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威靈頓為何選擇滑鐵盧來決戰?

威靈頓為何選擇滑鐵盧來決戰?
或者應該問拿破崙為何一定要在滑鐵盧跟威靈頓決戰?




1815年6月16日利格尼戰役普軍大敗,布呂歇爾重傷昏迷.......

威靈頓在夸特布拉斯聞訊普軍大敗,見苗頭不對往後撤退....

布呂歇爾的副司令兼參謀長,對英軍抱有強烈反感的格奈森瑙(August Wilhelm Antonius Graf Neidhardt von Gneisenau)將軍抱怨他們的失敗全因威靈頓沒有及前來援救,才被拿破崙打敗。

不滿的格奈森瑙曾命令普軍向東撤退到列日(Liège 鄰近比利時與荷蘭的邊境)和德意志邊境,而不是向北撤到瓦富爾(Wavre)。

幸運的是,布呂歇爾恢復知覺後及時取消了格奈森瑙的命令,命令全軍向瓦富爾撤退,除少數傷兵繼續前往列日外,普軍主力全都按計劃到達了瓦富爾。



普魯士參謀長格奈森瑙協助布呂歇爾重整隊伍,再於18日拂曉自瓦富爾(Wavre)出發,去援助威靈頓。

另一方面當6月17日下午2點,拿破崙到達夸特布拉斯時,他未見到一個法國士兵。他發現內伊及其部隊正在南面數英里外悠閒地圍坐在火堆旁吃午飯。

這一次,情緒失控的拿破崙當眾大罵內伊元帥,沒遵守他的軍令,命令他火速前去追擊正在往後撤退的威靈頓

和往常一樣,拿破崙的出現起到了給軍隊充電的效果,歐龍軍立刻整裝出發,向滑鐵盧方向進軍,其後是雷耶和洛博軍。拿破崙和帝國衛隊以及歐龍的騎兵隊在隊伍的最前面。

當法軍先頭騎兵隊接近英軍後衛騎兵隊時,突然天降雷雨,頃刻間,通往布魯塞爾的大路變得泥濘不堪,法軍前進受阻,數百門大炮沉陷泥淖無法前進。

早在夸特布拉斯時,知道布呂歇爾被擊敗而深恐被孤立的威靈頓就先到滑鐵盧勘查「風水」。看看有無有利地形與退路。

拿破崙親自鎖定追殺急往滑鐵盧後撤的威靈頓看著狼狽的官兵也在泥濘裏咬緊牙根地搬運大炮,心裡想︰「普軍若不能及時到達,我就死定了﹗」

滑鐵盧乃彈丸之地,南北只有一點五英哩,東西也不過三英哩。威靈頓勘查「風水」後,選擇了一個極好的防禦位置,他屯兵滑鐵盧村莊以南,扼住通往布魯塞爾要道,其司令部設在聖傑安山山脊上一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

另外,由於法軍追擊失敗,英軍乘勢把三個農場修建為堅固的要塞以抵禦法軍對主力戰線的攻勢︰聯軍右方小山谷有霍高蒙特城堡、中央防線及左翼分別有聖拉海及帕佩洛特兩村莊。




威靈頓所選的陣地把持山脊,易守難攻,其十字路口可清楚觀察法軍陣勢。

拿破崙在山下拉貝阿李安斯(La Belle Alliance)指揮所卻無法看到英軍,從聖傑安山山脊緩緩而下可見起伏跌宕的原野,事實上它們將會增加法軍進攻的難度,這一切在即將爆發的戰鬥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法軍無天險可守,士兵直接面對敵人的炮火。與之成鮮明對比的是威靈頓把士兵一字排開在山上,主力則隱於山脊之後,既不被發現亦遠離炮火,自然可減低傷亡人數。

下午6點半,當法軍先頭部隊到達貝拉阿李安斯旅店時,威靈頓軍已在聖傑安山高地周圍佔據了有利地形。

戰雲密佈下,拿破崙不明白為何威靈頓選擇在滑鐵盧決戰,他專心看著作戰地圖問自己︰「那威靈頓有甚麼理由?聖傑安山的樹林會阻礙撤退,軍隊很容易會分散開,被切成肉醬,難道他失去了警覺性?一定有什麼古怪的地方,我未看清楚的。」(拿破崙的軍事語錄第8條)

在西班牙常被威靈頓這招打敗的蘇爾特參謀長卻很清楚,建議拿破崙迂回到威靈頓背後,決不要從正面去攻擊。

拿破崙卻深信這場仗不會比吃早餐更難。他感到奧斯特裡茨戰役(1805)撕裂敵軍中央的勝利徵兆已回來了,豈能聽威靈頓「手下敗帥」的蘇爾特建議派兵去迂回威靈頓背後。

蘇爾特等人同樣使用法國「拿破崙式打法」而打了敗戰,是因為他們並不是真正「拿破崙」本尊。

拿破崙一定要以拿破崙式的「縱隊攻擊」」(Colonne d'Attaque)與「大炮兵連戰術」(Grand Battery) ,毀滅威靈頓,才能彰顯拿破崙皇帝與眾不同的軍事天才與一吐被迫退位的惡氣。

何況拿破崙盤算著普魯士軍「應該」不會來攪局.......

