,於1666年進攻基隆,雖然沒有攻陷,但荷軍終究認為基隆難以防守,於1668年棄守,荷蘭從此放棄奪回台灣。

鄭經退守台灣後,試圖透過貿易來提升國力。因為清朝實施遷界令,他接受陳永華的提議,賄賂清朝將領進行走私。

由沿海流民負責轉運貨物,當時台灣的漢人男多女少,甚至進行婦女的人口交易。流民也負責替鄭軍據守島嶼。

德川幕府是東寧王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大量輸入日本的銅、鉛、盔甲,以支援戰爭的需要,雙方的貿易量在1665年到1672年達到高峰, 而為了加強鄭、日的貿易關係,鄭經允許日本商人住在基隆。

:「臺灣王鄭經智勇雙全,比我們太閣豐臣秀吉還厲害~」

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因鄭經的邀請前來台灣,雙方於1672年簽訂通商條約。

鄭經因此透過英國獲得火藥和兵器,英國人也幫助鄭軍訓練炮兵,鄭經還借用英國炮兵打戰。

鄭經也於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派艦隊征討馬尼拉,但因為三藩之亂鄭經率軍西渡福建支援耿精忠而沒出兵菲律賓。

鄭經也自稱「東寧國主」,西洋人稱他叫做「The king of Tyawan」,1670年英人東印度公司負責人Henry Darces上書鄭經,稱呼他「Your Majesty」(陛下)。

到了1674更定官制後,鄭經的屬僚不再自稱「卑職」,而都改稱「臣」了。鄭經甚至不再如鄭成功時期那樣對明朝宗室、遺老的禮遇,而停止供應他們的生活費,使得明朝寧靖王淪落到竹滬(今高雄縣岡山一帶)開墾。

鄭經西征

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響應吳三桂發起的三藩事變,以提供戰船給鄭經,請求鄭經出兵,鄭經答應。

五月,鄭經從台灣出發,抵達廈門,要求耿精忠將漳州、泉州交給鄭經。

耿精忠這時已經擁有整個福建,認為鄭經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戰,拒絕鄭經的要求。

鄭經於是佔領海澄、同安,耿精忠則以斷絕和鄭經貿易作為報復,雙方開始交惡。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陸續投靠鄭經,耿精忠見鄭經聲勢逐漸高漲,向他交涉,希望將泉州交還,鄭經不允許。

1674東寧王國在臺灣-鄭經西征_e0040579_12524431.png耿精忠決定用武力奪回泉州,鄭經派劉國軒於塗嶺(今泉港區塗嶺鎮)擊退耿軍,接著又為了爭奪漳浦而發生戰鬥。

直到1675年一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約定,提供5艘戰船給鄭經,並以楓亭(今仙遊縣楓亭鎮)為界線,北方屬耿精忠、南方屬鄭經,雙方才停止鬥爭。

鄭經雖於之前兩次擊退廣東的清軍,仍然有潮州的轄縣不肯服從。與耿精忠和解之後,鄭經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劉國軒擊敗尚之信,自己率軍抵達海澄。

這時漳州守將黃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聯繫,鄭經懷疑他的忠誠,要他出城和自己見面、或者是派兵一同進攻,這兩項命令黃芳度都不服從,並於六月舉兵反抗。

鄭經親自包圍漳州,於11月22日將漳州攻陷,迫使黃芳度投井自殺。為了報復黃梧破壞鄭家祖墳,鄭經車裂黃梧、黃芳度的屍體,黃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處死。

1676年尚之信再次遭鄭軍擊敗,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陣營,並將惠州割讓給鄭經

這時鄭經已經擁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沒有清軍的領土讓他奪取,因此容易因領土爭奪和盟友起衝突。

五月,耿精忠打算會合吳三桂進攻江南,徵召汀州總兵劉應麟出師,劉應麟不願派兵,暗中聯絡鄭經,攻下汀州。

這件事造成鄭、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臨鄭、清包圍,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鄭經必須直接對抗清軍主力,他先派3萬人進攻福州,卻於11月20日在烏龍江被清軍擊敗,其他領地也相繼失守,鄭經只得退回廈門。

鄭經戰敗後,試圖堅守廈門。他派出將領防守福建、粵東、浙南沿海的島嶼,穩定軍心,等到劉國軒返回廈門,鄭經任命他統帥大軍,準備反攻閩南。

1678年3月10日鄭經派遣劉國軒先攻下江東橋,切斷漳州、泉州的聯繫,經過約3個月的包圍,於7月28日攻陷海澄,但接下來在漳州、泉州一帶的戰鬥,都沒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況出現僵局。

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復遷界令,北從福州、南到詔安的沿海都設立要塞, 並且蓋圍牆當作界線,使得東寧王國的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無法再透過賄賂清將進行交易。

經過多年的征戰,東寧王國的財務已經嚴重透支,軍隊又缺乏補給,鄭經只得放棄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所有據點,鄭經於1680年4月10日退回台灣,並將國事都交給兒子鄭克臧處理。

1681年3月17日,鄭經於承天府去世,享年四十歲。鄭經死後,重臣馮錫範聯絡鄭經諸弟,以鄭克臧非鄭氏骨肉為由,絞殺鄭克臧,立年僅十二歲的鄭經二子鄭克塽繼任。(東寧之變)

(維基百科)

FOR TAIWAN FREEDOM!!!

建島成一國,莫負臺灣土。



 TAIWAN is nothing,it's everything!

寶島壯麗,物產豐隆,臺灣世胄,遠東稱雄。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脫亞入歐,促進建國。
獨立維艱,緬懷諸先烈,勝選不易,莫徒務近功。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自由~民主~臺灣國。

by cwj36 | 2013-06-22 16:36 | 【東寧王國 Total War】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