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明朝與日本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天朝只有一個
想勘合貿易就必須成為天朝臣屬的一部份


足利義滿時代

明朝與日本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_e0040579_12322722.jpg「朝貢勘合貿易」ECFA模式,就是「番邦」來明朝當"龜孫子"臣屬般“朝貢”的時候將商品以“貢品”的名義, “朝貢”給中國老大。

而中國方面,則把中國商品以“回賜”的名義,“賞賜”給這些“仰慕天朝威儀”的番邦夷狄之外國人。

主要就是必須當中國的"龜孫子"般的臣屬國,天朝有了面子,中國皇帝高興了,恩賞之下,兩國才能做兩岸貿易。

西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遣使節要求日本取締倭寇(前期倭寇)並推薦日本朝貢。

當時日本南北朝對立,朝廷分裂為足利氏支持的位於京都的北朝與位於今奈良的吉野朝廷(南朝)。

在九州北部活動的南朝方面的懷良親王向明朝朝貢,被冊封為「日本國王」。

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為貿易接受博多商人肥富與僧祖阿基於「商人無祖國」,「有錢賺當當"龜孫子"般的臣屬明國也無妨」的建議,派使節去明國,被明廷冊封為「日本國王」,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後,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與中國貿易。

足利義滿命九州探題勦倭寇,明成祖發出致「日本國王源道義」國書(道義是義滿出家後法名)。

西元1404年(応永11年),雙方達成朝貢式的「勘合貿易」的兩岸協定,明朝禮部製作「勘合符」做為日本官方船隻證明,貿易船來到中國,交出勘合符與明朝持有的底簿比對,符合者勘合符收回並進行貿易。

明朝每一代皇帝各發行100道勘合符,皇帝死後剩下的直接收回。勘合貿易期間共發行600道勘合符。

貿易船在寧波核對勘合符,在北京交易,由於是朝貢形式,關稅及相關費用全免,成本甚低。

日本出口以銅、硫磺、黃金、刀劍、扇子、漆器為主,進口銅錢,後期進口生絲、紗、絹綢。永樂銅錢大量進入日本,成為後來日本的標準貨幣(永樂通寶)。

義滿死後,1411年(応永18年)四代將軍足利義持認為對明朝裝"龜孫子"般來朝貢中國,是喪權辱國的觀念,因此雙方來往中斷,直到1432年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時恢復,勘合貿易內容也修改為每十年一次,每次三艘船。

雙方貿易集中在博多與堺兩地,到了後期分別為大內氏與細川氏把持,兩派相爭,最後盡入大內氏之手。

大內氏滅亡,勘合貿易也中止。

東亞以倭寇(後期漢人倭寇)為主的走私貿易開始盛行。

倭寇交易時代

詳見:倭寇的真相

豐臣秀吉時代

1593年(萬曆21年、文祿2年)碧蹄館戰役之後,天朝天兵天將吃了鱉,武力無法解決只好靠和談,明國兵部尚書石星找來日本通沈惟敬出使日本,5月8日明朝與日本的兩岸合談架構協議「開催」,豐臣秀吉在名護屋會見了到達日本的明朝使團。

由於語言不通,雙方的會談仍就在沈惟敬小西行長之間進行。

豐臣秀吉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條件」七條:

一、迎明帝公主為日本天皇后
二、發展勘合貿易
三、明日兩國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歸還朝鮮,另外四道割讓於日本
五、朝鮮送一王子至日作為人質
六、交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王子及其他朝鮮官吏
七、朝鮮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為了「兩岸和平」答應了七條建議, 但沈惟敬向明神宗的的奏章中,卻只有後面關於朝鮮方面的條件,刪掉中日直接關係的三條(迎明帝公主為日本天皇后、發展勘合貿易、明日兩國武官永誓盟好),因為說了根本就不必談,明國是「天朝」耶,竟要求明帝公主「和番」?。

小西行長則對豐臣秀吉彙報說,明朝使者已經同意了豐臣秀吉的七條建議,只需派日使與明使一道去北京請大明皇帝最後批准。

就這樣,在兩方談判者欺上瞞下的斡旋後,雙方幾乎要達成「協議」。

1594年10月,日本議和使者小西如安與明朝使團一道去北京。

小西如安到了北京後,與兵部尚書石星進行了談判,一口答應了石星提出的三項條款:

