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ETW時代的野戰火炮




炮兵連(Battery)

從普魯士菲特烈大帝的騎馬炮兵開始,歐洲各國紛紛仿效,騎馬炮兵無論是加農炮還是榴彈炮,炮身都安置在一個兩輪的炮架上。

各國炮兵連的官兵總數從150人到200人不等。其中每門炮有炮手7名(法軍12磅炮有8名),步兵若干,用來協助移動、調整火炮角度,炮兵連遭到攻擊時還可進行必要的抵抗。

每門炮另有一個放置彈藥箱的前車(limber),也是兩輪。運輸時,炮架和前車連到一起,組 成一個四輪馬車,方便拖曳。不同尺寸的火炮要求拖曳騾馬的數量也不同。

法軍的12磅炮,炮身、炮架連同前車重約2噸,依照地形要8~12匹馬來拖。英軍的 9磅炮和法軍的8磅炮要6~8匹馬。較輕的6磅炮和榴彈炮也要4~6匹馬。騎乘炮兵強調速度,所以通常取上面馬匹數量中的最大值。

通常騎兵攻佔敵方炮兵陣地後會先破壞火炮裝填工具。

ETW時代的野戰火炮主要使用的炮彈包括:實心炮彈(solidroundshot)、榴彈(commonshell)、霰彈(canister)和榴霰彈(sphericalcase)。


ETW時代的野戰火炮_e0040579_9201229.jpground shot=實心彈射擊(遠距離)

   實心炮彈是當時最常見的一種彈藥,約占各國軍隊彈藥配給和使用總量的70%~80%。球型彈是實心鐵球,大小、重量各不相同,有3磅、6磅、12磅等。這種炮彈可以用來對付不同目標:列隊的步兵、要塞等。攻擊的效果取決於炮彈的反彈效果、碾壓效果和直接的撞擊效果。

這種炮彈的結構極其簡單,一個固體的鐵球而已。相比其他彈藥,實心 炮彈的最大優點就是加工工藝簡單,材料成本也不高,易於生產和迅速補充。而且實心的炮彈穿透力很好。

在戰場上,實心炮彈適於射擊各類目標,不僅可以殺傷人 員和馬匹,而且可以破壞棱堡等野戰防禦工事。因為其彈道低伸,造成的毀傷呈線性,所以密集的步兵縱隊和步兵方陣往往是比較有價值的射擊目標。而隊形單薄的 步兵橫隊和騎兵則不宜於使用此類炮彈。

據記載,實心炮彈可以輕而易舉地打穿20排步兵的縱隊。而且,在較硬地面上的跳彈仍然具有一定的殺傷力。不過,實心 炮彈的缺點也很明顯:低平的彈道使其很難有效地打擊位於山坡反斜面處的敵方單位。

在乾燥的地面,跳彈可以放倒好幾十人,但是在潮濕的地面(例如滑鐵盧戰役),這種實心炮彈只會鑽倒泥裏。

ETW時代的野戰火炮_e0040579_9203359.jpgshrapnel shot=榴霰彈射擊(中距離)

  榴彈外觀也是球形,內部中空,有裝藥,利用爆炸後的破 片殺傷對方。內部裝藥靠插在彈丸開口處的引信引燃。引信是通常為一根中空的蘆管(reed)內置藥撚,裝填前根據所要射擊目標的距離裁剪相應長度的引信供 使用。

由於榴彈不是靠彈丸本身的動能,而是靠破片的動能毀傷敵方單位,所以可採取較為彎曲的彈道,由榴彈炮發射。這就很好地彌補了實心炮彈的不足。

除了用 來對付山坡後面的部隊,榴彈對開闊地上的各種隊形的敵方部隊均有相當的殺傷效果。理想的彈著點是目標隊伍的前方,或最好在敵方佇列的上空爆裂。

ETW時代的野戰火炮_e0040579_920532.jpgcanister shot=霰弹射擊(近距離)


   霰彈的名稱(Canister)本意就是圓筒,彈體外觀呈圓筒狀。外殼是一層薄鐵皮,底部是一個木質的膛片(sabot),彈體內裝有鐵質小彈丸(注 意:彈體裏並沒有火藥)。

霰彈除了按照通常的火炮型號區分彈藥外,還根據內裝彈丸大小分為重霰彈和輕霰彈。輕霰彈使用的彈丸約1.5盎司左右(1盎 司=28.25克),重的則在4盎司左右,各國會有不同,但是差別不大。

霰彈從原理上講更近似於槍而非炮,開火後膛片推動彈身前進。彈體離開炮膛的瞬間, 火炮內外壓差巨大,彈體外殼無法承受,隨即破裂,內裝彈丸勢必逬出,在空間中形成圓餅狀彈幕。這一彈幕會逐漸散開,劃過一個由炮口為定點的圓錐形空間,擊中目標。

  霰彈的原理決定了其更適於用加農炮直射(當然,當時的榴彈炮也有此彈種)。而且,有效射程 要近很多。英軍規定不可以在350碼以上使用霰彈。法軍的輕霰彈也基本控制在400以內使用。當然,法軍12磅炮所用的重霰彈在600~800米的距離仍 能有效殺傷敵方單位。

但是,在這個距離上彈幕早已完全散開,開炮的人恐怕都不清楚會命中誰。霰彈的這種“面”殺傷穿透力不強,適於展開的橫隊,所以機動支 援進攻的騎乘炮兵會配備較多霰彈。同樣,騎在高頭大馬之上,兩列橫隊攻擊的騎兵(正面的受彈面積更大)也就成了霰彈的另一極佳射擊目標。

 
ETW時代所有的炮兵連都是加農炮多於榴彈炮。看過各種炮彈的原理和用途,就會明白:那時候加農炮的使用率要遠高於榴彈炮,所以加農炮的數量較多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防禦時,炮兵被用來轟擊敵方攻擊縱隊或騎兵,殺傷敵方人員,打擊敵方意志,弱化攻勢。

攻擊時,炮兵可以動搖敵方陣線,為進攻部隊創造突破的戰機。無論進攻 還是防禦,炮兵都很少直接轟擊對方炮兵,因為按照當時的火炮精度,一個炮兵連的陣地實在太小了,不足以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目標。

到了拿破崙時代,法國通常集中使用炮兵連集群(massed batteries)的火炮削弱敵人的編隊。當時密集隊型(方陣、縱隊)在會戰中的使用遠遠超過散兵線的使用,一個炮兵連的亂彈齊射往往會造成前進敵人的重大傷亡。(網整)

:「ピーヒャラ ピーヒャラ パッパパラパ」WTFM STEAMWTFM 揭示板 
by cwj36 | 2009-10-27 09:04 | -Empire時代-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by cwj36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