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獵捕拿破崙的計劃-奧地利首席參謀長 拉德茨基





十面埋伏 獵捕拿破崙
群毆不單挑~看見拿破崙就快跑策略!
萊比錫影武者
奧地利首席參謀長 拉德茨基(Radetzky )


征俄失敗後,使整個歐洲都為之戰慄的法國大軍,在1812年年底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

但拿破崙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拉夫增員」努力,例如從西班牙前線調回了三萬名久經戰陣的士兵,從海軍中選調了一部分有經驗的炮兵來充實新的軍隊,從憲兵中選調一部分騎兵軍官和軍士加上附庸國不可靠的傭兵,但大部份都是訓練不足的菜鳥新兵。

到1813年4月中旬,拿破崙又有了總數40萬至45萬人的軍隊。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完成這樣艱巨的工作,這在當時簡直是個奇蹟。

在重新組建軍隊的過程中,法國騎兵受到的不利影響比較大。它的主要問題是缺乏馬匹。

拿破崙將新的大軍分為兩個軍團。

一為「美因軍團」這是主力軍團,共約有八萬五千人的兵力,由拿破崙親自指揮。

另一個為「易北軍團」,共有約六萬五千人,由拿破崙的繼子歐仁親王指揮。

1813年3月3日,蠢蠢欲動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終於組織成立。看見拿破崙征俄失敗後紛紛落井下石,全面開扁拿破崙。

1813年呂岑戰役中,當時拿破崙一再地暴露著自己所在位置,鼓舞法軍的土兵反復衝鋒。拿破崙身先士卒的行動,激發了法軍新兵的勇敢作戰精神。

當時在俄普聯軍中的英國卡斯卡特勳爵描述說,法軍顯然下了決心,不惜任何代價固守那些村莊,因此形成一個據點多次得而復失,攻守雙方都付出極大代價的局面。

有一位曾經目睹法軍作戰的人介紹說,任何負傷人員走過皇帝面前時,都一律向他敬禮,並高呼萬歲,即使那些缺肢斷腿的人,甚至於幾小時內就會必死無疑的人,也都完全一樣。

呂岑戰役後拿破崙大軍實行了改組,並著手整頓軍隊的後勤供給體系,以適應未來作戰的需要。他取消了原來美因軍團和易北軍團的稱號,改組為左右兩個獨立的軍團。

法軍改組以後,由拿破崙親自指揮右翼軍團,而令內伊指揮左翼軍團。

包岑戰役(Battle of Bautzen)-內伊讓大批聯軍逃出法軍包圍圈,這一次,聯軍真是創造了奇蹟,沒有使一個士兵和一輛彈藥車落入法軍之手。拿破崙聽到這個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下屬的報告,不相信在這樣的大屠殺之後竟然一無所獲,沒有戰俘。

此後,反法聯軍繼續撤退,長期堅守不出,粉碎了拿破崙誘使他們進行會戰的企圖。

法軍在呂岑包岑取得勝利以後,奸詐偽善的奧地利都曾經出來調停,希望雙方議和。拿破崙同意7週的休戰,在此期間,拿破崙希望收集更多的軍隊,特別是騎兵,更好地培養他的新軍。

1813年8月12日 奧地利自認和平調停失敗,接著便參加第六次反法聯盟,正式對法國宣戰。

聯盟各國為了表示對奧地利的尊重,經協商決定,推舉奧地利元帥施瓦岑貝格擔任聯軍總司令,俄軍名義上由巴克萊指揮,實際上是維特根斯泰因(Peter Wittgenstein )指揮。

Trachenburg Plan

「特拉成堡計畫」

獵捕拿破崙的計劃-奧地利首席參謀長 拉德茨基_e0040579_11562170.jpg經過呂岑、包岑戰役的失敗,反法聯軍覺得拿破崙的菜鳥新兵組成的大軍仍十分危險,由於害怕拿破崙在戰場上使軍隊有神奇的加持能力,第6次反法盟軍採取新的戰略-「特拉成堡計畫」(Trachenburg Plan)

此計劃由聯軍奧地利首席參謀長拉德茨基((Joseph Radetzky von Radetz)
策劃。

從1809至1812年,拉德茨基作為奧地利首席參謀,他積極參與了改組軍隊和戰術體系,但無法進行改革,憤而辭職。

1813年,施瓦岑貝格借重其才重聘為首席參謀,為第6次反法盟軍軍事作戰會議規劃萊比錫戰役。

特拉成堡計畫」計劃主張避免直接與法國皇帝拿破崙本人對戰 。

專挑他派出去的將領打,從而削弱拿破崙的軍隊,同時,建立反法聯軍壓倒性的力量。

拉德茨基吸取流放美國而瞭解拿破崙作戰的法國將領莫羅(Jean Victor Marie Moreau )與貝爾納多特的建議制定的建議,不要攻打拿破崙親自指揮的部隊,而要攻擊他分兵在外的將領。