一、日軍在受封後迅速撤離朝鮮和對馬
二、只冊封而不准求貢
三、與朝鮮修好不得侵犯

明神宗立即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並按小西如安提供的名單冊封了日本國大臣。

沈惟敬知道發展勘合貿易是豐臣秀吉發動戰爭的主因之一,不给豐臣秀吉些經濟好處,那還和談個屁,只好再偽作「関白降表」,請求明朝「勘合貿易の再開」。

明朝開始研究日本「封貢」勘合貿易問題,至於那些和親、割地、人質等敏感問題,則無人提及,看來有人做了手腳,極力蒙蔽了明神宗和整個朝廷。

期間,主戰和主和兩派官員大吵大鬧;漸漸,主和派佔了上風,但又分為「封貢並准」和「許封拒貢」兩派,朝議喋喋不休。

尤其「許封拒貢」派提出誰知道日本派來是貿易船還是海盜船?基於國防安全必須只能「許封拒貢」。

這時長年「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不理朝政的明神宗朱翊鈞突然說話了:「許封拒貢」!也即只允許冊封豐臣秀吉做日本國王,不准日本來明朝做生意,絲毫不肯「讓利」。

朱翊鈞不說則已,一說這便埋下了朝鮮再起戰火的禍端。

而朝鮮方面卻探聽了「協議」朝鮮要割讓大同江以南的「四道」給日本、朝鮮要送王子和大臣到日本作人質、日朝兩國大臣要交換誓約‧朝鮮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這些「協議」一旦落實,最大受害者將是朝鮮,難怪該國君臣極為憤慨,對沈惟敬罵口不絕,《宣祖實綠》一看,有關「沈惟敬講和誤國」、「我國終必因沈惟敬而亡矣」之說極多。

朝鮮宣祖甚至氣得要「手斬惟敬」。

沈惟敬這個「日本通」,從明朝的「和使」,又變成了「宣諭使」。但更妙的是,那個冊封正使李宗誠到了釜山後,因怕給日軍謀害,竟然私自逃回中國。

明朝只有把副使楊方亨升為正使,而沈惟敬則升為副使,帶著金印與王位錦袍到日本去,正式冊封豐臣秀吉做日本國王-順化王。

沈惟敬明知這次冊封對豐臣秀吉根本「沒有牛肉」,命運將異常兇險,但為了「兩岸和平」還是毅然前往。反正一路對明神宗偽造文書,遮東蓋西,都還很順利。

冊封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 。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 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占之隔。當茲盛際,咨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 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 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豐臣秀吉聽到「北叩萬里之關」,是為了「肯求內附」明朝?!還「固藩(衛星國之意)衛於天朝」其實這位根本不順又不化的日本「順化王」已經火大之極,嗤之以鼻。

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後,日本算是明朝的籓屬國,沈惟敬又開始唸「皇帝敕諭日本國王平秀吉」之詔書,明神宗開始一副中央大國皇帝對蕞爾小邦降恩封賞的口氣...

明朝與日本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_e0040579_2384175.jpg


皇帝敕諭日本國王平秀吉 :


「朕恭承天命,君臨萬邦,豈獨乂安中華,將使薄海內外日月照臨之地,罔不樂生而後心始慊也。爾日本平秀吉比稱兵於朝鮮。夫朝鮮,我天朝二百年恪守職貢之國也。告急於朕,朕是以赫然震怒,出偏師以救之。殺伐用張,原非朕意。逎爾將豐臣行長(小西行長)遣使藤原如安(小西如安)來,具陳稱兵之由本為乞封天朝,求朝鮮轉達,而朝鮮隔越聲教不肯為通,輒爾觸冒以煩天兵,既悔禍矣。今退還朝鮮王京,送回朝鮮王子、陪臣,恭具表文,仍申前請。經略諸臣前後為爾轉奏,而爾眾復犯朝鮮之晉州,情屬反覆。朕遂報罷。邇者,朝鮮國王李昖為爾代請,又奏,釜山倭眾,經年無嘩,專俟封使。具見恭謹,朕故特取藤原如安來京,令文武群臣會集闕廷,譯審始末,並訂原約三事自今釜山倭眾盡數退回,不敢復留一人;既封之後,不敢別求貢市,以啟事端;不敢再犯朝鮮,以失鄰好。披露情實,果而恭誠,朕是以推心不疑,嘉與為善。因敕原差遊擊沈惟敬前去釜山宣諭,爾眾盡數歸國。特遣後軍都督府僉事署都督僉事李宗城為正使,五軍營右融將左軍都督府署都督僉事楊方亨為副使,持節賷誥,封爾平秀吉為日本國王,錫以金印,加以冠服。陪臣以下亦各量授官職,用薄恩齎。仍詔告爾國人,俾奉爾號令,毋得違越。世居爾土,世統爾民。蓋自我成祖文皇帝錫封爾國,迄今再封,可謂曠世之盛典矣。自封以後,爾其恪奉三約,永肩一心,以忠誠報天朝,以信義睦諸國。附近夷眾,務加禁戢,毋令生事。於沿海六十六島之民久事徵調,離棄本業,當加意撫綏,使其父母妻子得相完聚。是爾之所以仰體朕意,而上答天心者也。至於貢獻,固爾恭誠,但我邊海將吏,惟知戰守,風濤出沒,玉石難分,效順既堅,朕豈責報,一切免行,俾絕後釁,遵守朕命,勿得有違。 天鑑孔嚴,王章有赫,欽哉,故諭。
萬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廣運之寶」