根據威靈頓的陣地部署,拿破崙的計畫:他決定集中主力首先突破威靈頓防禦的中央陣地,搶佔聖傑安山;然後向兩翼擴大戰果,將敵人一分為二,各個擊破。

6月18日帝國衛隊兼炮兵指揮德魯奧將軍提醒拿破崙地形泥濘,火炮無法發揮強大威力,缺乏炮兵支援地冒險進攻是危險,但拿破崙認為不攻則為英軍等待援軍贏得了時間。(拿破崙的軍事語錄第92條)

在進退不得的情況下,拿破崙必須決定:

1.等地面乾燥以後,使他的炮兵更具殺傷力
2.還是要選擇立刻發動進攻。



6月18日中午11:30拿破崙終於選擇發動滑鐵盧戰役。且一經採取攻勢,必須堅持到底。(拿破崙的軍事語錄第6條)

拿破崙死後,1827年從其書信、手令和日記等文獻中摘錄出來編輯出版「拿破崙的軍事語錄」。

其軍事語錄第15條對於「退卻」的看法:

  「在作戰中,一位將領所要注重的首要職責,就是保持部隊的尊嚴和榮譽;維護人員的安全與完整無損,可作次要考慮。不過,為了達成前一目的的勇往直前精神和堅忍不拔作風,同樣也是達到後一目的的最好手段。

  實行退卻,指揮官不僅要失去部隊的光榮,而且通常還要損失比兩場戰鬥更多的人員。這就說明一個道理:只要軍中人員勇敢,你就不用氣餒。勇敢的行為可以獲取勝利,同時也應該得到勝利。


所以在拿破崙所有戰役中的叫拿破崙「退卻」其實是很難,如埃勞戰役 (1807年2月8日),拿破崙與俄軍在同時下令軍隊在夜幕掩護下從戰場上撤退。

但拿破崙發現俄軍也撤退,立即命令部隊停止撤退,返回原地,「退卻」的拿破崙站在原地再厚臉皮宣稱「勝利」。但一但拿破崙真的退卻時,都是輸的很慘,下場都是去島嶼渡長假。

其軍事語錄第14條:

  「在山地,到處都有天生險要的堅強據點。指揮官一定要避免攻擊這種據點陣地。在這種作戰中表現技巧,就是控制敵人的側翼或後方,迫使敵軍不戰而退,放棄其陣地,或者逼他躍出陣地,為想攻擊我方而自動出來應戰。

  在山地戰中,進攻者常常處於不利的地位。因此,即使在進攻性的戰爭中,也應採取以守為攻的戰法,逼迫敵人向我方攻擊。



其軍事語錄第16條:

  「絕不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這是一條確定不移的戰爭格言。理由很簡單,因為敵人希望你這麼做。

所以,應當避免進入業經敵軍搜索和研究過的作戰場地,同時更須注意,不要進入敵人築有防禦工事的地區

根據這條原則,又可得一推論:對於一個可以迂回攻取的陣地,決不要從正面去攻擊。


*「拿破崙的軍事語錄」

顯然拿破崙自己說出對「高地勢」與「戰場的選擇」非常有理性,但自己說歸說也沒做到自己的軍事語錄第14與16條而打了敗仗。




軍事天才拿破崙不是傻瓜為何一定要在滑鐵盧跟威靈頓決戰?基於總體戰爭的不得不然與爭取時間各個擊破的內線作戰之必然。

1815年拿破崙有很大的作戰「業績壓力」。

就算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勝,那也只是更大規模的戰爭的開始。拿破崙還需面對約40多萬大軍類似再一次萊比錫戰役圍困拿破崙的圍勦。

(奧軍20.1萬人,由施瓦岑貝格指揮。部署在比利時的沙勒羅瓦以南,包括那慕爾、列日至萊茵河一線;俄軍15萬人,由巴克萊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中游;奧意聯軍7.5萬人,由弗里蒙特指揮。),聯軍還組織了30萬的後備隊。總兵力達百萬之眾。

所以不論戰後有人批評拿破崙是如何自大或不瞭解威靈頓英軍作戰方式,戰場土地泥濘對擅長火炮的拿破崙不利,拿破崙都絕不會放棄在滑鐵盧幹掉「落了單」的威靈頓讓反法聯軍合圍成功。

6月18日當晚9時英普反法聯軍圍毆拿破崙成功,英普兩軍將軍威靈頓布呂歇爾拉貝阿李安斯會面。兩人見面標誌著「拿破崙時代」的結束。

拉貝阿李安斯是為法軍前線分隔英法兩軍的地方。6月18日那天 ,拉貝阿李安斯旅店成為拿破崙滑鐵盧指揮部 。

布呂歇爾想以普英統帥會見於拉貝阿李安斯,就以「拉貝阿李安斯戰役」(The Battle of La Belle Alliance) 命名此役來分享勝利。

威靈頓堅持要用在英軍據守的戰場以北 1.2公里處的滑鐵盧(Waterloo) 命名此戰,獨吞勝利果實。

而且威靈頓也不願以一個失敗者的指揮所做為其勝利戰役名稱 。戰後並將法國遺棄的大砲溶解做成滑鐵盧獅子記念碑。

:「就算換個戰場,威靈頓還是會一樣卑鄙,躲在某山坡後面~那場戰鬥本來也是該我贏的」WTFM STEAMWTFM 揭示板 
by cwj36 | 2009-12-27 20:28 | -拿破崙時代-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