因為拿破崙喜歡抓權,常常越過指揮官直接指揮部隊,所以他的將領大都沒有獨立作戰能力可以一一擊敗。

反法聯軍參戰兵力分為三個軍團,每個軍團都有俄普兩國的軍隊參加,以此鼓舞瑞典和奧地利人,同時起著監視他們行動的作用。

三個軍團的編成是:

波希米亞軍團,由十二萬七千名奧軍、八萬二千名俄軍和四萬五千名普軍組成,聯軍總司令施瓦岑貝格負責指揮。

西里西亞軍團,由六萬六千名俄軍和三萬八千名普軍組成,普軍著名將領布呂歇爾負責指揮。

北路軍團,由七萬三千名普軍,二萬九千名俄軍和三萬九千名瑞典軍組成,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負責指揮。

同時,在戰法上作出了明確的決定:有計劃地回避拿破崙,專門攻擊由他的元帥們指揮的部隊,一旦法國皇帝趕來,立即實施撤退,並且強調,三個軍團要在行動上加強統一和協調,遵守「特拉成堡計畫」以打破拿破崙一貫對聯軍採取的各個擊破戰法。

「特拉成堡計畫」包括一系列葛羅比忍、卡茨巴赫、庫爾姆、德勒斯登、登訥維茨等削弱拿破崙的軍隊戰役。

葛羅比忍戰役( 大貝倫戰役 Battle of Großbeeren 1813年8月23日)-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他曾是法國的元帥,也是拿破崙的元帥之一。)擊敗他以前的同僚 烏迪諾元帥。

卡茨巴赫戰役(Battle of Katzbach 1813年8月26日)-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在卡茲巴區戰役(Battle of Katzbach)擊敗了元帥麥克唐納。

德勒斯登戰役(Battle of Dresden 1813年8月26日-8月27日)-德勒斯登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20多萬人聯軍攻打防守德勒斯登的聖西爾軍,但是拿破崙很快就來了,聯軍險些包圍‧後來聯軍避免與拿破崙對戰,根據「特拉成堡計畫」原則,施瓦岑貝格撤軍。

拿破崙為怕薩克森叛變派聖西爾元帥繼續駐守薩克森國首都德勒斯登。

庫爾姆戰役(Battle of Kulm 1813年8月29日-8月90日)-)-1813年8月拿破崙派聖西爾與馬爾蒙元帥支援多米尼(Dominique Vandamme)攻擊反法聯軍遭到慘敗,法國5000名士兵喪生或受傷 7000至13000名法國士兵被俘虜,

登訥維茨戰役( Battle of Dennewitz 1813年9月6日)-內伊與烏迪諾奪取柏林失敗損失8,000 - 10,000 人,法國嚴重短缺的騎兵部隊。

拉德茨基計劃最終奏效,拿破崙損兵折將,在萊比錫戰役中 ,反法聯軍終於集結成功佔有比拿破崙更多數量上的優勢,使拿破崙的「內線作戰」各個擊破作戰被徹底擊敗,拿破崙被逐出德意志地區,退回法國。

群毆不單挑 萊比錫戰役

10月9日。拿破崙親率十五萬餘人向北推進,尋找敵布呂歇爾的西里西亞軍團。當時,布呂歇爾已進到易北河以南的德紹附近。

他得知拿破崙親率法軍前來迎戰,根據「特拉成堡計畫」原則馬上率部溜走了。對於聯軍繼續玩弄這樣的把戲,拿破崙很是惱火,但忌憚南線龐大的奧地利軍又不敢率部窮追布呂歇爾

1813年10月16日上午9時

聯軍方面發出三聲號炮,史稱“民族會戰”的分進合擊群毆拿破崙之萊比錫戰役正式開始。

聯軍的進攻計劃是由施瓦岑貝格制訂的,而施瓦岑貝格進攻計劃都是拉德茨基制定的。





按計劃,聯軍分為四個攻擊集團,分別從四個方向發起進攻。

布呂歇爾率領一個集團約五萬四千人,從西北方向向萊比錫壓縮。

波希米亞軍團分成三個集團:

格萊將軍率領一萬九千人,在艾爾斯特河以西向林地勞進攻,其任務是奪佔萊比錫向西去的唯一通道,切斷法軍的後方交通線和退路,

默費爾特將軍率領二萬八千人,從次維考向萊比錫進攻,

施瓦岑貝格元帥率領九萬六千人,在萊比錫東南方向擔任主攻任務,奪佔萊比錫。

北線

莫肯村(Mockern)是法軍北線戰略要地。由馬爾蒙元帥防守,由於法國新兵訓練不夠,馬爾蒙建立4米高的矮牆,讓列兵躲在牆後防守,由於太過被動無法快速反擊布呂歇爾的攻擊,更離譜的是馬爾蒙命令騎兵衝鋒,但他的騎兵指揮官拒絕攻擊。