說他「日本國王,臣平秀吉」是「乞封天朝」,也沒提到將朝鮮四道割讓於日本,只要他「不敢復留一人」在朝鮮,沒等通譯把敕書念完, 豐臣秀吉就再也忍不住了, 一躍而起, 扯下身上的中國製的錦袍, 大吼「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摔詔書於地。(詔書與錦袍現在都屬日本重要文化財 京都国立博物館妙法院)

明朝與日本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_e0040579_1412994.jpg


豐臣秀吉後來又發現「至於貢獻,固爾恭誠,但我邊海將吏,惟知戰守,風濤出沒,玉石難分,效順既堅,朕豈責報,一切免行,俾絕後釁,遵守朕命,勿得有違」(至於進貢商貿,固然是你恭順誠懇,但我的邊海將領,只知道打仗守土,在海洋中出沒,好壞難分,你那麼恭順堅定,難道還責令你給我物質報答嗎?所以一切免談,以絕後患,你要遵守命令,不得違犯!)

這段「許封拒貢」令豐臣秀吉差點腦充血的話。

豐臣秀吉莫名其妙只得到當明朝龜孫子的「日本國王」的空銜外,其餘什麼經濟利益也沒有!豐臣秀吉立刻要加藤清正把中朝使團驅逐出境。

要他們立刻回去告訴他們的君王明神宗朱翊鈞、朝鮮宣祖李昖,『我會再發兵屠殺你們國家。』

豐臣秀吉召來小西行長,怒喝道︰『你敢欺騙我,竟然讓我國受辱,我要將你和明朝使者一起抓來殺掉」,在前田利家淀君的求情下,才免除一死。

為了中日「兩岸和平」奔波而搞東蓋西,終於「出包」的沈惟敬(70歲)歸國途中,滯留朝鮮,不敢回京。

沈惟敬發現立場難堪,一面回奏明朝萬曆皇帝「東封」已經完成,他假造了一道豐臣秀吉的謝恩表由另一使臣遞交朝廷,一面探詢投靠日方的可行性

這道假冒的謝恩表被明廷識破,再加上朝鮮方面傳來日本再度備戰的消息。

慶長再戰

翌年1597年(萬曆25年、慶長2年)2月,12萬日軍又渡海進侵朝鮮,與明軍展開新一輪的大廝殺-慶長の役。
朝鮮戰事再起時,明朝君臣這才發覺所謂冊封豐臣秀吉就能挽救朝鮮之說,根本是一派胡言。

明神宗方知上當受騙,大怒,當即下令邢玠把兵部尚書石星下獄問罪,並命駐朝明軍捉拿沈惟敬,抓回北京處死。

《萬曆野獲編》說:「石司馬(即兵部尚書石星)以違旨媚倭下獄,沈(惟敬)為督府邢司馬(即繼任的兵部尚書邢玠)捕至京論斬,妻子給功臣為奴。」

明朝任督察院右命都御史總理朝鮮軍務的楊鎬寫了咨文《與豐臣秀吉書》(長3公尺、寬60多公分)警告豐臣秀吉萬勿來犯。

咨文是公文的一種,多用於同級官署或同級官階之間的公文,明朝故意矮化遭到日本「無視」拒收。

楊鎬《與豐臣秀吉書》咨文內容中主要是以嘲諷的口吻說:「平秀吉你已經60多歲了(時61歲),還能再活幾年?你的兒子還不到10歲,以後要靠誰來輔佐?聽說日本列島的酋長們都在等待時機,好趁機起兵報仇,一旦禍起蕭墻,加藤清正等人也會個個都想當國王,誰肯屈居於你之下?將來又有誰肯屈居你兒子之下?」

明朝與日本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_e0040579_22451596.jpg


後來嘲諷豐臣秀吉的楊鎬在蔚山被加藤清正小早川秀秋等日軍殺個大敗,他隱瞞敗訊不報,又謊報軍功,遭到罷職。

1619年2月,再度被啟用的楊鎬以10萬餘人分4路出師出擊後金,在薩爾滸大敗,損軍4萬餘人,開原、鐵嶺相繼失守,明廷御史楊鶴交章劾奏楊鎬,因此下獄,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經略。

崇禎2年(1629年)楊鎬被處決。


WTFM STEAM
WTFM 論壇WTFM FB揭示板

by cwj36 | 2013-12-30 11:33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