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伊斯蘭國家政教合一統治者-哈里發&埃米爾 &蘇丹&沙阿&泰法

哈里發 Caliph

哈里發(阿拉伯語:خليفة‎ ḫalīfah/khalīfah;英語轉寫:Caliph),為哈里發國(khilāfa,意為哈里發統治之地)與烏瑪的統治者,是伊斯蘭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意為繼承者,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在穆罕默德死後,其弟子以Khalifat Rasul Allah(安拉使者的繼承者)為名號,繼續領導伊斯蘭教,隨後被簡化為哈里發。

哈里發本為阿拉伯帝國最高的統治者稱號,相當於一般所說的皇帝,但同時兼有統治所有遜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的意味,故又可以同時起了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的作用。

西班牙科爾多瓦(後倭馬亞王朝 白衣大食)的第8任埃米爾(912年—929年)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 al-Rahman III)在929年開始公然使用哈里發的稱號,從而徹底地與世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

在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哈里發擁有最高權威,管理着龐大的伊斯蘭帝國。阿拉伯帝國滅亡之後,「哈里發」的頭銜,僅作為伊斯蘭教宗教領袖的名稱,一直保存了下來,傀儡哈里發處於開羅的馬木留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鄂圖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埃及,時任哈里發的穆塔瓦基勒三世也被俘。塞利姆一世宣布自己繼承哈里發的職位。之後哈里發稱號便由鄂圖曼帝國蘇丹世襲,但1517年之後數百年歷代蘇丹均不常使用該稱號,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瀕臨解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重新強調自己的哈里發身分。1924年,哈里發制度被土耳其總統凱末爾廢除。

2014年6月29日,「伊斯蘭國」領袖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自立為哈里發,自稱易卜拉欣但未受大部分穆斯林承認。

埃米爾 Amīr

埃米爾(阿拉伯語:أمير‎‎,拉丁化:Amīr)是阿拉伯國家的貴族頭銜,此封號用於中東地區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突厥在歷史上亦曾使用過這個封號。

一般從音譯為埃米爾,亦有從其意思統帥意譯為總督,或從者功能意譯為國王、酋長、頭人、頭目、首領、信眾的長官等等,亦見有人以其作為貴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譯為親王、大公等等,舊譯作異密。

其名稱源自阿拉伯文的「amir」,意思是指「統率他人的人」或「國王」。

其最初本意有軍事統帥的意思,最早用於哈里發派駐在外的軍事統帥及各地總督,亦有作為最高級貴族稱號。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內亂,各地總督與哈里發之關係越發疏離,最後不少地方的埃米爾與哈里發均成為一種象徵式之從屬關係,埃米爾遂在此權力交替中取得一地之軍政大權,並成為當地之君王,隨著阿拉伯世界政權分裂之延續,埃米爾廣泛地成為由北非到中東的君主稱號。

Sultan 蘇丹

蘇丹(阿拉伯文:سلطان,英文: Sultan),是伊斯蘭教國家中,依照沙里亞法規設立的政教合一統治者。

伊斯蘭可蘭經上原指道德或宗教權威人士,後指政治權力,自11世紀起成為穆斯林統治者的稱號。

統治者蘇丹在古籍中可以見到「速魯檀」、「鎖魯檀」、「素里檀」、「唆里檀」、「算端」、「層檀」等不同名稱,近代也有人將其音譯為「素檀」。整體上來說,蘇丹在臺灣漢字與中文並沒有一致的譯名。

至於在現代華文裡,由於翻譯外國名詞時使用字彙的習慣有所改變,這些古代的譯名大都較少用到,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蘇丹」的譯名較廣為使用。

但是其很容易與非洲國家蘇丹(Sudan)造成混淆,該國雖是伊斯蘭國家,但與此處提到的元首稱謂完全無關。

Shah 沙阿

沙阿(臺灣漢字或譯為"沙")則是古代波斯君主統治者代名詞,神授的宗教與國家的領袖。
伊朗巴勒維王朝使用複合詞「沙阿‧沙阿」(shahanshah),意「萬王之王」。

Taifa 泰法

西班牙回教割據諸侯王之稱謂,如日本之「大名」。
by cwj36 | 2007-03-13 09:57 | 【Total War 阿拉伯 】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