普將約克的騎兵全線進攻,擊潰了馬爾蒙能征善戰的第六軍團;接著,莫肯村落入普軍之手。

戰鬥持續到深夜。馬爾蒙損失 7000人,被俘2000人而撤退。但是,由於夜色太黑,普軍沒有乘勝追擊。

聯軍對萊比錫的包圍圈便進一步縮小了。

南線

南線從上午9時到11時,戰鬥異常激烈。法軍在各個點上都打退了聯軍的進攻,牢牢地堅守著陣地。

拿破崙試圖從南線聯軍戰線的中央實施突破,其他各軍利用騎兵和火炮突破效果隨後跟進,將敵一劈兩半。

在105門炮兵火力的掩護下,繆拉帶領一萬二千名騎兵和緊緊跟隨其後的步兵,從山脊後疾馳而上,以密集的隊形直衝對方的中央陣地。

繆拉驍勇不減當年,揮刀衝在前面,一萬二千把戰刀發出森森寒光緊緊跟進,向大軍衝去,所向披靡,一連衝散了敵方兩個營的步兵,並繳獲了二十六門火炮。

三個同盟 國的 君主受到驚嚇,慌忙退走,以免被擒。

普拉托夫(Matvei Platov)十三個中隊的哥薩克騎兵預備隊,對進攻的繆拉法軍騎兵進行反擊。經過激戰,聯軍把進攻的法軍又打回到了原出發陣地。

10月17日

雙方都只進行一些零星的戰鬥,沒有進一步的大戰行動。雙方都意識到,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都在為最後的一擊積極作好準備。

拿破崙建議談判,但遭拒絕。

截至17日,法國只收到1.4萬波尼亞托夫斯基波蘭部隊的增援,約17萬人。 而反法聯盟 俄軍和瑞典軍145,000人到達,聯軍人數大大增加,聯軍的兵力超過了30萬人。

10月18日

聯軍計劃在18日上午發起總攻,屆時分成六個攻擊集團,對萊比錫城進行四面圍攻。




(10月18日萊比錫包圍網~19日拿破崙向東突圍而去)

向林地勞攻擊的格萊部被貝特朗軍完全擊潰,隨後,貝特朗軍發起反擊,向西推進了十幾公里,這樣就確保了法軍退路的暢通。

18日下午3時左右防守萊比錫東北蓬恩斯多夫的第七軍中,竟有兩個薩克森旅和一個炮兵連共約5400餘人,帶著十九門火炮投降了聯軍。

貝特朗(Henri Gatien Bertrand )由於他倡議保住林地勞的退路,法國軍隊沒有完全毀滅。

天黑下來了。拿破崙認識到大勢已去,指示參謀長貝爾蒂埃向部隊下達撤退的命令。

按照命令,麥克唐納指揮其第十一軍和第七軍繼續堅守孔尼維茲,普羅布偕達、斯托特里茲、勞德尼茲和萊比錫城,掩護主力撤退。同時,命令堅守德勒斯登的聖西爾軍自行組織突圍。

10月19日

上午,拿破崙開始向林地勞方向撤退,由烏迪諾指揮青年近衛軍作為預備隊與聯軍在市區街道巷戰,掩護拿破崙撤退。

毫無耐心的蒙福爾上校不遵守要他率部留下並等法軍的後衛部隊全部離開萊比錫後炸毀林地勞橋的命令,竟率部跟隨大部隊撤離,只留下一名伍長執行這個至關重要的任務。

儘管橋上仍然擠滿了上千名法軍,在看到自己的指揮官跑掉之後,當布呂歇爾的少數騎兵沿河向林地勞方向迂回時......

槍聲使工兵伍長著了慌,誤認為敵人的大隊追兵已到,這名驚惶失措的伍長19日下午1點左右炸毀了埃爾斯特河上的林地勞橋,法軍後衛及傷員被困在萊比錫城中,使得烏迪諾所屬勞里斯東與雷尼耶軍長,連同3萬3千人與260門炮落入敵手等待被俘。

烏迪諾最後安全地游到了對岸,但身負重傷的波尼亞托夫斯基(Józef Antoni Poniatowski 拿破崙扶植的波蘭華沙公國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姪子 )卻溺死在河中。他僅僅當了三天的元帥。

法軍在德意志和波蘭的殘餘勢力均被摧毀。

萊比錫戰役失利,1813年11月11日,困守德勒斯登的聖西爾元帥(二萬七千人)向奧軍投降。

11月14日,拿破崙神色嚴肅地向法國參議院宣佈:「強大的帝國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我們惟一要保衛的是我們的祖國——法蘭西。」
by cwj36 | 2009-11-29 17:12 | -拿破崙時代-


風林火山(WTFM )Total War 這裡是WTFM國駐日本使館區【非中文 大台灣民国漢字版 】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